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HK$
107.8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HK$
131.8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編輯推薦: |
《天山明月》为散文集,记录了作者的故乡和成长,行走大地见过的山川风物,生命际遇中的人事。作者出生成长、工作生活在新疆,带着深情和贴近感描绘了新疆伊犁、喀什、和田、喀纳斯、塔城、哈密等地的风土人情之美、山川旷野草原之美、少数民族文化文明之美;讲述了扶贫驻村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和村民发生的动情故事;以及作者的生命岁月里遇到的师友。作者以真诚之笔描摹人生百态、抒写个人感情,反映时代印记,风格沉静隽永、别致风趣。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来年的散文随笔,如《我的老师于钟珩》《我的光影梦幻》等。作者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多年来在岁月的洗礼下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平淡的语言背后潜伏着汹涌的情感,既细腻、温婉地表达了对亲情的眷恋,又有对大学生活的感怀。同时,作者寓情于物,通过对溪流、山川、花草树木等的书写,尤其是对边疆风景的大力描绘,彰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和探究。此外,作者还叙述了在南疆农村当村支部书记的驻村经历,语言朴实细腻,风趣幽默,富有情趣和感染力。
|
關於作者: |
马明月,198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新疆工作,现在广西履职。工作之余读书写作,经年不辍。在报刊、网络上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多篇。
|
目錄:
|
天山南北
怀念伊犁3
走在喀什噶尔的街巷12
沉默的阿图什21
和田一瞥30
阿克苏印象37
喀纳斯的风景43
宁静的塔城48
哈密片段55
如孜的房子里坐一下64
心中的大河71
在阿勒泰飞翔76
有惊无险的旅程82
我的村庄
艾力西湖的巴扎91
大河边的小村庄98
厨娘金花108
木塔里甫和阿迪力江115
巴力123
乡村植物133
乡村女人141
乡村故事149
行走大地
关于南京的片段161
风花雪月的大理169
初识南宁176
桂林给我的惊喜184
在广西学喝茶190
腾冲:安详与激越200
鼓浪屿208
文化乌镇213
走过郑州和开封216
西藏二题220
我的大学
李富安231
王琪玖240
陈汉生245
陆夫奎253
张少华258
上华山264
毕业前去了一趟洛阳273
走遍天下见到你279
我和朋友
北京路上289
斑驳的少年297
今天不上课304
太阳温暖着我们的身骨310
吾家有女317
蔺青山326
朋友李盛涌333
我的老师于钟珩343
画家耿新利351
和高建群先生两次谋面359
我眼中的老刘365
我的光影梦幻371
游泳那些事378
跋:风景这边独好383
后记391
|
內容試閱:
|
在多彩的文明中生长
杨占武
新疆总让我着迷。除了山川旷野之美,农耕草原之盛,最让我着迷和充满想象的,是其文明的叠加沉淀和绚丽多姿。
据说,大历史学家都喜欢做假设。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就曾说,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新疆,因为新疆是多种文化交会之地。新疆,连同整个中亚地区,在为欧亚两大文明界定范围的同时,由于东进西出、南上北下的地理位置,至少在1500年间,一直是沟通欧亚文明的媒介和枢纽。承担着东西文明交通任务的,则是古老的路网今天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加文汉布里(Gavin Hambly)在《中亚史纲要》中将商路的作用定义为为中亚周围的诸文明提供了一条细弱的,但又绵绵不绝的联系渠道。外来的印度、伊朗和欧洲的艺术、思想正是通过这种细弱但又绵绵不绝的商路,不断涌入,交光互影,撞击、融合、取代,层层叠压,斑斓多彩。
我一直认为,文化、文明的多重底色,是精神创造最沃若的土壤,是哺育天才、艺术家的苗圃。我所仰慕的一些研究中亚史的西方学者,他们发现这一区域曾产生过如此之多的学者、艺术家以及技艺精湛的工匠时,惊讶赞叹之余,却往往不无揶揄地宣称这是不相称的。什么样的地方才会很相称地产生文化巨擘呢?我很是纳罕。如果说,这也许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傲慢在作怪,不算是恶意的揣测吧?
说了以上这么多,是读明月兄的散文之后,有感而发的。
我与明月兄在古城西安相遇,已经是40年前的事了。他来自新疆,我来自宁夏;虽不同班,但在一个小食堂同餐。说来可笑,如今记忆最深的倒不是互相切磋学业,而是日复一日地结伴去食堂吃饭,还有偶尔他在10号学生楼下等我吃饭的面露愠色不用说,是因为我迟到了。吃食堂三境界:吃啥有啥、有啥吃啥、吃啥没啥,完全取决于到达食堂的时间。这一点,即便是学富五车、不计较生活琐碎的老教授也是谨守潜规则的,他们绝不轻易拖堂,免得台上趣味盎然,台下跺脚连连。偶尔还有一些机会,是攒下几文碎银,一同奔向著名的西安西大街桥梓口咥
咥,音叠,是陕西关中、河西走廊一带的方言土音,是吃的一种方式。一碗羊肉泡馍。我们一大一小(当时他20岁,我16岁),迤逦前行,收获那个年代才能体会的饱饭的快乐。除此之外,就是知道他喜欢电影以至痴迷,能将乔榛的配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他还写电影评论,偶尔向我展示杂志上刊发的他的影评文章,这让我既好生奇怪又好生羡慕:奇怪的是他如何有这等奢侈的爱好,羡慕的是什么时候我也能够把自己的涂抹变成铅字呢?这个愿望太高远,简直不可企及。我在这部文集里,又读到了他钟爱电影艺术的夫子自道:
电影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一度萌生考电影学院的打算,命运没有给我这个机会。虽然历经风吹雨打岁月销蚀,我对电影的热爱至今仍痴心不改。有那么多缤纷过眼的电影垫底,有经年累月关注电影发展的积淀,我自信和圈里人谈起电影没有疏离和隔膜。(《蔺青山》)
大学时期的明月兄还是什么样子呢?借着阅读他写的人物故事,算是部分地还原了我对他的印象。收在这本集子的,有十多个人物的故事,有大学同学、中学老师、文友,还有女儿,个个都很传神。特别是,我是带着窥探和好奇看他如何写我们都熟悉的那些大学同学的:性格如头发一般硬梗的王琪玖,多才多艺倜傥不羁的陈汉生,悲天悯人的李富安,弹吉他吟唱的张少华,常常心事重重,忧郁如托尔斯泰笔下的聂赫留朵夫的陆夫奎钱锺书先生有言:别传就是自传。你要知道一个人,你得看他为别人作的传。读着明月兄的这些描述,我所熟稔的这些同学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被激活了;但同时,那个当年和我一同奔赴食堂、谈电影的明月兄也在我的脑海中被激活了,如重温一部老电影:遥忆当年的马明月同学,多才多艺,有一些文艺青年的范儿;落拓不羁,总会使人感觉到一种特立独行的味道;然而真诚、耿直是难以掩饰的,定力是一以贯之的。不知明月兄以为然否?
