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溺爱之罪
》
售價:HK$
54.9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HK$
65.8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HK$
118.8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HK$
65.8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HK$
65.8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HK$
86.9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HK$
65.8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HK$
195.8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选取董卓、袁绍、曹操、刘备、袁术、吕布、刘表、孙权等八个三国英雄,及各自与其*重要的朋友的互动历程,一方面讲述了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创业和打拼故事,另一方面展示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有如下几个特点:
1、独创了以朋友圈和社交网络讲述历史故事的新形式;
2、通过历史人物与其*重要的几个朋友的互动历程,深入阐述了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除了性格,还有社交这一观点;
3、以人说事:借助人物的命运来介绍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
4、深入分析人性,观点深刻独到,语言风趣、幽默、流畅。
|
關於作者: |
李劲松,70后,籍贯湖南郴州,居京30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1996年毕业)。现任《计算机世界》副总编。
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总编)、《电脑商报》(常务副总编)、比特网(总编)等近十家IT、财经、金融媒体和网站担任高管,从事IT、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研究多年。
已出版《智能投顾:开启财富管理新时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等作品。
|
目錄:
|
前言自序
写作此书,纯属偶然。
大约一年前半的一天,我一边翻看三国历史,一边浏览微信朋友圈,突然盟生了以社交网络的方式来讲述三国人物和故事这个念头。三国历史因为记述详尽,魏蜀吴三国历史同步记录,还可以交叉对比,相互验证,特别适合以社交网络和朋友圈的方式来进行撰写,于是硬着头皮开始试水。
三国时的社交网络发达吗?朋友圈热闹吗?
答案是肯定的。自序
写作此书,纯属偶然。
大约一年前半的一天,我一边翻看三国历史,一边浏览微信朋友圈,突然盟生了以社交网络的方式来讲述三国人物和故事这个念头。三国历史因为记述详尽,魏蜀吴三国历史同步记录,还可以交叉对比,相互验证,特别适合以社交网络和朋友圈的方式来进行撰写,于是硬着头皮开始试水。
三国时的社交网络发达吗?朋友圈热闹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虽然是中国继战国之后的一个动荡乱世,但动中有静,乱中有序。三国时虽然战争频繁激烈,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通常不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的人才、外交、财力、谋略和统一战线的竞争。三国时虽然没有汽车、手机和微信,交通联络极其不便利,但同时他们也没有电视、麻将和KTV,工作也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繁忙,其社交的热度和思想的深度,并不亚于我们当代人。
三国人为什么要建社交网络、要经营朋友圈?
因为三国首先是一个创业时代,要创业,就必须网罗人才、结盟队友、合纵连横。
董卓进军洛阳,废立皇帝,烧杀掠抢,干尽坏事之余,仍不忘大封世家大族子弟,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十三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共推没到现场的袁绍为盟主,只因他祖上四世三公,是个官N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力邀汉献帝入股合伙,从此势不可挡;孙坚为解决粮草问题,不得不委身袁术,做他的加盟店,被过度压榨,最终殒命荆州;曹操依靠张邈和袁绍等朋友的支持起家,最困难时,甚至差点把老婆儿子送给袁绍当人质;吕布反复无常,先杀丁原,再杀董卓,继夺曹操兖州之后,再夺刘备的徐州;刘备丧家之犬,一投公孙瓒,二投陶谦,三投吕布,四投曹操,五投袁绍,六投刘表,直到在荆州结盟孙权,才借赤壁之战一举翻身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有爹的拼爹,没爹的,就拼各自朋友圈的质量。
