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編輯推薦: |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挖掘提炼历史名人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凝练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化的巴蜀脉络,是一套系统、quan面、深刻、权wei的研究四川历史名人的学术著作。
|
內容簡介: |
《诸葛亮研究文选》精选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诸葛亮的专业的学术研究文选。全书约33万字,均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诸葛亮的百年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经典研究论文选,第三部分为重要论著索引。研究系列汇集了老中青三代学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上的推陈出新并以此梳理和综合了多年来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成果,为后学研究提供了指引。
|
關於作者: |
《诸葛亮研究文选》主编 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三国文化研究专家。
|
目錄:
|
前言梅铮铮001
20世纪以来诸葛亮研究综述梅铮铮003
家世与早年行迹研究
诸葛亮与汉末襄阳大姓丁宝斋027
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考析谭继和036
《隆中对》研究
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中国古代地理政治家传略之七史念海065
《隆中对》的政略修改与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梁满仓086
《隆中对》再认识田余庆103
《隆中对》平议《〈隆中对〉再认识》读后王汝涛126
治蜀功业研究
论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与王安石之比较缪钺147
诸葛亮造福成都的三大功业方北辰157
从三国的大势说到诸葛亮的用人蒋君章168
诸葛亮与蜀汉廉政建设初论罗开玉、谢辉180
诸葛亮《自表后主》考析谭良啸193
蜀汉政权与益州士族李兆成202
试论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王利器223
蜀汉政权重要官员的地域构成及变化兼议诸葛亮的贵和精神许蓉生235
戎马生涯研究
诸葛亮南征的路线考说方国瑜249
木牛流马新论林成西263
昭觉蜀汉军屯遗址应为诸葛亮军卑水的指挥部考论梅铮铮276
形象与文化内涵研究
诸葛亮形象三辩沈伯俊287
论诸葛亮张大可299
诸葛亮文化内涵浅探余鹏飞312
重要论著索引317
后记354
|
內容試閱:
|
前言
梅铮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文明的古老民族而言,历史是国家的根基、民族的财富。三国,虽只为中华历史长河之一瞬,却是一个风云变幻、纵横捭阖、诡谋权变、英雄辈出且最具大众认同的年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三国文化作为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明珠,凝聚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忠义、仁勇、期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忠心报国、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虽历经千余年,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准则。
当年群雄割据争霸的刀光剑影、逐鹿中原的争鸣鼓角,早已随那东逝长江水滚滚远去。千年之后长留天地间,无疑是浪花淘尽的英雄。蜀汉丞相诸葛亮,正是诸多风流人物中的佼佼者。清代学者毛宗岗说: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若孔明。在诸葛亮身上,可以看到重振社稷、胸怀天下的开阔韬略;知人善任、开国济民的智慧贤能;以身作则、赏罚必信的人格魅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奉献。裴度在三绝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中言: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可谓对其才能品行的精准概括。
千百年来,研究诸葛亮的论著汗牛充栋。在当代,以诸葛亮和三国文化为名片的文化交流活动、主题节庆活动、特色旅游项目、创意文创产品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深受大众热爱,形成了独特的诸葛亮文化现象。
在《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之《诸葛亮研究文选》的编选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立足于历史线索的梳理,把握诸葛亮一生的活动轨迹及历史功绩;一方面关注诸葛亮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三国文化传承发展中起到的代表性作用。选取了近代以来二十余位名家的研究文章,涉及人物总论、族群探索、躬耕之辨、文献研究、治国方略、创新创造、传统文化、精神承续、文艺视角、古史今谈等诸多方面,以期为公众呈现出全面且生动的诸葛亮形象。
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和发展,我们相信,弘扬历史名人文化,必然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增强文化自信,让历史真正活起来的动力和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