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HK$
86.9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HK$
151.8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系列6个分册中的一本, 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探索》《语言演化与接触论集》《拓展中外文学文化研究的阐释空间》《多元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5个分册是以学院的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所为单位,从老师们已发表过的论文中撷取12篇学术含量高、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将其裒辑成册,以彰显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重点及特色。另有1册是学院2019年11月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论文集。
《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其中的一册。本册论文集汇集了北外中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情况,分为"现代西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当代文艺"和"融通互鉴"五个部分,共计23篇论文。
|
內容簡介: |
《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系列6个分册中的一本, 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探索》《语言演化与接触论集》《拓展中外文学文化研究的阐释空间》《多元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5个分册是以学院的五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所为单位,从老师们已发表过的论文中撷取12篇学术含量高、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将其裒辑成册,以彰显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重点及特色。另有1册是学院2019年11月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的论文集。
《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学科建设丛书"其中的一册。本册论文集汇集了北外中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情况,分为"现代西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中国""当代文艺"和"融通互鉴"五个部分,共计23篇论文。
|
關於作者: |
詹福瑞,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与评审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文科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张晓慧,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曾任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项目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对外汉语教学30余年, 参与海外孔子学院管理和汉语国际传播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语教师发展、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等。
韩振华,1979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副教授,北外"卓越青年教师"。研究兴趣为中国哲学、美学、西方汉学中的儒学诠释。出版专著《王船山美学基础:以身体观和诠释学为进路的考察》《他乡有夫子: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译著《艺术诸定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目錄:
|
一、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李建盛2
现代性的多元之维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观及其对中国的启发 李世涛17
客体、文学与接触空间通向接触空间诗学之路 陶家俊33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
陶家俊46
身体:批判的抑或审美的,消费的抑或生产的?兼论当代西方身体美学的理论面向 韩振华56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伊格尔顿与经验主义问题 马海良66
从全球化、现代性到全球现代性阿里夫.德里克的全球现代性理论 李世涛85
詹姆逊现代性理论批判以意识形态为视角 李世涛104
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赵国新119
玛格特.汉尼曼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赵国新131
三、现代中国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 李建盛146
论20世纪中国美学对艺术问题的理论诠释 李建盛158
《红楼梦评论》的现代方法论意义 张洪波168
创造国语的文学蔡元培写作《石头记索隐》动机新探 冉利华185
民主观念与科学精神的铸造胡适考证白话传统小说的动机 冉利华195
四、当代文艺鲁迅大撤退的背后:知识生产与意识形态 唐利群208
技术生产、审美创造与未来写作基于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 白亮224
翻译与帝国的逆写从题词进入《北上》的可能 吴可235
五、融通互鉴《文心雕龙.风骨篇》的现代诠释 张洪波250
作为打开欧洲未思的手段朱利安中国古典美学建构之解析 韩振华261
擘肌分理之工具早期王国维之接受叔本华论 韩振华279
庞德的几副面孔以意象派六原则在20世纪早期中国的译介为线索 吴可292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旅行及其难题 吴可3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