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如何从脱影留真的奇巧技艺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为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一方面,重新勘定了本土摄影艺术发展的起点,补充了被现有摄影史研究所遗漏的本土现代主义摄影,以及纠正了现有研究中对画意摄影概念所存在的误识;另一方面,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厘清了中国摄影艺术进行自我确证的理论脉络,即三个阶段两次自觉,并提炼和总结了三个阶段中的摄影媒介美学和审美范式,初步建立起了早期中国摄影艺术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再则,本书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将摄影研究与十年繁荣期的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相关联,扩展了我国摄影艺术研究的学术视野。
|
關於作者: |
潘万里,1988年生,河南周口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基地成员、八桂青年创新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影像视觉文化。曾在《当代文坛》《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中国文艺评论》《电影新作》《电影评介》发表核心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1项。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缘由
一 研究对象
二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早期中国摄影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照相术的传入与接受
一 想象和建构东方:西方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
二 本土摄影美学的滥觞:作为艺匠手艺的照相馆摄影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萌芽:业余摄影的兴起
一 业余摄影团体的成立
二 文人趣味的美术摄影
第三节 多样化的探索:十年繁荣期的上海艺术摄影
一 引领画意摄影创作的华社
二 开启现代摄影创作的黑白影社
三 无意中创造前卫摄影的通俗画报
小结
第二章 摄影创作的现代性建构:十年繁荣期摄影艺术的风格流变
第一节 趣味消遣的画意摄影
一 被泛化和混用的画意摄影概念
二 画意摄影的仿画美学
三 作为极端形态的集锦摄影
第二节 风格多元的现代摄影
一 探索新形式的现代主义摄影
二 反思和批判的现实主义摄影
三 民族志视野下的纪实摄影
第三节 意外收获的前卫摄影
一 都会刺激的摩登书写
二 政治语义的编码重构
小结
第三章 摄影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十年繁荣期摄影艺术的自我确证
第一节 前艺术阶段的摄影观念
一 脱影留真的奇巧技艺
二 照相馆时代的摄影美学
第二节 进入艺术创作的画意模仿论
一 作为画笔的艺术媒介
二 摄影与绘画的家族相似性
三 传统画学在摄影中的民族性转化
第三节 走向独立自觉的现代摄影美学
一 现代摄影的媒介自律
二 摄影题材、形式和风格的更新
小结
第四章 摄影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十年繁荣期摄影艺术的话语生产
第一节 启蒙文化语境中的美育教化
一 美育作为启蒙话语的建构
二 古典美学意趣的推广普及
第二节 现代都市文化中的图像消费
一 作为公众话语的身体景观
二 创造现代感性的城市景观
第三节 政治意识形态性的图像纪实
一 左翼思想引导下的现实主义转向
二 重塑国族形象的本土观看之道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