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HK$
129.8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HK$
79.2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HK$
74.8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85.8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4.8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HK$
64.9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47.6
|
內容簡介: |
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约束,小规模家庭农业经营将长期构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小农户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便构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本书基于农业治理的视角,围绕农户、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了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的经济社会特征、互动及合作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复杂现实及内在逻辑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联机制及路径,诠释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问题。
|
關於作者: |
赵晓峰,1981年生,河南新野人。现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被省文化厅聘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CSSCI收录4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
目錄:
|
第一章 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
第二章 嵌入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机制
第三章 传统农业迈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型动力
第四章 冬枣产业转型的社区动力机制
第五章 农业转型中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与调适
第六章 土地托管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
第七章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
內容試閱:
|
序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实行的以农业供给结构改革为重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新举措。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目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改革意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形势来看,农业政策重心从需求端向供给端的调整,受到多重动力的影响。首先,随着城乡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仅关注吃得饱的问题,而且日益关注吃得好的问题。这意味着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机制不再是生产决定消费,而成为消费引导生产。因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成为农业政策调整的核心拉力因素。其次,2003年以来,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序不断增长,其中,粮食产量由43069.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66160.7万吨,增长幅度为53.6%。同期,中国人口数量从129227万人增加到139008万人,增长幅度约为7.57%。这意味着中国人均粮食数量获得了较高幅度的增长,使得粮食库存的数量随之上涨,成为推动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力。最后,中国农产品的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2003~2017年,谷物及谷物粉的进口量由208万吨增加到2559万吨,大豆的进口量由2074万吨增加到9553万吨,而这构成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挤压力。由此,高产量、高库存和高进口量并存的三高现象,使中国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结构性矛盾。
为了化解以三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结构性矛盾,就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为人民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