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31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
目錄:
|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 1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 1
140000-0542-0000001至000312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1
书名笔画字头索引 203
书名笔画索引 215
前言山西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本科院校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定今名。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始终非常重视线装古籍文献的收藏。在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所藏古籍基础上,山西师范学院图书馆于1966年接受山西省图书馆捐赠古籍复本1万余册,1970年10月山西省教育厅又将已停办的原山西教育学院图书馆中文图书20余万册(其中包含大量古籍)调拨我馆,以上三大宗来源构成了本馆线装古籍藏书的主体。1984年后,我馆继续加大古籍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尽管经费有限,仍然通过民间搜集、书店购置等多渠道不间断采进。尤其是1991年借太原市新华书店下属部门古旧书店整理积存之际,一次性购得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线装古籍200余种1000余册,多涉山西本地历代著述,一定程度上再次丰富了馆藏。
本馆馆藏线装古籍,除甚为珍稀的唐人写经《佛说无量大慈教经》、宋刻元明递修本《魏书》一百十四卷、元刻《玉海》二百卷、元刻明印本《道园学古录》五十卷等,主要以明清古籍精刻本、写刻本、套印本、名家稿抄本及批校题跋本为重点对象。明版古籍190余种,如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礼记集说》十六卷,版式宽大、行格疏朗、写刻精良、书体醒目、纸墨绚烂,确为明内府本上乘之作;还有藏书家所珍重的多以宋元旧版为底本的明藩府刻本,嘉靖二十一年(1542)晋藩胡松刻本《真文忠公续文章正宗》二十卷;隆庆四年(1570)保定府贾淇刻本《历代文粹》八卷,刻印俱佳,目前仅见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和本馆三家收藏;闵、凌套印本,有现知最早的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双色套印本《春秋左传》十五卷。清版乾隆以前古籍380余种,我馆藏著名的林氏四写中汪琬《尧峰文钞》四十卷、陈廷敬《午亭文编》五十卷两种;显示清初多色套印技术高超水平的康熙内府刻朱、墨、黄、绿、蓝五色套印和朱、墨、黄、蓝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六十四卷,亦均有入藏;另清乾隆五年(1740)柘城窦纾刻《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系我馆所独藏。至于名家抄本,如明末汲古阁毛扆抄本《苍崖先生金石例》十卷、清乾隆鲁九皋抄本《渊鉴类函摘录》一百五十卷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莫友芝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等,以及清到民国宋荦、刘墉、翁方纲、莫棠、徐时栋、王德森、叶德辉、郭象升等人的批校题跋本。经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多次遴选甄别,前后总计选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10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种、《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46种,这些存世量极少、海内外稀有藏本,无疑应是馆藏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极具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镇馆之宝。
馆领导历来同时注重线装古籍文献的整理、鉴定、保管。1980年,在已故老馆长陈曼若先生的主持下,首次编印《山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善本图书及地方志目录》,依四库析类,收入善本321种5055册。1994年,李晋林、邓爱记同志编印《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入善本635种9429册,复别出丛书一类,书末列有书名索引。2011年,杨艳燕同志编辑出版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入善本700余种10000余册,著录项目于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外,另增行款格式、牌记、封面、刻工、写工、题识批校、藏家印章等内容。书后附有书名、著者、印文汉语拼音索引、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查检。
这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著录本馆馆藏刊印、抄写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线装古籍3000余种40000余册,基本按照经、史、子、集、丛的分类次序和先普通古籍后善本古籍进行编排。每部书籍依次注明馆藏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通过此次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我们对馆藏古籍进行了逐册清点、整理、登记,较彻底地厘清了馆藏古籍的品种、数量、价值,为下一阶段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进一步推动馆藏古籍的数字化,将是我们近几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努力目标。
在国家、省两级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本馆古籍部杨艳燕、张辉、张瑞琪、王翼、王姝等同志花了多年的时间,普查登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故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数量大、时间紧、编者学识有限等因素,本书难免有疏漏错讹之处,深望上级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批评指正,以便继续修订。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李晋林
