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作者地位超然:作为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的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富于地方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要举中国20世纪40年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可以说是一位无法取代的人物。 作品不可错过:作为与老舍、汪曾祺、孙犁齐名的语言艺术大师,赵树理的小说在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为现代文学语言带来了新的革命,开创了文学语言新的时代,以塑造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形象而闻名于世。 影响广泛:赵树理在其作品中创造了众多诸如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小飞蛾、艾艾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曾以影视剧、戏曲话剧、版画等多种艺术流布,影响巨大。 版本考究完整:《赵树理选集》除了收录赵树理的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登记》等名篇、剧本《打倒汉奸》外,还特别附录赵树理主要著作年谱,以及十四幅彩色插图,进而构成一个微缩的、完整的赵树理作品世界。 学生必读必看: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经典,赵树理的作品历来是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20年所公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赵树理选集》为初中文学类必读书。
|
內容簡介: |
《赵树理选集》是赵树理作品经典选集。这本书收录了他的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登记》等名篇以及剧本《打倒汉奸》,并在书后附录赵树理主要著作年谱,完整地向读者展现了山药蛋派创始人、一代语言艺术大师赵树理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以及他笔下所呈现的平凡质朴的老百姓生活日常,再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
關於作者: |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于1970年9月23日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
目錄:
|
代序 也算经验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
福贵
邪不压正
田寡妇看瓜
登记
打倒汉奸
附录 赵树理主要著作年谱
前言代序 也算经验[1]
近几年来,有些朋友们,要我谈谈写作的经验,可是我一次也没有谈。一个并非专门写作的人,写了几个小册子,即使有点经验,也不过是些生活和其他工作中的经历,作为写作经验来谈,我总觉得不好意思。现在又有几位朋友要我谈,我用上边的理由回答了他们,他们有人说:那些经历也可以谈谈。大家既然要你谈,你要太固执,人家就要误会你是摆架子。好!谈就谈谈吧!代序 也算经验[1]
近几年来,有些朋友们,要我谈谈写作的经验,可是我一次也没有谈。一个并非专门写作的人,写了几个小册子,即使有点经验,也不过是些生活和其他工作中的经历,作为写作经验来谈,我总觉得不好意思。现在又有几位朋友要我谈,我用上边的理由回答了他们,他们有人说:那些经历也可以谈谈。大家既然要你谈,你要太固执,人家就要误会你是摆架子。好!谈就谈谈吧!
先从取得材料谈起: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因为我的家庭是在高利贷压迫之下由中农变为贫农的,我自己又上过几天学,抗日战争开始又做的是地方工作,所以每天尽和我那几个小册子中的人物打交道,所参与者也尽在那些事情的一方面。例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就是我工作地区的旧渣滓;《李有才板话》中老字和小字辈的人物就是我的邻里,而且有好多是朋友;我的叔父,正是被《李家庄变迁》中六老爷的八当十高利贷逼得破了产的人;同书中阎锡山的四十八师留守处,就是我当日在太原的寓所;同书中血染龙王庙之类的场合,染了我好多同事的血,连我自己也差一点染到里边去这一切便是我写作材料的来源。材料既然大部分是这样拾来的,自然谈不到什么搜集的经验,要说也算经验的话,只能说在群众中工作和在群众中生活,是两个取得材料的简易办法。
再谈谈决定主题: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这在我写的几个小册子中,除了《孟祥英翻身》与《庞如林》两个劳动英雄的报道以外,还没有例外。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才板话》;农村习惯上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我便写《地板》指耕地,不是房子里的地板)假如也算经验的话,可以说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题,容易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
语言及其他: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向乡间父老兄弟们谈起话来,一不留心,也往往带一点学生腔,可是一带出那等腔调,立时就要遭到他们的议论;碰惯了钉子就学了点乖,以后即使向他们介绍知识分子的话,也要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说话如此,写起文章来便也在这方面留神然而听不惯,咱就写成可是;所以生一点,咱就写成因此,不给他们换成顺当的字眼儿,他们就不愿意看。字眼儿如此,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句子长了人家听起来捏不到一块儿,何妨简短些多说几句;鸡叫狗咬本来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我以为只要能叫大多数人读,总不算赔钱买卖。至于会不会因此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我以为那是另一问题,不过我在这方面本钱就不多,因此也没有感觉到有赔了的时候。这些就是我在运用语言和故事结构上所抱的态度,也可以算作经验。
我所能谈的经验只此而已,至于每个具体东西的写作过程,都是普普通通不值一谈的,因而也就不多谈了。
1949年6月10日
[1] 本文是1958年版《赵树理选集》的序文。
|
內容試閱:
|
代序 也算经验[1]
近几年来,有些朋友们,要我谈谈写作的经验,可是我一次也没有谈。一个并非专门写作的人,写了几个小册子,即使有点经验,也不过是些生活和其他工作中的经历,作为写作经验来谈,我总觉得不好意思。现在又有几位朋友要我谈,我用上边的理由回答了他们,他们有人说:那些经历也可以谈谈。大家既然要你谈,你要太固执,人家就要误会你是摆架子。好!谈就谈谈吧!
先从取得材料谈起:我的材料大部分是拾来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头,想不拾也躲不开。因为我的家庭是在高利贷压迫之下由中农变为贫农的,我自己又上过几天学,抗日战争开始又做的是地方工作,所以每天尽和我那几个小册子中的人物打交道,所参与者也尽在那些事情的一方面。例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就是我工作地区的旧渣滓;《李有才板话》中老字和小字辈的人物就是我的邻里,而且有好多是朋友;我的叔父,正是被《李家庄变迁》中六老爷的八当十高利贷逼得破了产的人;同书中阎锡山的四十八师留守处,就是我当日在太原的寓所;同书中血染龙王庙之类的场合,染了我好多同事的血,连我自己也差一点染到里边去这一切便是我写作材料的来源。材料既然大部分是这样拾来的,自然谈不到什么搜集的经验,要说也算经验的话,只能说在群众中工作和在群众中生活,是两个取得材料的简易办法。
再谈谈决定主题: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这在我写的几个小册子中,除了《孟祥英翻身》与《庞如林》两个劳动英雄的报道以外,还没有例外。如有些很热心的青年同事,不了解农村中的实际情况,为表面上的工作成绩所迷惑,我便写《李有才板话》;农村习惯上误以为出租土地也不纯是剥削,我便写《地板》指耕地,不是房子里的地板)假如也算经验的话,可以说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题,容易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
语言及其他:我既是个农民出身而又上过学校的人,自然是既不得不与农民说话,又不得不与知识分子说话。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向乡间父老兄弟们谈起话来,一不留心,也往往带一点学生腔,可是一带出那等腔调,立时就要遭到他们的议论;碰惯了钉子就学了点乖,以后即使向他们介绍知识分子的话,也要设法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成他们的话来说,时候久了就变成了习惯。说话如此,写起文章来便也在这方面留神然而听不惯,咱就写成可是;所以生一点,咱就写成因此,不给他们换成顺当的字眼儿,他们就不愿意看。字眼儿如此,句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句子长了人家听起来捏不到一块儿,何妨简短些多说几句;鸡叫狗咬本来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我以为只要能叫大多数人读,总不算赔钱买卖。至于会不会因此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我以为那是另一问题,不过我在这方面本钱就不多,因此也没有感觉到有赔了的时候。这些就是我在运用语言和故事结构上所抱的态度,也可以算作经验。
我所能谈的经验只此而已,至于每个具体东西的写作过程,都是普普通通不值一谈的,因而也就不多谈了。
1949年6月10日
[1] 本文是1958年版《赵树理选集》的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