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物种源始》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极大影响。《物种源始》描述了很多现象,提出了很多问题。150年来,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现代注释版,用现代的眼光检查、注释这部科学元典,解释其中的现象和问题,非常有趣味性,也非常有价值。
|
內容簡介: |
《物种源始》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极大影响。《物种源始》描述了很多现象,提出了很多问题。150年来,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现代注释版,用现代的眼光检查、注释这部科学元典,解释其中的现象和问题,非常有趣味性,也非常有价值。
|
關於作者: |
李虎:河北邢台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工程师。从事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科学史方面的翻译工作。译有《物种源始》(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忧天:全球变暖探索史》(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进化论传奇》(2010年,海洋出版社)等著作。
|
目錄:
|
中译本说明 3
致中文读者 7
注者前言 11
物种起源 23
导言 1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7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44
第三章 为生存的斗争 60
第四章 自然选择 80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131
第六章 学说的困难之处 171
第七章 本能 207
第八章 杂种的性质 245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279
第十章 论生物的地质演替 312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346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383
第十三章 生物间彼此的类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退化器官 411
第十四章 重述和结论 459
尾声:《物种起源》的进化 491
参考文献 496
人物小传 507
致谢 525
索引 527
译者致谢 545
|
內容試閱: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鲜活的文献,它现在的价值, 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它在 1859 年初版时的价值。《物种起源》 既是一门主要科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又是一部鼓吹新世界观的 哲学论证,更是一部科学著述的杰作。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 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观察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可以让 我们探究这些思想发酵、争论的文化背景。这一窗口,还展示 了 19 世纪人们对科学的追求当时,专业性科学正处于幼年 时代,学者们开始优化以科学作为方法,认识自然世界这 种思想。而作为一部科学杰作的《物种起源》,我们则要感谢著 名博物学家、物竞天择原理的共同发现者阿尔弗雷德拉 塞 尔 华 莱 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 他 打 断了达尔文撰写论述这一课题的鸿篇巨制的计划,改而向 我们贡献了伟大著作《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达尔文抱 歉地称《物种起源》是一部摘要,而勇敢面对这一 490 页大 部头的学生、学者,得知这是一部摘要则总是会低声轻笑。 不过,这的确是达尔文所设想之论著的一部简写版,与达尔 文所设想之巨著相比,这部摘要缺少应有的文献来源注释, 也缺少达尔文汇集的支持其论证的大量范例、样本。其结果是:
《物种起源》的行文风格平易近人,优于计划要写的那部物种 大书。《物种起源》行文紧凑,但也不乏韵律、文采。书中的 论证得到了案例研究、数据和各种现象的支持;但是,它们都 以一种叙事文体呈现出来,这在当时严肃的科学著作中堪称是 一种不同寻常的做法,而且效果良好:扩大了这本书的受众群 体,嘉惠了更多的读者。
《物种起源》在整个社会激起回响、波浪,就这一方面而言, 它超过其他任何一部分水岭式的科学文献;它的影响涉及 文学、哲学、政治学和艺术;这本书是随后到来的现代世纪 的助产士。不过,虽然它的初始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代读者只
是把它看作表达了达尔文的进化和自然选择思想;事实上, 大众对这本书更多的是误解,而不是理解。即使生物科学领域 的人,也已很少有人再翻阅这本书;完整阅读这本书的人就更 少了。造成这种忽视有几个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科 学探索的性质。现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步伐,都是前所未有 的,单单是新知识的数量,就已经如此地庞大;生物学科强调 最新的尖端发现,因此课程中留给阅读旧文献的时间寥寥 无几。另一个问题是:达尔文时代和我们的时代相隔遥远。《物 种起源》中的所探讨的人物、地点和颇多思想,对现代读者来 说,意义不大;达尔文的维多利亚式文笔,本身也造成了一定 的阅读障碍。
