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HK$
74.8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HK$
74.8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将人格权的保护作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为民法典的编纂指明了方向。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的立法要求,符合民法发展的*趋势,符合民法典科学性和体系性的要求。人格权请求权独立于侵权请求权,不以过错和损害为要件;人格权不仅具有传统的防御性功能,而且具有积极利用的权能;人格权立法既强调对侵权的事后救济,更强调对损害的事前预防,允许权利人在事前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侵害行为的发生。因此,以独立的人格权编来具体规定人格权的概念、效力、行使要件及权利冲突等内容,有利于法律适用的准确与统一,充分体现了民法典的时代性特征。
|
關於作者: |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入选长江学者。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王利明教授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参与《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入选长江学者。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王利明教授曾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参与《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违约责任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改革研究》(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吴玉章科研基金三等奖)、《物权法论》《物权法研究》(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合同法研究》第一、二、三、四卷)、《民法总则研究》(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人格权法研究》(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法律解释学导论》(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合著《民法新论》上、下册,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民法·侵权行为法》(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人格权法新论》(获第九届中国图书评论奖)、《合同法新论·总则》;发表论文集《民商法研究》(1至9辑)和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
目錄:
|
第一部分 人格权基础理论 1
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由王利明3
人格权法中的人格尊严价值及实现王利明24
人格权的积极确权模式探讨———兼论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之关系王利明46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从公权利到私权利的转变杨立新67
民法典分则各编的核心价值是维护人的尊严杨立新85
人格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别及其价值———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第774条第2款、第784条及第791条的规范分工 杨立新 李怡雯105
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张新宝124
人格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石佳友133
人权与人格权的关系———兼评《民法总则》相关规定之不足石佳友168
第二部分 人格权编的立法设计 187
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王利明189
论我国《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设立王利明210
对民法典规定人格权法重大争论的理性思考杨立新227
对否定民法典人格权编立法决策意见的不同见解 杨立新251
人格权立法中国经验的形成、发展与定型杨立新279
以十九大精神统一编纂民法典的人格权立法思想杨立新297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王利明312
论侵害人格权的诉前禁令制度王利明339
第三部分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评析357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杨立新359
民法人格权编的政治基础与学术立场、立法技术的统一 杨立新378
守成与创新的务实结合———评《民法人格权编草案室内稿》石佳友402
人格权保护的历史新篇章———评民法典人格权编一审稿草案 石佳友421
人格权立法的进步与局限———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 石佳友429
人格权立法完善的最后契机———评民法典人格权编四审稿草案石佳友462
第四部分 具体人格权研究471
荣誉权的前世今生及其未来———兼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姚辉 叶翔473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理论与制度安排张新宝492
比较法视野下人格权的发展:以美国隐私权为例高圣平521
美国法对隐私权的确认———格里斯沃德诉康涅狄格州案吴至诚 译533
生活安宁权:一种特殊的隐私权王利明565
第五部分 人格权法的新问题 585
论人格权法的新发展王利明587
略论人格权编对性骚扰的规制王利明611
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王利明632
人格权独立成编对婚姻家庭法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孙若军651
附录 民法典·人格权法编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6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