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內容簡介: |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英国*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由于它是记载公元前50年至公元1154年英国历史的惟一史料,因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学价值。该书的编写肇始于公元9世纪末,材料来源多种多样,以编年体写成。原书以古英语写作,留传至今的版本达七种之多。中译本根据*权威《英国历史文献》现代英语译本译出。
|
目錄:
|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韦塞克斯国王和英王世系表(约802-1066年)
人名索引
地名和民族名称索引
前言《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疾风暴雨,使西欧的古典园地出现了百卉凋零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首先复苏的是历史撰述。而在这片当时还是稀稀疏疏的园地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却是成长茁壮的一株。
中世纪的编年史来源于基督教会的复活节表。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但它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定在春分过后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其时间浮动变化于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因此需要在前一年预先计算安排。这一工作落在修道院的头上。修道院院长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转周期,根据基督教、犹太教和罗马小纪的纪年,推算出当年复活节的日期,排列成表,是即复活节表。在表的最后留下空格,以待填写本国或当地在本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这种纪事逐年积累,遂发展为编年史。
在英格兰,约在6世纪末奥古斯丁来到不久,开始形成在复活节表边缘填写纪事的习惯。这种纪事起初十分简短,后来则不断扩充,例如757(原稿本755)年关于梅雷顿政变的记载已写成一篇完整的纪事。《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疾风暴雨,使西欧的古典园地出现了百卉凋零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首先复苏的是历史撰述。而在这片当时还是稀稀疏疏的园地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却是成长茁壮的一株。
中世纪的编年史来源于基督教会的复活节表。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但它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定在春分过后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其时间浮动变化于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因此需要在前一年预先计算安排。这一工作落在修道院的头上。修道院院长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转周期,根据基督教、犹太教和罗马小纪的纪年,推算出当年复活节的日期,排列成表,是即复活节表。在表的最后留下空格,以待填写本国或当地在本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这种纪事逐年积累,遂发展为编年史。
在英格兰,约在6世纪末奥古斯丁来到不久,开始形成在复活节表边缘填写纪事的习惯。这种纪事起初十分简短,后来则不断扩充,例如757(原稿本755)年关于梅雷顿政变的记载已写成一篇完整的纪事。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一书的编写,起始于9世纪之末。一位12世纪的编年史家曾指出,英王阿尔弗雷德曾指使用英文写成一部有关当地的事件、法律、战役和有关从事战争的国王的书籍。阿尔弗雷德虽未必直接下令,但此书确实始撰于他在位期间,通常称为《阿尔弗雷德编年史》。
这部编年史的材料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采用从前已经写成的著作,也汲取当代的年代记;它记录政府的露布,也收录国外的事件;它收集文字资料,也采集口头传说以及歌谣史诗之类。正因如此,我们从本书中能够读到古代的世界历史或比德的教会史所记载的某些内容,也能读到西撒克逊的年代记中有关8世纪丹麦人人侵的记载,或者是一些追忆往事的诗歌。编年史所收集到的比较丰富的材料填补了几百年间的历史空白。
为了防止孤本重要文献档案的丧失毁灭,阿尔弗雷德国王下令添置复本分藏各处,这部编年史遂也交由受他护持的教堂和修道院分头保存和续编。续编的内容,一部分来自西撒克逊宫廷,一部分则采自当地。因此各地所编撰的手稿所记内容大同小异,一些主要史实基本一致,而另外一些材料则因撰写人关注不同而各异。
流传下来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稿本主要有七部,它们分别被近人编号为A(A),A2 (A),B,C,D,E,F本。
|
內容試閱:
|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疾风暴雨,使西欧的古典园地出现了百卉凋零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首先复苏的是历史撰述。而在这片当时还是稀稀疏疏的园地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却是成长茁壮的一株。
中世纪的编年史来源于基督教会的复活节表。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大节日,但它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定在春分过后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其时间浮动变化于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因此需要在前一年预先计算安排。这一工作落在修道院的头上。修道院院长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转周期,根据基督教、犹太教和罗马小纪的纪年,推算出当年复活节的日期,排列成表,是即复活节表。在表的最后留下空格,以待填写本国或当地在本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这种纪事逐年积累,遂发展为编年史。
在英格兰,约在6世纪末奥古斯丁来到不久,开始形成在复活节表边缘填写纪事的习惯。这种纪事起初十分简短,后来则不断扩充,例如757(原稿本755)年关于梅雷顿政变的记载已写成一篇完整的纪事。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一书的编写,起始于9世纪之末。一位12世纪的编年史家曾指出,英王阿尔弗雷德曾指使用英文写成一部有关当地的事件、法律、战役和有关从事战争的国王的书籍。阿尔弗雷德虽未必直接下令,但此书确实始撰于他在位期间,通常称为《阿尔弗雷德编年史》。
这部编年史的材料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采用从前已经写成的著作,也汲取当代的年代记;它记录政府的露布,也收录国外的事件;它收集文字资料,也采集口头传说以及歌谣史诗之类。正因如此,我们从本书中能够读到古代的世界历史或比德的教会史所记载的某些内容,也能读到西撒克逊的年代记中有关8世纪丹麦人人侵的记载,或者是一些追忆往事的诗歌。编年史所收集到的比较丰富的材料填补了几百年间的历史空白。
为了防止孤本重要文献档案的丧失毁灭,阿尔弗雷德国王下令添置复本分藏各处,这部编年史遂也交由受他护持的教堂和修道院分头保存和续编。续编的内容,一部分来自西撒克逊宫廷,一部分则采自当地。因此各地所编撰的手稿所记内容大同小异,一些主要史实基本一致,而另外一些材料则因撰写人关注不同而各异。
流传下来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稿本主要有七部,它们分别被近人编号为A(A),A2 (A),B,C,D,E,F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