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二战终极谜团——希特勒死因之谜在显微镜下被揭开数十幅*手高清档案图片:对希特勒亲信的审讯记录、地下掩体地图、逃跑计划,以及揭露真正死因的残骸照片 再现冷战期间苏美对峙惊心动魄的瞬间
|
內容簡介: |
1945年5月8日,德国纳粹投降。一周前,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的地下掩体中自杀。从5月1日开始,苏联方面便对希特勒之死展开调查,并搜寻希特勒夫妇的遗体。得出的调查报告却封存起来,成为秘密。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批档案终于重见天日,从而揭开了二战的终极秘密。
经过与俄罗斯有关部门历时两年的交涉后,调查记者让-克里斯多夫?布里萨尔和拉娜?帕尔申娜终于接触到这批档案,得以窥探苏联间谍追寻希特勒遗体的不凡经历。苏联人是否在停战次日成功辨认被烧毁的尸体属于希特勒本人?为什么斯大林当时让全世界都以为希特勒成功逃脱?……因为没有遗体,种种疑问飞速蔓延,至今依然引发人们的想象。
|
關於作者: |
让-克里斯多夫?布里萨尔
Jean-Christophe Brisard
深度调查记者、纪录片导演。通晓多种语言,作为独立记者,经常深入交战地区进行报道。
拉娜?帕尔申娜
Lana Parshina
通晓俄语、英语和德语,曾任翻译、独立记者和公共关系顾问。拍摄电影却是她的梦想。
|
目錄:
|
目录
部分 调查(一)
莫斯科,2016年4月6日
柏林,1945年5月
莫斯科,2016年10月
巴黎,2016年10月至11月
第二部分 希特勒生命的后时光
第三部分 调查(二)
莫斯科,2016年12月
卢比扬卡大楼,莫斯科,2016年12月
柏林,1945年5月2日
莫斯科,2017年3月
莫斯科,1945年5月
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莫斯科,2017年3月
第四部分 结论?
莫斯科 2017年3月
柏林,1946年5月30日
2017年夏
巴黎,2017年9月
档案来源
致谢
|
內容試閱:
|
拉娜有些茫然无措。
通过她在俄罗斯高级行政部门内部的关系,我们获知终会有所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的会面定在了十一点,但在俄罗斯,这丝毫不能确定什么。走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局的路上,凛冽的北风狠狠地拍打在我们脸上。在俄罗斯,这里也被简称为“加尔夫”局,坐落在莫斯科的正中心位置,是档案收藏量多的机构之一,珍藏了从十九世纪至今的近七百万份档案资料,其中大部分是些纸质文件,也有一些照片和保密文档。而我们正是为了其中一份保密文档,才会冒着莫斯科严酷的气候和同样严酷的俄罗斯官僚作派前来。拉娜?帕尔申娜在俄罗斯并非毫无名气。身为记者和纪录片导演,这位年轻女人时常受邀至电视台的摄影棚分享她的光辉事迹:对拉娜?皮特斯的新近采访。拉娜?皮特斯身无分文,是早已被所有人忘在脑后的老太太,多年来一直默默地住在一家由美国人出资建立的养老院里。她拒绝面世,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她的父亲,是一个叫做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的人,我们也管他叫斯大林。事实上,拉娜?皮特斯原名叫斯维特拉娜?斯大林,是他宠爱的女儿。六十年代,正值冷战高潮时期,她避难出逃,向宿敌美国申请了政治避难。从此,她便成为了那些不顾一切想要逃离专制政权的苏联人的象征。拉娜?帕尔申娜成功说服了这位孤僻的名门后人参与录制了一系列访谈节目。那是在二〇〇八年,这一成就在整个俄罗斯备受关注。近年来,斯大林确实又重新成为了莫斯科人讨论的焦点。拉娜?帕尔申娜对俄罗斯的行政体系和官僚模式轻车熟路。于是,她主动请缨,费了好一番功夫争取前去查阅那些敏感而又复杂的保密档案。
然而,在二〇一六年四月的这个早上,我感觉到她有些忧虑。
我们与加尔夫局局长拉丽萨?亚历山多芙娜?洛戈瓦娅约好了见面。只有她可以准许我们查阅H档案。“H”指的就是希特勒。
从进入加尔夫局的接待大厅开始,基调就已经定了。一个留着七十年代弗雷迪?默丘里风格胡子的士兵要求我们出示护照。“检查!”他嘶哑地吼道,弄得我们好像是擅闯进来一样。拉娜的俄国身份证可以顺利通行,但是我的法国护照让整个局面变得有些复杂。这位军人似乎对拉丁字母不太习惯,没办法读出我的名字。“Brisard”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就成了“БРИЗАР”。于是,我就这样被登记进了他的当日准入人员名单里。经过了漫长的审查核对,再加上拉娜天使般的帮助,我们总算被准许通过。档案局局长的办公室在哪儿?我们的问题让警卫很是恼火。他正在以同样的礼貌方式接待另一名访客。“直走到底,在右边第三幢楼后面。”回应我们的这位年轻女人没等我们致谢,就转身登上了光线晦暗的楼梯。加尔夫局就像是一座苏联的工人城,整体由数幢外观陈旧的苏维埃风格建筑构成,风格兼具构成主义和理性主义。我们一边在楼宇间穿行,一边试图躲开那一摊摊泥泞的积雪。“局长办公室”,远处一扇双开门上方的指示牌上,用大写字母这么标记着……一辆深色的四轮轿车挡在了门口。在我们距离那里还剩二十多米的时候,一位身材高大的女人急匆匆地从楼里走出来,旋即消匿在车座里。“这位就是局长女士……”眼看着这辆车飞驰远去,拉娜带着一丝绝望低语道。
10点55分,我们11点的会面就在面前兀然泡汤了。
欢迎来到俄罗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