三国又是一个比碰撞思想、创新谋略、脑筋激荡的时代,而一切谋略和晤对均需要面对面深度交流。
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晤对,自然要数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但隆中对并非唯一,三国时的著名晤对,还有谋士张纮为孙策规划孙氏集团二次创业的纮策对,鲁肃为刚刚执掌江东的孙权所规划的肃权对。这是战略方面的。具体到战术方面,有沮授建议袁绍结盟汉献帝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有荀彧鼓励曹操勇敢迎战袁绍的四胜论,还有郭嘉升级版的十胜十败论,以及赤壁之战前夜,周瑜力劝孙权抗曹的曹操四败论。无社交,不江湖;有朋友,方有谋略。
此外,三国还是一个流行在沙龙酒会上结交新友、品评人物、发布各类排行榜的时代。
三国大将,大多是一战成名。比如关羽,因官渡之战中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而扬名;比如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而立万;比如吕蒙,崛起于在荆州之战捕杀关羽;再比如陆逊,惊艳于在夷陵之战大胜刘备。
而有的人,却是一语成名。
自媒体月旦评创始人许劭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让曹操名扬洛阳;曹操邀刘备煮酒论英雄,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刘备逃亡许昌;曹操又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这个创二代脱颖而出。如果说曹操赞刘备是煮酒论英雄1.0版,那么他夸孙权,就是煮酒论英雄2.0版。
无论是网罗人才、合纵连横,还是碰撞思想、创新谋略,甚或结交新友、品评人物,都需要通达的社交网络,都需要强大的朋友圈。比如三国三大战役,在最后时刻,都是因为微妙的社交网络发挥神奇作用,扭转了预期,反转了结局。
官渡之战胜负因素很多,关键时刻,在曹操一方,是因为曹操及时得到了好友荀彧的打气支持;而在袁绍一方,是因为他得罪冷落许攸,逼他出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妙策。而许攸愿意投降曹操,只因为他是曹操多年前的好友
赤壁之战前,曹操原本可乘荆州之胜,一鼓作气消灭刘备,再灭孙权。可他却错误地判断孙权会杀了刘备,坐等刘孙火并,耽搁了最佳追杀时机。结果孙刘结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只因曹操忘了,分别服务孙权和刘备的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
夷陵之战前,孙权名将凋零,原无必胜把握。刘备一意孤行,冷落了坚持孙刘联盟的诸葛亮,而孙权及时大胆启用名不见经传的白面书生陆逊,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一代枭雄刘备兵败如山倒,病亡白帝城
一切历史都是人性记录。所以历史写作,既需要宏大叙事,需要站在帝王和国家治理的高度,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角度来阐述,也需要以更高的分辩率,从人性和社交角度进行分析。既需要以百年、千年的大节奏,以庙堂之高来俯视宏大历史格局,也需要以数月、数年的小步伐,以江湖之远来近距离体察真实的人性。我做不了前者,所以只好选择后者。
事实上,当你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还原历史现场,通过关注他的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将心比心地感受他的欲望和理想,理解他的顾虑、掣肘和不得已,会更深刻理解他的决策依据、所思所想和命运轨迹,对历史人物会有另一番感受。
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除了性格,还有社交。诚非虚言。这,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李劲松
2020年8月18日于北京
|
內容試閱:
|
自序
写作此书,纯属偶然。
大约一年前半的一天,我一边翻看三国历史,一边浏览微信朋友圈,突然盟生了以社交网络的方式来讲述三国人物和故事这个念头。三国历史因为记述详尽,魏蜀吴三国历史同步记录,还可以交叉对比,相互验证,特别适合以社交网络和朋友圈的方式来进行撰写,于是硬着头皮开始试水。
三国时的社交网络发达吗?朋友圈热闹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虽然是中国继战国之后的一个动荡乱世,但动中有静,乱中有序。三国时虽然战争频繁激烈,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通常不在战场之上,而在战场之外的人才、外交、财力、谋略和统一战线的竞争。三国时虽然没有汽车、手机和微信,交通联络极其不便利,但同时他们也没有电视、麻将和KTV,工作也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繁忙,其社交的热度和思想的深度,并不亚于我们当代人。
三国人为什么要建社交网络、要经营朋友圈?
