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1949-2019)》从语言学研究的专业性出发,采取分专题的方式,突出重点,主要从理论、方法、领域的进展等对包括当代中国语言学学术史研究、语音与音韵学研究、词汇与语义学研究、语法学研究、文字学研究、修辞与语用学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当代外国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交叉学科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
目錄:
|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语言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第二节 语言学研究的总体状况
第三节 编撰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语音研究
第一节 基于传统不断深入的音韵学
第二节 日新月异的实验语音学
第三节 引进借鉴中发展的音系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字学研究
第一节 古文字研究
第二节 近代汉字研究
第三节 现代汉字研究
第四节 文字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词汇学研究
第一节 词汇语义学研究
第二节 汉语词汇研究
第三节 词汇对比研究
第四节 词典学与术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语义学研究
第一节 早期汉语语义研究
第二节 现代语义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21世纪现代语义学的百花齐放
第四节 汉语语义学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
第一节 结构主义转向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中国化
第三节 语法理论的多元化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几个热点论题
第五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若干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汉语语法史学研究
第一节 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初创时期
第二节 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发展时期
第三节 汉语语法史研究的繁荣时期
第四节 汉语语法史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修辞学研究
第一节 修辞学的普及与沉寂期
第二节 修辞学的发展期(上)
第九章 语用学研究
第十章 汉语方言学研究
第十一章 汉语教学研究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第十三章 外国语言研究
第十四章 语言信息处理研究
第十五章 心理语言学研究
第十六章 领域语言学研究
第十七章 语言规划研究
索引
后记
修订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修订出版《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对于推动我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考量,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是重大的学术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担当精神,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上有过硬的举措、实质性进展和更大作为。《丛书》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具体措施之一。
研究学术思想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学术思想历来被视为探寻思想变革、社会走向的风向标。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所言,学术思想与历史上之大势,其关系常密切。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之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我国古代研究学术思想史注重融合会通,对学术辨识与提炼能力有特殊要求,是专家之学,在这方面有大成就者如刘向、刘歆、朱熹、黄宗羲等皆为硕学通儒。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学术思想史研究亦以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发轫,以章炳麟、钱穆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现代学术视角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开始将学术思想史研究与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名品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凸显,在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但是,我国当代学术思想史研究没有跟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呈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公认的学术思想史大家屈指可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