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HK$
63.8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之间的互生关系。空间研究起自18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和地方是该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空间具有全球性,地方则有亲缘性。稿中探讨了三个层面的问题,分别是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构了全球化空间和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全球化空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深刻冲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达希望的空间的文化路径以化解冲突。本稿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空间,作为阐释工具的空间理论;二是新媒介,作为阐释对象的媒介形式。空间分地方空间和全球空间,地方的空间即民族的和国家的空间,全球的空间指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空间。
|
內容簡介: |
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正在渗透入各个学科,城市研究、媒介研究也不可避免地空间化了,甚至有新城市社会学之说。新媒介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全球化空间生产除了遵循资本的拓殖逻辑之外,也为媒介拟态文化重新定位。
本书从三个层面探讨了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新媒介文化如何重构了全球化空间和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全球化空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深刻冲突,以及新媒介如何提供通达希望的空间的文化路径以化解冲突。结合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粉丝文化、影像文化、AI文化、青年亚文化以及迪斯尼代表的后现代都市文化,通过演示全球化与地方性之间的冲突及其演化,本书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分析路径与可能的乌托邦都市愿景。
|
關於作者: |
朱军,文学博士,都市文化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重点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时代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论、都市文化理论研究。近著有《晚清文学儒家乌托邦叙事研究》《忧郁、理想与存在:上海文学空间论》《媒介都市论:新媒介文化与空间生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哲社一般项目等多项。
|
目錄:
|
1绪论文化转向:媒介、空间与地方
3一、新媒介时代的空间生产
9二、空间与地方
14三、类城市
20四、希望的空间
25第一章神话、迷群与消费文化
27第一节媒介作为神话
39第二节迷文化的当代迷思
63第三节负性幻觉:佛系与精神分析
71第二章网络、技术与仿真社会
73第一节网络时代的存在论
84第二节技术歹托邦
92第三节仿真社会的媒介挽歌
107第三章地方、民粹与风险世界
109第一节地方的畸变
118第二节网络民粹:一种空间政治
124第三节空间焦虑:城市空间与网络空间
133第四章人工智能、机器与情感
135第一节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写作
154第二节机器的情感:观点、语义与联觉
160第三节从情感机器走向诗性语言之思
175第五章影像、在场与视域转向
177第一节纪录空间转向
194第二节影像的希望之乡
205第三节无言的空间
230第四节问题与实事:街头影像亚文化
245第六章迪士尼、奇观城市与快乐哲学
247第一节作为主题公园的城市
261第二节乐园经济的中国模式
277第三节以快乐哲学重构都市社会
290第四节都市唯乐大同主义301结语
310参考文献
327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