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編輯推薦: |
1.从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引出科学话题。
2.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找到科学现象。
3.科学原理讲解以小见大、一针见血。
4.别莱利曼一生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105本书,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
內容簡介: |
力学是认识自然的一把钥匙,是物理学研究的发端,是很多学科的基础。《趣味力学》中主要讲了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各种作用力和运动、碰撞、摩擦等,同时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实验和假设融入进去,用力学知识为你解开其中的来龙去脉。相信通过此书,你会发现力学原来这么神奇,原来它就在我们身边!
|
關於作者: |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一生出版作品105部。其趣味科学系列丛书妙趣横生,立论缜密,是公认的青少年爱读的科普书,堪称世界经典科普名著。
|
目錄:
|
第一章 001
力学的基本原理
两只鸡蛋 /002
木马游记 /005
常识和力学 /006
基础力学 /008
风洞中的实验 /010
煤水车的原理 /011
惯性定律的正确理解 /01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017
关于两匹马的拉力读数 /019
先靠岸的游艇 /020
人与机车行驶的奥秘 /022
奇怪的铅笔 /024
克服惯性的原理 /026
火车起动与匀速前进 /027
第二章 029
运动与力学
常见公式列表 /030
步枪的后坐力 /032
日常感知和科学的差异 /035
把大炮搬上月球 /037
海底射击能够成为现实吗 /039
地球能够被我们推动吗 /041
重心运动定律 /045
火箭的重心去哪儿了 /048
第三章 051
重力现象
悬锤与摆 /052
摆在水中时是怎样摆动的 /055
位于斜面会下滑的容器 /056
水平线为什么不是水平的 /058
带磁性的山 /062
水往高处流 /064
铁棒停留的位置 /066
第四章 069
下落与抛掷
七里靴和跳球 /070
肉弹表演 /075
飞过危桥 /08
|
內容試閱:
|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18821942年),俄国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他没有什么重要的科学发现,也没有科学家学者之类的荣誉称号,却为科普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以作家的身份自居,却不比任何一位成功的作家逊色。
别莱利曼出生于俄国的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 17岁时在报刊上发表了处女作。 1909年,他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开始从事教学与科普作品创作,并于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为创作趣味科学系列图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91923年,别莱利曼亲手创办苏联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担任该杂志的主编。 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随后组织出版了一系列趣味科普图书。 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了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组织了许多少年科普活动。
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别莱利曼为苏联军人举办了军事科普讲座几十年的科普生涯结束之后,他将自己最后的力量奉献给挚爱的科普事业。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即1942年3月16日,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辞世。
1959年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月球背面照片,其中一座月球环形山后来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作为全世界对这位科普界巨匠的永久纪念。
别莱利曼一生笔耕不辍,仅出版的作品就有100多部。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趣味科学读物,其中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今仍然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所有读过别莱利曼趣味科学读物的读者,都为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着迷。在他的作品中,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美地融为一体,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精准有趣读者常常会觉得自己不是在读书学习,而是在听各种奇闻趣事。
由别莱利曼创作的《趣味几何学》《趣味代数学》《趣味力学》《趣味天文学》和《趣味物理学》及其续篇,均为世界经典科普名著。该系列图书简洁生动,趣味盎然,很适合青少年阅读。其最大特点是:在作者分析小故事的过程中,高深莫测的科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成功勾起了读者想进一步探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这套科普经典读物,并能从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