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編輯推薦: |
相比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建筑艺术是一门实用性艺术,建筑实体、建筑空间及建筑活动首先缘起于人类对建筑的物质性和功能性的需要,渐次升华为精神和审美上的追求,但两者之间也并非泾渭分隔,而是常常交织在一起。
|
內容簡介: |
建筑艺术学是以艺术学 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建筑的艺 术现象, 确切地说,是对 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艺 术学梳理和阐释。
本书搭建了一个基于艺 术学视域和逻辑关系的建筑 艺术学框架,涉及发生、构 成、体系、功能、本质、形 态、审美等艺术学中的核心 问题,也兼顾了建筑艺术的 历史、特质、现象和案例, 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建筑艺术 提供新的角度和启发。
|
關於作者: |
刘托,1957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3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副主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工作,专著主要有《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濠镜风韵澳门建筑》《颐和园》《澳门历史城区》《皇陵建筑》等。合著主要有《建筑美学》《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等。译著主要有《建筑评论》《世界建筑史话》。主编的丛书主要有《中国古代园林风景图汇》《中国世界遗产丛书》《清殿版画汇刊》《中国名山文化丛书》《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丛书》。参与了《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建筑史》等大型 重点项目的撰写工作,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历史的专业论文。主持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传统四合院营造技艺的申报工作,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三维数据库与仿真组合式中国古建筑模型研发项目,获 文化科技创新奖、十一五一罔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
目錄:
|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总序) 王文章
前言
章 中国建筑艺术的缘起
节 建筑艺术的起源
一、黄河流域的穴居
二、长江流域的巢居
第二节 原始聚落与社会文明
一、西安半坡聚落遗址
二、临潼姜寨聚落遗址
第三节 艺术萌芽与文化启示
一、建筑与造型
二、聚落与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
节 实用功能
一、居住与生活
二、理政与防御
三、商贸与娱乐
四、教育与文化
五、生产与交通
六、其他
第二节 认知功能
一、宇宙图式
二、风水观念
第三节 社会功能
一、规制与身份认同
二、精密的结构网格
第四节 审美功能
一、艺术形象的呈现
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
第三章 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与类型
节 中国建筑的聚落形态
一、村落
二、集镇
三、城市
第二节 中国建筑群类型
一、宫殿、府衙
二、陵寝、墓冢
三、坛庙
四、佛寺和道观
五、书院与会馆
六、民居
七、园林
第三节 中国建筑单体的类型
一、殿堂与厅堂
二、楼与阁
三、台与观
四、塔
五、亭榭与轩舫
六、廊与墙
七、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