新書推薦: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笔者原来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PISA的学习素养评价系统设计》中的“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为蓝本进行拓展、提炼而来。本书的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回顾了人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从学习的物质基础、心理信息表征、符号信息传播、语义网络、知识迁移、复杂问题解决和学习动因等方面全方位地探讨了学习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的学习行为模型,思路新颖,对身处终身学习时代的每一个公民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二是本书不仅探讨了知识的定义和生命价值,而且对知识进行了分类,研究了不同类别知识的习得特点、领域新手与专家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每一个新手在学习与实践中成为自己所从事领域中的专家。三是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学习行为也离不开评价,而评价又离不开测量,因此,本书还探讨了学习行为评价与测量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本书也是接下来要出版的《PISA视域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模式设计》的理论部分。本书既可作为教育界同仁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的参考书,又可作为任何对终身学习、素质教育感兴趣的读者的理论读物。
|
關於作者: |
齐宇歆,湖南长沙人,1964年生,1986年和1989年分别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毕业,曾任长沙某机电研究所副所长、中科软件湖南公司技术总监和长沙一中华夏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2005年9月被引进至闽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9年评聘为副教授,2010—201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基于PISA的学习评价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曾在《中国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
|
目錄:
|
章 人类学习行为概述
节 人类在进化中学会了学习
第二节 “学习”的定义及其内涵解读
第三节 人类学习行为的研究史
第四节 人类学习行为的逻辑构成
第二章 学习与神经元的生化活动
节 突触与记忆的形成
第二节 神经冲动及其传递的调节
第三节 记忆的形成及其水平度量
第三章 认知对象的心理表征
节 意识、注意参与下的感知觉
第二节 表象的形成
第三节 概念的出现
第四节 表示判断的命题
第五节 线性排序
第六节 综合性的图式
第四章 以符号为媒介的人际互动
节 人类信息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信息传播中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信息互动中的象征符
第四节 符号信息的人际传播
第五节 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学习中的问题解决
节 问题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定义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第五节 复杂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
第六章 多层次立体语义网络的形成
节 双重编码理论
第二节 特征比较模型
第三节 多层次、多维度语义网络模型
第四节 语义网络节点的激活与扩散
第七章 知识迁移
节 “迁移”概述
第二节 对迁移内涵的历史探寻
第三节 现代知识迁移理论
第四节 迁移的本质与迁移习得的有利条件
第八章 学习与生存、人格臻善
节 生存与学习
第二节 人性中的学习需要
第三节 人类学习中的情感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第五节 学习者的社会化
第六节 学习者的个陛化与现代人格形成
第九章 知识的本质与分类习得
节 知识的本质
第二节 知识的分类
第三节 各种知识习得的特点
第四节 从知识到专长
第十章 当代学习评价理念的成因探微
节 评价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评价”的词源学分析与定义
第三节 评价中的知识观
第四节 当代评价模式的形成
第五节 评价与测量
第十一章 当代学习测量理论
节 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及误差分析
第二节 学习测量的分类
第三节 传统的经典测试理论
第四节 计算机环境下的项目反应理论
第五节 智能环境下的认知诊断理论
第十二章 从学力观哲学思潮嬗变看未来学习评价
节 “学力”的概念及其历史由来
第二节 学力评价理念变迁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对学力观中几种哲学思潮的理性质问
第四节 信息化2.0时代学习评价的基本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