2018年12月
书摘插画
|
內容試閱:
|
山西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本科院校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定今名。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始终非常重视线装古籍文献的收藏。在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所藏古籍基础上,山西师范学院图书馆于1966年接受山西省图书馆捐赠古籍复本1万余册,1970年10月山西省教育厅又将已停办的原山西教育学院图书馆中文图书20余万册(其中包含大量古籍)调拨我馆,以上三大宗来源构成了本馆线装古籍藏书的主体。1984年后,我馆继续加大古籍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尽管经费有限,仍然通过民间搜集、书店购置等多渠道不间断采进。尤其是1991年借太原市新华书店下属部门古旧书店整理积存之际,一次性购得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线装古籍200余种1000余册,多涉山西本地历代著述,一定程度上再次丰富了馆藏。
本馆馆藏线装古籍,除甚为珍稀的唐人写经《佛说无量大慈教经》、宋刻元明递修本《魏书》一百十四卷、元刻《玉海》二百卷、元刻明印本《道园学古录》五十卷等,主要以明清古籍精刻本、写刻本、套印本、名家稿抄本及批校题跋本为重点对象。明版古籍190余种,如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礼记集说》十六卷,版式宽大、行格疏朗、写刻精良、书体醒目、纸墨绚烂,确为明内府本上乘之作;还有藏书家所珍重的多以宋元旧版为底本的明藩府刻本,嘉靖二十一年(1542)晋藩胡松刻本《真文忠公续文章正宗》二十卷;隆庆四年(1570)保定府贾淇刻本《历代文粹》八卷,刻印俱佳,目前仅见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和本馆三家收藏;闵、凌套印本,有现知最早的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双色套印本《春秋左传》十五卷。清版乾隆以前古籍380余种,我馆藏著名的林氏四写中汪琬《尧峰文钞》四十卷、陈廷敬《午亭文编》五十卷两种;显示清初多色套印技术高超水平的康熙内府刻朱、墨、黄、绿、蓝五色套印和朱、墨、黄、蓝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六十四卷,亦均有入藏;另清乾隆五年(1740)柘城窦纾刻《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系我馆所独藏。至于名家抄本,如明末汲古阁毛扆抄本《苍崖先生金石例》十卷、清乾隆鲁九皋抄本《渊鉴类函摘录》一百五十卷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莫友芝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等,以及清到民国宋荦、刘墉、翁方纲、莫棠、徐时栋、王德森、叶德辉、郭象升等人的批校题跋本。经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多次遴选甄别,前后总计选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10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种、《山西省珍贵古籍名录》46种,这些存世量极少、海内外稀有藏本,无疑应是馆藏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极具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镇馆之宝。
馆领导历来同时注重线装古籍文献的整理、鉴定、保管。1980年,在已故老馆长陈曼若先生的主持下,首次编印《山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善本图书及地方志目录》,依四库析类,收入善本321种5055册。1994年,李晋林、邓爱记同志编印《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入善本635种9429册,复别出丛书一类,书末列有书名索引。2011年,杨艳燕同志编辑出版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入善本700余种10000余册,著录项目于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外,另增行款格式、牌记、封面、刻工、写工、题识批校、藏家印章等内容。书后附有书名、著者、印文汉语拼音索引、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查检。
这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著录本馆馆藏刊印、抄写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线装古籍3000余种40000余册,基本按照经、史、子、集、丛的分类次序和先普通古籍后善本古籍进行编排。每部书籍依次注明馆藏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通过此次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我们对馆藏古籍进行了逐册清点、整理、登记,较彻底地厘清了馆藏古籍的品种、数量、价值,为下一阶段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进一步推动馆藏古籍的数字化,将是我们近几年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努力目标。
在国家、省两级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本馆古籍部杨艳燕、张辉、张瑞琪、王翼、王姝等同志花了多年的时间,普查登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故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数量大、时间紧、编者学识有限等因素,本书难免有疏漏错讹之处,深望上级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批评指正,以便继续修订。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李晋林
2018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