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HK$
140.8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內容簡介: |
《新中国对日政策(19491972)》作者通过查阅大量解密档案及相关史料,掌握*手资料,以中日化敌为友为主题,详尽叙述了19491972年中国对日政策理念、决策过程和外交实践。
全书一共八章:*、二两章介绍中国对日政治、经济基本原则及方针;第三章至第五章从对日战后处理,以及从政治、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详述中国如何为建立中日友好关系铺路;第六章至第八章探讨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日本的国家性质和发展道路问题。a
|
關於作者: |
刘世龙,1949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日美关系、日本外交、日本对外战略的研究工作,著有《美日关系(1791-2001)》一书。
|
目錄:
|
目录
序 章 中国对日政策
第一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日本
第二章 中国对日政经四原则、一方针
第三章 中国对日政策中的战后处理问题
第四章 中国对日政治政策
第五章 中国对日贸易政策
第六章 中国对日政策中的台湾问题
第七章 中国对《日美安全条约》政策
第八章 中国对日本国家性质、发展道路的看法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本书以中日化敌为友为主题,叙述19491972年中国对日政策理念、决策过程、外交实践。序章概述中国对日政策。前五章详述中国如何为建立中日友好关系铺路(前两章介绍中国对日政治、经济诸原则、方针,第三至五章从政治、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后三章探讨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问题、日本的国家性质和发展道路问题)。
新中国对日化敌为友政策是个严密的体系,主要涉及本书所述17个案例的前13个:三个贸易案例涉及中日贸易三原则、两条腿走路的对日贸易方针、贸易政策;10个政治案例涉及政经不可分原则、政治三原则、复交政策、互派商务代表、互换记者、战后处理等。这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出: 中国坚持原则,迎难而上,多管齐下,步步为营,终在1972年初步达成与日本化敌为友的目标。本书所述后四个案例涉及中日化敌为友的障碍。在长期斗争中,中国深入研究日本的国家性质、发展道路,反对日本联美反华,解决中日间的台湾问题。
新中国对日政策是其和平外交政策的缩影,有四个特点:一是原则性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治三原则、复交三原则是中日复交的前提;1972 年的《中日联合声明》是约束中日双方行为的规范;两条腿走路的贸易方针、对《日美安全条约》两原则的刚性很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民间协定、政府支持、贸易三原则是过渡性政策,有助于两国沿着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道路前进。二是灵活运用三手斗争(反对日台媾和、反对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吸引(开展对日贸易、尽力解决战后处理问题、邀请日本政要访华)、施压(施压日本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承认新中国)。三是多管齐下,开展国民、国会议员、在野党、执政党乃至官方外交。四是采取渐进和积累方式来发展双边关系。从全局看,中国逐步提升其与日本的交流水平,适时采取过渡性措施
(互派商务代表、记者等),以求最终复交。从局部看,日本政府持合作态度时,中国顺势而为,推动走向复交。日本政府不合作时,中国耐心等待, 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积极地做日本朝野的工作,逐步扩大团结面,凝聚共识。这是个积蓄、造势、水到渠成的过程。
为反映历史原貌,本书尽量从不同角度展现决策、实施政策过程的细节和全貌,作出符合实际的表述。为增强可读性,原文节录或照录重要信函、对话等,让读者贴近史实,独立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