因为三国首先是一个创业时代,要创业,就必须网罗人才、结盟队友、合纵连横。
董卓进军洛阳,废立皇帝,烧杀掠抢,干尽坏事之余,仍不忘大封世家大族子弟,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十三路诸侯结盟讨伐董卓,共推没到现场的袁绍为盟主,只因他祖上四世三公,是个官N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力邀汉献帝入股合伙,从此势不可挡;孙坚为解决粮草问题,不得不委身袁术,做他的加盟店,被过度压榨,最终殒命荆州;曹操依靠张邈和袁绍等朋友的支持起家,最困难时,甚至差点把老婆儿子送给袁绍当人质;吕布反复无常,先杀丁原,再杀董卓,继夺曹操兖州之后,再夺刘备的徐州;刘备丧家之犬,一投公孙瓒,二投陶谦,三投吕布,四投曹操,五投袁绍,六投刘表,直到在荆州结盟孙权,才借赤壁之战一举翻身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有爹的拼爹,没爹的,就拼各自朋友圈的质量。
三国又是一个比碰撞思想、创新谋略、脑筋激荡的时代,而一切谋略和晤对均需要面对面深度交流。
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晤对,自然要数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但隆中对并非唯一,三国时的著名晤对,还有谋士张纮为孙策规划孙氏集团二次创业的纮策对,鲁肃为刚刚执掌江东的孙权所规划的肃权对。这是战略方面的。具体到战术方面,有沮授建议袁绍结盟汉献帝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有荀彧鼓励曹操勇敢迎战袁绍的四胜论,还有郭嘉升级版的十胜十败论,以及赤壁之战前夜,周瑜力劝孙权抗曹的曹操四败论。无社交,不江湖;有朋友,方有谋略。
此外,三国还是一个流行在沙龙酒会上结交新友、品评人物、发布各类排行榜的时代。
三国大将,大多是一战成名。比如关羽,因官渡之战中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而扬名;比如周瑜,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而立万;比如吕蒙,崛起于在荆州之战捕杀关羽;再比如陆逊,惊艳于在夷陵之战大胜刘备。
而有的人,却是一语成名。
自媒体月旦评创始人许劭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让曹操名扬洛阳;曹操邀刘备煮酒论英雄,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刘备逃亡许昌;曹操又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这个创二代脱颖而出。如果说曹操赞刘备是煮酒论英雄1.0版,那么他夸孙权,就是煮酒论英雄2.0版。
无论是网罗人才、合纵连横,还是碰撞思想、创新谋略,甚或结交新友、品评人物,都需要通达的社交网络,都需要强大的朋友圈。比如三国三大战役,在最后时刻,都是因为微妙的社交网络发挥神奇作用,扭转了预期,反转了结局。
官渡之战胜负因素很多,关键时刻,在曹操一方,是因为曹操及时得到了好友荀彧的打气支持;而在袁绍一方,是因为他得罪冷落许攸,逼他出降曹操,献上火烧乌巢的妙策。而许攸愿意投降曹操,只因为他是曹操多年前的好友
赤壁之战前,曹操原本可乘荆州之胜,一鼓作气消灭刘备,再灭孙权。可他却错误地判断孙权会杀了刘备,坐等刘孙火并,耽搁了最佳追杀时机。结果孙刘结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只因曹操忘了,分别服务孙权和刘备的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
夷陵之战前,孙权名将凋零,原无必胜把握。刘备一意孤行,冷落了坚持孙刘联盟的诸葛亮,而孙权及时大胆启用名不见经传的白面书生陆逊,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一代枭雄刘备兵败如山倒,病亡白帝城
一切历史都是人性记录。所以历史写作,既需要宏大叙事,需要站在帝王和国家治理的高度,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角度来阐述,也需要以更高的分辩率,从人性和社交角度进行分析。既需要以百年、千年的大节奏,以庙堂之高来俯视宏大历史格局,也需要以数月、数年的小步伐,以江湖之远来近距离体察真实的人性。我做不了前者,所以只好选择后者。
事实上,当你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还原历史现场,通过关注他的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将心比心地感受他的欲望和理想,理解他的顾虑、掣肘和不得已,会更深刻理解他的决策依据、所思所想和命运轨迹,对历史人物会有另一番感受。
决定历史人物命运的,除了性格,还有社交。诚非虚言。这,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
李劲松
2020年8月18日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