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HK$
49.5

《
精简写作: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4.9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本教材打破其他教材编写过程中学科体系,以育种工作的工作环节需要融入学科体系知识,突出应用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针对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培养人才应用能力的主旨贯彻始终,力求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育种工作环节与育种技术紧密结合,突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用。全书分为3大部分:第1部分为作物育种基础,共5个训练,从育种工作的实际需要角度出发,力求解决育种工作的系统思路问题;第2部分为作物育种技术,共7个训练,力求从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主要作物品种的育种技术和新品种审核环节解决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问题;第3部分为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共5个训练,从DNA的提取、扩增、检测、克隆和导入,解决分子技术在作物育种工作的基本应用问题。附录部分旨在使学生熟悉作物品种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防范意识。本书结构分明,逻辑性强,内容清晰,文字简洁,方法步骤具体,可供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植物生产类的本专科学生使用。
|
關於作者: |
王家顺,男,1980年11月出生,汉族,贵州瓮安人,硕士,教授。2000.9-2004.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习,2004.9-2007.7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2007年9月至今,安顺学院工作。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作物营养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科学研究项目4项,主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教育信息化背景《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参与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安顺市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获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挑战赛获国家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
|
目錄:
|
作物育种实训指导目录目录 第1部分作物育种基础1训练1作物育种计划书的制订及实施1训练2作物育种试验的田间区划及播种3训练3作物杂交育种程序观摩7训练4作物育种材料室内考种10训练5品比与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与总结16 第2部分作物育种技术21训练1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21训练2主要作物杂交育种技术31221水稻有性杂交技术31222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33223小麦杂交技术35224高粱杂交技术39225薏苡杂交技术41226油菜自交和杂交技术43227大豆杂交技术46228烟草杂交技术49229马铃薯有性杂交技术512210杂交水稻繁殖和制种的技术552211杂交玉米繁殖和制种技术602212杂交高粱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技术63训练3花粉生活力测定65训练4主要农作物雄性不育性的鉴定69训练5作物配合力测定73训练6农作物田间估产测产76训练7农作物新品种DUS测试79 第3部分作物分子育种技术90训练1作物DNA提取及检测90训练2PCR扩增基因91训练3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93训练4目标性状特异基因克隆以耐盐基因NHX为例96实训5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耐盐基因创制小麦新种质98 附录作物品种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101 参考文献145
|
內容試閱:
|
本书结合国家对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要求和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培养人才应用能力的主旨贯彻始终,力求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育种工作环节与育种技术紧密结合,突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用。全书分为3大部分和附录:第1部分作物育种基础共5个训练,从育种工作的需要解决育种工作的系统思路问题;第2部分育种技术共7个训练,力求从种质资源研究分析、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育种技术和新品种审核环节解决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问题;第3部分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共5个训练,从DNA的提取、扩增、检测、克隆和导入,解决分子技术在作物育种工作的基本应用问题。附录部分旨在使学生熟悉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防范意识。本书作者均为作物育种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工作者,编写分工如下:王家顺负责第1部分训练1和5;李姣红负责第2部分训练3~5、第3部分训练3;王伟负责第2部分训练1、训练2中228、训练6~7、附录中部分内容;乔光负责第3部分训练1~2和训练4~5;陈维负责第2部分中223至227和229;何大智负责第1部分训练2~4、附录中部分内容;李春红负责第2部分中221、222和2210至2212。全书由王家顺进行统稿和定稿。本书编者感谢贵州师范大学支敏教授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对本书结构形成上的悉心指导;特别感谢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玉米育种专家汪朝明研究员细心的审阅,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所引用的资料尽可能列出了参考文献作者,但难免有所遗漏,感谢他们在作物育种工作方面的基础积累,在此致以谢意。统编工作虽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但由于编者经验和阅历有所不足,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本书结构简明,方法步骤具体,可供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大学本科、专科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各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农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