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系5.0
》
售價:HK$
131.9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新生代女性作家曼兑,以抗战时期江南丝织业为背景,讲述四大家族爱、恨、情、愁,挥毫游针,守望初心,共谱生命华章。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抗战爱情故事。以苏州、南京丝织业为背景,围绕苏、郑、黄、贾四大家族两代人的情感纠葛,讲述了中国民众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画像,尤其表现了进步青年如何点燃内心,勇于担当,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
關於作者: |
曼兑,本名方晓丽,穿梭于北京和广州两地的文字工作者。有八年一线教学经历及十余年企业管理经验,1998年以撰写散文开始创作生涯。有《锦绣庄园》《德吉姑娘》《皮实法则》《地宫世界》等小说以及其他多部散文集和剧本等创作成果。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读者和写者。
|
目錄:
|
第 一 章 001
第 二 章 015
第 三 章 026
第 四 章 035
第 五 章 040
第 六 章 047
第 七 章 066
第 八 章 077
第 九 章 094
第 十 章 109
第 十 一 章 125
第 十 二 章 136
第 十 三 章 156
第 十 四 章 181
第 十 五 章 205
第 十 六 章 219
第 十 七 章 243
第 十 八 章 263
第 十 九 章 281
第 二 十 章 303
第二十一章 333
第二十二章 357
第二十三章 379
|
內容試閱:
|
第 一 章
暮春的一天,灰白的天上飘着些云朵,阳光沾染了阵雨。天空有 些阴暗,又有些明亮。明亮的那一边露出的是一种明澈的蓝清 亮、通透,微凉的天气。树枝上裹满了倾情盛放的五月花朵,一只相 思鸟栖息在枝丫上浅吟低唱着,从翠绿叶片中流转出一曲偶有涩滞却 让人不知不觉沉醉下去的细腻小调。这些美丽都点缀在这座风姿绰约 的江南古城苏州。 空气清冽,带着湿土和青草的清新气味。古城最热闹的大街 平江街,此刻正是热闹之时,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商贩各种叫卖, 好一派繁荣景象。在大街尽头的拐角处有一家百年老书店宁月 斋,门前的月季开得正欢。因为昨夜下过雨,石板街道被冲洗得格外 干净,月季花朵也显得层次分明,红绿相间,它的茎条接近根部处仍 旧潮湿,绿叶和花朵经过夜雨的洗涤更为清新,多了一层凄迷的透 明。这也是江南多雨地区独有的哀愁特质,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是透过 蒙眬的泪眼看见的。 郑绍峰捧着一本略有年代感的旧书,静静地靠在窗前,目不转睛 地看着窗下的月季。书店里还有若干客人,大家也都在挑选自己感兴 趣的书籍杂志并悄然翻阅,来这里的最高原则就是保持安静。入口处 的大厅两侧摆放着一些普通的报纸杂志,当然也有时下最抢眼的那种 开放杂志。 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油腻中年人,眯着那被脸部横肉挤得只剩下两条缝的眼睛,着急又装作很平静地翻阅着杂志,看着杂志上姣好面 容的女性图片,他脸上露出贪婪又漠不关心的样子,带着些微微的耻 辱感,偶有抬头也是避开旁人眼神的接触,假装自己在独立思考。还 有一种人,来店里似乎是闲逛,他们寂静无声地 游离在书架间, 小心谨慎地挪动步伐,没有目标地翻翻这本、翻翻那本,借着书籍的 掩护,假装自己畅游在书香里。 书店老板早已习惯形形色色的客人,依旧气定神闲地在柜台一侧 的茶几处,细细品茗。书店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陈设摆放也是 简单从容。店小二麻利地帮客人打包收账,不时轻言细语地回答客人 的问题,一切显得井然有序。书店老板则不时侧头看着这位身形瘦削 但神采斐然的年轻人,他有着读书人特有的书卷气,同时眉眼之间也 流露出一丝朝气和倔强的气息。老板五十左右年纪,有着清癯的外 表,他平淡的五官因为一双记录岁月沧桑的眼睛显得生动起来。只见 他起身轻轻地走到郑绍峰身边,用沉稳清雅的声音吟道: 只道花无 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郑绍峰情不自禁回吟道: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果然年少有为,饱读诗书。书店老板啧啧称赞。 郑绍峰蓦然回过神来,连忙作揖: 见笑见笑了!只见书店老 板颔首含笑:我见先生独自赏花许久,想必是对此花格外钟爱。 是,对此花确实有不一样的喜爱。郑绍峰若有所思地答道。 听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书店老板转移了话题,不 知为何对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有了兴趣,好像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 己当年的影子,又好像在他身上看到了未来的某种希望,这种感觉无 法描述。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交集。 没人要求他们要有交集,也没人撮合他们的交集。 但此时此刻仿佛在某种命运的牵引下,他们有了交集。郑绍峰微微一笑,接过话:是本地人,也非本地人。 此话怎讲?书店老板一愣。 阔别十年,今回十泉里。不知当说是 旧地重游还是 回归 故里。郑邵峰挑着眉,有点怅然。 先生知道 十泉里,想必对本地非常熟悉了。书店老板有点 吃惊。是的。年少时听我父亲说过,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是该路口有 古井十口的缘故。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这里有我童年的所有回忆。我 喜欢这里,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甚至是走路时发出 笃笃笃声 响的石板路都让我沉醉。 说完这些话,郑绍峰的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熟悉的脸庞:一个七 岁的女孩子,圆圆的脸上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一笑起来就眯成两 个小月牙,笑得多纯真无邪。她总是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玩,不停地叫 着 绍峰哥哥,绍峰哥哥。有一次,他带她去采桑葚,让她在 树下等着,自己爬上树,不小心压断树枝时发出的吱吱响,惊动了院 子里看家的大黄狗,两个小孩儿被狗追着跑了一路想到这里,郑 绍峰嘴角的弧度不由得翘起来,但很快又恢复了淡定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