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HK$
104.5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HK$
8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HK$
107.8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吉林省以农户家庭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与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小规模农户承接先进技术、装备大型农机具的能力明显欠缺,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农业政策效应的发挥,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小规模分散农户易在农业生产中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及产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农业适度规模判定及演变趋势研究:基于吉林省视角》从国情、省情出发,在规模经营政策制定中,综合考虑在公□与效率基础上确定适度规模,研判当前不同地区玉米种植的适度经营规模,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依据。
|
目錄:
|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章 我国农户演化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
□.1 我国传统小农户的演变与分化的特征
□.□ 我国农地经营规模适度尺度的判定及选择
□.3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第3章 我国玉米生产规模经营的演化
3.1 我国粮食作物区域分布
3.□ 我国农地规模变化趋势分析
3.3 我国玉米生产阶段的划分
第4章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4.1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
4.□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第5章 吉林省农地规模经营现状分析
5.1 吉林省概况
5.□ 吉林省土地流转现状
5.3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第6章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判定遵循的价值导向
6.1 市场需求导向
6.□ 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导向
6.3 增加农民收入的价值导向
6.4 产业互进发展的价值导向
6.5 生态可持续的价值导向
第7章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测算
7.1 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7.□ 基于DEA方法的农户经营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第8章 吉林省农地规模经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变量选取及解释
8.□ 统计分析
第9章 日本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吉林省的启示
□□0章 吉林省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
內容試閱:
|
农业的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是农业经济各个领域和层次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进行各种农业经济活动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没有任何一项农业经济活动不是在一定规模下进行的。
种植业规模是农业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业规模是分层次的,有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规模、地区性的中观规模和生产单位的微观规模。不同层次的规模,其内涵的规定性和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宏观种植业规模所规定的是作物全国经营面积和相应的总生产能力。制约宏观规模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能的耕地资源、生产效率和机会成本等。中观种植业规模主要规定了作物的地区性生产能力。制约这种生产能力变化的因素有:作物的宏观布局、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实力和对作物产品的需求。微观的种植业规模是指农户、合作社、农场等生产单位的种植业规模,它的内涵和运动规律以及研究方法,都与宏观规模或中观规模有所不同。
农地规模化的实质,是着力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解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问题,解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间的矛盾,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提高规模效益的矛盾。农业发展要运用工业化的思维,要走工业化的路子,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把基地建设作为整个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车间来建,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生产与规模化的矛盾,从根本上实现和提升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研究规模问题,离不开规模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规模经济习惯上指企业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这一现象;如果企业规模扩大后反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则称作规模不经济。根据这一概念,种植业农户农地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农户扩大种植业规模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所增加的经济收益。如果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可以通过缩小规模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收益。
农民愿意扩大种植业规模,为的是获得更多纯收益,而不是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只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从农民角度来看,把规模扩大到超过单位产品成本□低时的□佳规模以后,虽然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但只要边际规模的纯收益大于零,那仍是划算的。为此,我们引入规模效益的概念,用来反映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规模效益包括了规模经济,但比规模经济的内容广泛得多,它泛指因规模变动引起的经济效益的增加。
研究我国农户种植业规模的目的,旨在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稳定和发展种植业生产,因此,衡量农户种植业规模是否适度,应该看:一是农民是否有务农积极性,是否有高的土地生产率;二是农户的经济收入是否主要来源于种植业;三是种植业农户收入水□是否不低于当地非农产业中同等劳动力的收入水□。因此,在研究我国农户种植业规模时,要协调好社会对增加农产品的要求和农民对经济数益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农民的种植业收入。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实际研究中应以土地生产率的稳定和提高作为首要前提,在不降低土地生产率的约束条件下,去追求□大的规模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