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本书别开生面地以故事题材写国文知识,将阅读写作方法与青年日常遇到的具体事情打成一片,既能近取譬,又切实易行,不仅指点方法,而且着重训练。此外,二位先生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个人品行,因此你可以从字里行间真切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也能够从中了解诸多为人处世的成长法则。
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要旨,此次编校,我们特将每节重点语句提取至节前,设置了读写笔记板块;同时配合每节内容,从适合青年阅读的篇目中精选了数篇文章,将题目列至节后的名著名篇推荐板块。希望读者朋友可以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收获更多知识。
|
內容簡介: |
语文教学改革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初具雏形且反响甚好了,本书就是成功案例之一。书中以周乐华为主人公,记录了他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的点滴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轻松学到许多语文知识,甚至可以悟出许多为人处世的成长之道。本书平易近人,寓教于乐,多年来受到诸多读者的赞誉,本次再版,更是做了知识点提取与名著名篇推荐,使语文学习更具针对性。
|
關於作者: |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毕生致力于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等。
夏丏尊(18861946)
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耕耘者,其创办的《中学生》杂志在文化界、教育界有口皆碑。著有《文章作法》《平屋杂文》等,与叶圣陶合著《国文百八课》《文心》等。
|
目錄:
|
第一章 细节在于观察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2
二 方块字 10
三 题目与内容 16
四 一封信 24
五 小小的书柜 30
六 知与情与意 37
七 日记 44
八 诗 51
第二章 读出来的语感
一 文章病院 60
二 印象 69
三 词的认识 76
四 戏剧 85
五 触发 92
六 书声 99
七 读古书的小风波 109
八 现代的习字 119
九 语汇与语感 128
十 左右逢源 136
第三章 善作不如善改
一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144
二 小说与叙事文 154
三 语调 162
四 两首《菩萨蛮》 171
五 新体诗 179
六 推敲 190
第四章 为文章锦上添花
一 读书笔记 200
二 修辞一席话 210
三 《文章的组织》 218
四 关于文学史 227
五 习作创作与应用 235
六 鉴赏座谈会 243
七 风格的研究 252
八 最后一课 263
附录
论教本与写作 272
论百读不厌 283
诗的形式 289
诗的语言 294
论以文为诗 303
歌谣里的重叠 311
|
內容試閱:
|
序
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然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这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后来才知道那两部书并不怎样高明,可是当时确得了些好处。论读法的著作却不曾见,便吃亏不少。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写的人都不肯写;流行的很少像样的,童蒙也就难得到实惠。
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一关总算打破了。作法读法的书多起来了;大家也看重起来了。自然真好的还是少,因为这些新书尤其是论作法的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旧的是饾饤琐屑、束缚性灵,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这当然也难收实效的。再说到读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发展,容易使年轻人误解,以为只要晓得些作法就成,用不着多读别的书。这实在不是正路。
丏尊、圣陶写下这本书,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与学也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地勤奋起来,此亲亲热热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点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丏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丏尊与刘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他们的新发展。
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本书对于这三件都已见到;除读的一面引起学生实际的需要,还暂无办法外(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一节,周枚叔论编中学国文教本之不易),其余都结实地分析、讨论,有了补救的路子(如题目与内容一节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文章病院一节朱志青论文病,书声一节王先生论读文声调,语汇与语感一节论语汇与语感,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一节论习作创作与应用)。此外,本书中的议论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无畸新畸旧之嫌,最宜于年轻人。譬如书声一节论读文声调,现代的习字一节论现代的习字,乍看仿佛复古,细想便知这两件事实在是基本的训练,不当废而不讲。又如读古书的小风波一节论无别择地迷恋古书之非,也是应有之论,以免学生钻入牛角尖里去。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丏尊的令嫒满姑娘,圣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识;满更是我亲眼看见长大。孩子都是好孩子,这才配得上这件好礼物。我这篇序也就算两个朋友的订婚纪念吧。
朱自清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北平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