献给读者的这部注释本,旨在改进上述状况。达尔文把《物 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论辩,我希望通过照亮这一路途中 的诸多路标,通过生动描画(现代视角已难觉察的)人物信 息、所观察的自然史,以及所作论证的意义和意图,我能够带 领读者,穿越到达尔文的时代这样,新一代的学生和学者, 将受到启发而阅读达尔文。这本书也可以被看作一部怎样写 成《物种起源》的指南;它通过达尔文的通信、笔记、日记及 其同代人的论述,揭示了巨著幕后的发酵过程。我的最终目的, 是向读者展示达尔文方法的惊人解释力,并希望更多的教育工 作者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校课程中讲述生物进化,当然, 也不仅限于学校课程。事实上,我希望必须在法庭上保卫生 物进化及其教学这种事情能够成为历史陈迹,成为只属于20
世纪和 21 世纪早期的历史怪事!让不懂科学所导致的这种特殊 病症,从当代美国消失。
正如已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其随笔集《魔鬼出没的世 界》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在国 产科学家和移民科学家的支撑下,美国社会经济繁荣、集体智慧无与伦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学创新、科学进步的动力 工厂。但与此同时,这个社会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拥抱神 秘主义和超自然思想,对科学表现出严重的无知(如见gross, 2006)。如果无知、恐惧、迷信和宗教狂热,侵蚀了人们对科学 的理解和科学带来的创新,那么上面所说的全国性的认知矛盾, 必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当然,科学知识本身并不是万灵药。但是, 我们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强调:充分考虑和探讨科学研究的 含义以及从中衍生的技术创新,其意义十分重大。自从弗朗西 斯培根时代以来,科学作为一种有力的认知手段,就一直在 帮助我们理解自身和我们寓居的世界。本书克尽绵薄,希望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而更好地理解科 学研究这种深入认知自然世界的高度有效的方式。
不过,在分析《物种起源》本身之前,我们必须理解 这本书从何而来?通过聚焦于达尔文本人的智识长旅,以及 这一智识长旅如何被整合进《物种起源》的结构本身,我们为 自己开展达尔文之长篇论辩的长途旅行搭建了舞台。
通向《物种起源》之路华莱士洞明世事。唯他一人,与达尔文并肩站立,凝视生 物多样性的滚滚洪流,并理解到其中的意义;这位杰出的博物 学家知道,《物种起源》一出版,世界万物都再也不一样了。他 主张达尔文先生,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门新科学,依我的意 见,达尔文将超越古今的任何一位哲学家。钦佩之感,无以复 加!!!(Berry,2002)。1860年早期,华莱士就收到了达尔 文赠送给他的《物种起源》。当时,华莱士远在东南亚,他还要 在马来群岛再停留两年,才能结束为期八年的探险,回到英国。 所以,他的溢美之词,几乎可以肯定是《物种起源》面世所造 成的最偏远的回响共鸣。现在150年后,我们仍在阅读《物 种起源》,回响共鸣仍然余音绕梁,绵延不断。
革命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实在不像是一位革命家。 青年时代,达尔文是一名普通学生、医学院的退学生,还做过 神学学生。这个年轻人性情温和、举止轻柔,只想骑马、打猎、
亲近大自然。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他拥有和平常孩子一样 的爱好收藏贝壳、硬币、岩石与矿石;就是这种热情的爱 好引导这个人成为了一个分类的博物学家、大师和守财奴
(见达尔文的自传)。他从来没有从这种爱好中脱身;他只是发现 了新的收藏品!对于达尔文和他的许多剑桥同学们来说,收集 甲虫这种活动,几乎已融入他们的血液;而在跟随亨斯洛(John stevens Henslow)教授发现了植物学的乐趣之后,他让自己热情 地投身于研习剑桥郡的植物。
达尔文在学习神学之初,虽然有过疑虑,但是后来他已完 全准备好在剑桥完成学业之后,从事圣职。不过,在此之前, 还要尝试一些历险:达尔文和他的同侪博物学家,计划了一次 到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Tenerife)的游历。据达尔文说,为 了预演和准备这次加那利群岛计划,他于 1831 年 8 月,陪 伴剑桥大学的另一位先生亚当塞奇威克(Adamsedgwick)赴 威尔士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周的地质考察。但是,加那利群岛之 旅却未能成行。达尔文从陪伴塞奇威克的田野考察归来,发现 一封信在等待他,信中邀请他参加一次,规模远远超过拟议之 加纳利群岛计划的伟大旅行正是一次为期多年的环球游 历!他不禁兴奋难耐。
达尔文的父亲认为此行十分荒唐,不拟放行。达尔文在舅 舅乔赛亚(Josiah)的支持下,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获准开展这 次旅行达尔文保证游历归来之后,安定下来做一位受人尊 敬的乡村牧师。此外,达尔文发誓会改掉自己在剑桥大学养成 的大手大脚、随意花钱的习惯,因为在一艘往返世界诸洋的小 船上,必然有钱也无处可花。达尔文热切地说:在小猎犬号① 上,我会极其聪明地控制住自己,不超支。达尔文的父亲则狡 黠地回答:不过别人都告诉我,你是很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