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內容簡介: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系一年两卷的连续出版物,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由该中心主任杨共乐任主编,周文玖教授任副主编。该集刊自2002年以来已出版了22卷,2006年以来改为一年两期,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此卷为第23卷。该卷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2020年下卷增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栏目,孙立新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诠释论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科学、*理想的全球治理方案。陈安民的西方史学批评的传统、方法与启示基于西方史学,中国眼光的解读论述了西方史家批判与自我批评的风度,认为其方法论遗产等可为中国史学批评提供参照。
|
關於作者: |
该卷主编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上古史、古代罗马史、中外古代交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罗马社会经济研究》《罗马史纲要》等专著。
|
目錄:
|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诠释 孙立新/3
西方史学批评的传统、方法与启示
基于西方史学,中国眼光的解读 陈安民/31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
郑国东迁始末考兼谈出土文献的运用问题 王硕/63
《汉纪》叙事特点与撰述旨趣的再认识 朱露川/71
关于谈迁《国榷》的几点新认识 于泳 张泓林/84
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道光朝域外史地研究兴起原因新探
基于学术史角度的考察 王惠荣/101
简纯泽入选《清史稿忠义传》考辨 曲宁馨/114
太炎文学院的创办及终结 周励恒/130
胡适与中国佛教史学研究 余康/142
论钱穆在章学诚研究上的贡献 陈娇娇/155
郭沫若与董作宾甲骨学谊的转变 李勇/164
井田辨:吕思勉对胡适史学的一次回应与批评 白悦波/175
走向马克思主义:侯外庐大学时代的思想及其转变 程鹏宇 兰梁斌/194
抗战时期金毓黻史学思想的嬗变与延续 贾红霞/206
略论刘掞藜的史学成就与学术风格 王梅/219
外国史学研究
赫洛迪安对元首品行的述评
以《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莫凡/233
2019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年度盘点
以《历史与理论》《重思历史》和《历史哲学杂志》为中心 冉博文 董立河/250
历史文献学研究
国家图书馆藏《周易象义》的递藏与版本探析 张玲莉/277
当代史学评论
展现史学研究的广阔视野
读瞿林东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外一种)》 娄梦然/301
溯古代文明之源,发中国学者之声
《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评介 安凤仙/310
附录一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19年9月~2020年8月) 李艳/318
附录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2019年9月~2020年8月) 许玉宽/325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稿约35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353
|
內容試閱:
|
卷首语
杨共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年下卷(总第23卷)即将付梓,现将本卷内容略作说明。本卷设立六个栏目,依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刊发20篇论文,以及附录两篇:《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19年9月~2020年8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2019年9月~2020年8月)》。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研究项目,是一个关于中国当代史学发展战略的命题。作为课题组成员,孙立新教授撰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诠释》,以丰富的世界史知识,高屋建瓴地论述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指出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动力主要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普遍交往。而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虽然时有冲突,但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仍占主导地位。即使冲突,也经常会促进文化融合,形成新的更优秀的文化结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最科学、最理想的全球治理方案。陈安民的《西方史学批评的传统、方法与启示基于西方史学,中国眼光的解读》,用中国人的眼光及学术传统,审视西方的史学批评,指出尽管西方史学批评史自成传统,成果形式多样,论题丰富,名家名作辈出,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追求是贯穿始终的批评原则。比较、史源考索等是最为常用且重要的史学批评方法。中西史学有同有异,同者反映了中西文明的共通性;对于异者,中国学者亦应注意吸收和借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栏目,朱露川的《〈汉纪〉叙事特点与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