同窗四年之后,他又径直回到了新疆,先是从戎,后来一直在新疆公安机关工作。所幸,他没有放下文学爱好,读书、写作坚持不辍。这几年来,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朋友们能够便利地读到他更多的作品。
开阔的视野,奔放的豪情,瑰丽的色彩,奇谲的想象,隽永的幽默受多元文化的浸润,在多元文明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写作,总会带给你一种奇异的感受。读明月兄的文章,则再次强化了我的这种感受。
收入这本集子中的散文,写新疆风物的并不多,但凡形诸笔端的,如和田、喀什、阿图什、阿克苏、伊犁、塔城、哈密、喀纳斯一个个风物独特、文化绚丽、风格迥异的西域古城,就活脱脱地跃入眼帘。读过太多的散文,他们对山川的描摹,总是机巧的,景致是堆砌的,唯独缺乏心灵的体验。明月兄无疑是很用心的,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作游记。而且他很会讲故事,他描述每个境域的时候,都有人物,都有人的活动,但照我看来,他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活动,连同风物的描绘,都是为这些境域服务的,从而形成一种迷人的叙述方式。这可能是明月兄的为文狡猾之处吧?他描绘塔城,盛赞塔城人有更开阔的眼界和包容的胸怀,文尾是出人意料的:
在塔城,有一次一个朋友请我吃饭,竟然上了一个硕大的牛头,轰轰烈烈占据了大半个桌子,让我惊骇得说不出话来。这位朋友说,你来了,我高兴,反正一头牛就一个头。在智商过剩的年代,走心才能让我们的心海汹涌澎湃。(《宁静的塔城》)
如此,你还会有比诠释塔城更好的例证吗?反正一头牛就一个头,这种显然是游牧民族的待客和语言表达,充溢着奇异的想象和比拟,具有十分丰富的所指,能给你强烈的震撼。他描述和田巴格其镇喀拉瓦其村里的那棵古老的核桃树,在初春的阳光中缄默,却有一个苍髯皓眉仙风道骨模样,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老人说:人嘛,活不过一棵树。不要看它现在干巴巴的,再过两天,绿衣裳一穿,这棵老树又像小伙子一样了。(《和田一瞥》)读及此,你会感到一种禅味,一种自信,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的张力。
我最喜欢读的,还是收在这本集子中的《我的村庄》中的故事。喀什地区莎车县,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故乡,明月兄的驻村地点就在莎车县艾力西湖镇。他写村里的独柳、万寿菊,村东的叶尔羌河,更重要的是村里的家长里短,每篇故事都极尽幽默风趣之能事,但当掩卷之后,感到的是一种捷克式的幽默:又笑又哭和本质的辛酸。故事的背后,是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不是一种油腔滑调、玩世不恭的文字游戏,而是对生命、生活的关切,是对大地上的房屋、劳作、动物、植物以及边地人民简朴、清苦却达观、隐忍的生活态度及岁月伦常的深切观察。我喜欢这样坦然、从容而又感人的叙述方式。你不妨读一读明月兄的描述或者到他所描述的村子里走一走,也许会收获你始料未及的、直击人心的感动。他叙述所驻村庄的女人布热比,生活艰窘却自尊,劳作粗粝但每次到村委会参加集体活动时,都不忘记收拾得整洁得体,换上最好的衣服,甚至洒上香水,一次在村里的文化联谊活动中,一名歌手深情的热瓦甫弹唱打动了她,我发现她泪流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经阿迪力江翻译解释,才知道触景生情了。她抹了一下脸,有些腼腆地说,她想起了自己的男人,她男人的热瓦甫弹得很好,以前经常在家里给她弹琴唱歌。琴声和歌声能抚慰心灵,也是生活的给养(《乡村女人》)岁月坚忍,思念流淌,我突然想起早年读过的唐代金昌绪的《春怨》一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他所描绘的主人公,一定不是劳作者吧?劳作者的思念按理不是在贪睡中成形的。
明月兄将他经年所成文章辑为一册准备付梓,向我索序,因掩饰不住对他的文字的偏爱,惊喜惶恐之余,拉拉杂杂写了上面这些文字。正如他所说,文学写作是个人化的,我谈这些感受也是个人化的,但还是希望读者能够将这本集子作为一个朋友,到朋友的房子里坐一下:
朋友来了我高兴得很,一切都非常好!(《如孜的房子里坐一下》)
杨占武,博士,研究员。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