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HK$
8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HK$
107.8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HK$
131.8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就学科和课程而言,《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围绕国际贸易统计、应用统计和数据、模型与决策三者展开。后者是统计学和运筹学融合而成的课程,因而也纳入《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范畴。
《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分为三部分。首部分两个前后30年纪实,以第三人称记述贸大统计学科的建设史和与外部学术界的互动。第二部分历史文献收入多部重要著作的前言和教学科研管理文献。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以陈及时和李志伟为代表的一代统计学前辈的开创性贡献,和以笔者为代表的第二代统计学人对学科的传承和发展,特别突出贸大在贸易统计教学和研究上的重要贡献。第三部分后人述评,收入笔者对前辈学人的怀念诗作,施建军教授对前60年统计学科建设的总结,媒体和档案工作者对笔者学术贡献的研究。
《贸大统计学科的两个前后三十年》对2012年以后学科发展情况和趋势略加评述。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两个前后三十年纪实
绪论
一、贸大统计学学科体系演变和学科传承基本脉络
二、早期的对外贸易统计学
三、应用统计新型课程的创设和完善
四、国际贸易统计学科的传承
五、国际贸易统计前沿研究纪实(上)
六、国际贸易统计前沿研究纪实(下)
七、创设数据、模型与决策教学体系
八、统计学科与商学院的融与离
九、贾怀勤的学术遗产
第二部分 历史文献
《对外贸易统计学》序言
《统计分析概论》前言
《统计分析概论习题手册》编者的话
《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编者说明
《对外经济贸易统计》编写者的话(代序)
《应用统计》前言
应用统计课程评估自查报告
创新课程,打造精品应用统计新型课程创设20周年
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建设中的引进与创新
纪念李岚清贸易统计讲话20周年
海关统计课程内容创新重在顶天立地
结项总结报告
第三部分 后人述评
诗(联)敬献先师(作者:贾怀勤)
在统计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作者:施建军)
统计学科两代人:李志伟和贾怀勤(作者:紫丁)
忠诚与责任(作者:闰世宁)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贾怀勤校友
惟兴测计不求功(采写者:易姝敏王超吴嘉乐)贾怀勤教授专访
跨越四分之一世纪,收录经济统计学两辞书(作者:曹亚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的统计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线,在资政和社会服务中呈现其高亮,走过了具有贸大特色的发展道路。从1952年贸大开设零售会计统计师资训练班,到1982年国际经济管理系(五系)统计学与管理科学教研室成立,是贸大统计学科史的第一个三十年;自那时起再到2012年统计学院成立,是贸大统计学科史的第二个三十年。这是按教学机构演进记步的第一个前后三十年。从1958年《对外贸易统计学》到1988年《对外经济贸易统计概论》,再到2018年《国际贸易统计:理论、规范与实务》,这是按代表性著作记步的第二个前后三十年。
笔者1965-1970年在贸大对外贸易经济系(现经贸学院)读本科,1979-1982年在该系读国际贸易专业统计分析方向研究生。1982年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从事统计学教学与研究,至2012年7月退休,继续从事科研和学生辅导工作。笔者闻听和亲历了贸大统计学科两个前后三十年全部历程。本书从笔者个人视角记述贸大统计学的发展进程,主要依据为笔者所闻和亲身经历,也参考了一些历史文献。
就学科和课程而言,本书围绕国际贸易统计、应用统计和数据、模型与决策三者展开。后者是统计学和运筹学融合而成的课程,因而也纳入本书范畴。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两个前后30年纪实,以第三人称记述贸大统计学科的建设史和与外部学术界的互动。第二部分历史文献收入多部重要著作的前言和教学科研管理文献。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以陈及时和李志伟为代表的第一代统计学前辈的开创性贡献,和以笔者为代表的第二代统计学人对学科的传承和发展,特别突出贸大在贸易统计教学和研究上的重要贡献。第三部分后人述评,收入笔者对前辈学人的怀念诗作,施建军教授对前60年统计学科建设的总结,媒体和档案工作者对笔者学术贡献的研究。本书对2012年以后学科发展情况和趋势略加评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