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HK$
118.8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HK$
65.8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HK$
65.8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HK$
86.9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HK$
65.8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HK$
195.8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HK$
94.6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20182019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之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成果发布。各省(区、市)及各行业可从中了解自身工业质量发展情况,明不足、找原因、寻定位,同时可了解国际发展、国家政策,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发展策略。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我国工业经济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分析。 全书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遵循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制造强国的主要目标,充分吸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剖析了工业发展质量的内涵,明确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并在往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一些指标进行了适时调整,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工业发展质量,以及工业主要行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 本书旨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供相关人士参考阅读。
|
關於作者: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研究咨询、评测认证、媒体传播与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形成了政府决策与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五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
|
目錄:
|
目..录
| 理 论 篇 |
第一章.理论基础..............................................................................002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文献综述 ...........................................................................004
第二节 工业发展质量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006
一、概念及内涵 ........................................................................006
二、评价意义 ...........................................................................008
第二章.评价体系..............................................................................010
第一节 研究思路 ........................................................................0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013
一、研究的指导原则 ..................................................................013
二、指标的选取原则 ..................................................................013
三、体系的构建原则 ..................................................................013
第三节 指标体系 ........................................................................014
一、概念 .................................................................................014
二、作用 .................................................................................014
三、框架设计 ...........................................................................015
第四节 评价方法 ........................................................................019
一、指数构建方法 .....................................................................019
二、权重确定方法 .....................................................................020
第五节 数据来源 ........................................................................021
一、数据来源 ...........................................................................021
二、数据说明 ...........................................................................021
| 全 国 篇 |
第三章.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分析............................................................024
第一节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指数走势分析 ..........................................024
第二节 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分类指数分析 ..........................................026
一、分类指数走势及其对总指数的影响 ..........................................026
二、分类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030
第四章.工业大类行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032
第一节 评价体系构建与指标选取 ...................................................032
第二节 38个行业发展质量评价 .....................................................034
| 区 域 篇 |
第五章.四大区域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040
第一节 四大区域截面指数分析 ......................................................040
第二节 四大区域分类指数分析 ......................................................042
第六章.地方省市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与分析.............................................045
第一节 梯队分析 .......................................................................045
第二节 分类指数分析 .................................................................050
第三节 地区分析 .......................................................................053
一、北京 ................................................................................053
二、天津 ................................................................................057
三、河北 ................................................................................061
四、山西 ................................................................................065
五、内蒙古 .............................................................................070
六、辽宁 ................................................................................074
七、吉林 ................................................................................078
八、黑龙江 .............................................................................083
九、上海 ................................................................................087
十、江苏 ................................................................................091
十一、浙江 .............................................................................096
十二、安徽 .............................................................................100
十三、福建 .............................................................................104
十四、江西 .............................................................................109
十五、山东 .............................................................................113
十六、河南 .............................................................................117
十七、湖北 .............................................................................121
十八、湖南 .............................................................................126
十九、广东 .............................................................................131
二十、广西 .............................................................................136
二十一、海南 ..........................................................................140
二十二、重庆 ..........................................................................143
二十三、四川 ..........................................................................146
二十四、贵州 ..........................................................................150
二十五、云南 ..........................................................................154
二十六、陕西 ..........................................................................158
二十七、甘肃 ..........................................................................162
二十八、青海 ..........................................................................167
二十九、宁夏 ..........................................................................171
三十、新疆 .............................................................................175
| 专 题 篇 |
第七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182
第一节 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增强三大能力 ....................182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82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185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增强的三大能力 ..........................187
第二节 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过五道关 ................................188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 .........................................188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191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193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193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196
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98
第四节 部分省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0
一、六大经验 ..........................................................................200
二、几点启示 ..........................................................................204
第八章.全国工业发展营商环境专题研究................................................206
第一节 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的CGE模型情景模拟及对策 ......................206
一、CGE模型原理及增值税调整应用 ......................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18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速转变。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得到了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稳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系统在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的总要求下,积极推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工业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险的基本态势。
2018年,我国工业经济仍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我国工业经济举步维艰。一年来,中美已举行多次高级别的经贸磋商,双方围绕关税、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问题紧密谈判,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无论中美谈判结果如何,都将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已发展40年的模式亟待改变,正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加速前行。一年来,我国工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工业民间投资意愿仍不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去产能任重道远,传统工业增长动能趋弱,新动能尚未发挥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我国工业经济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继续深化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书通过研究工业发展质量,目的在于考量我国各省(区、市)工业经济以及各工业行业在上述新的发展背景和环境下,反映出的各自的工业发展进程。工业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劣状态,综合反映了速度、结构、效益、创新、资源、环境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关系的协调程度。本书通篇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遵循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制造强国的主要目标,充分吸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全面剖析了工业发展质量的内涵,明确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在往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一些指标进行了适时调整,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工业发展质量,以及工业主要行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工业发展质量内涵丰富,构建一套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对全国、各省(区、市)以及工业行业进行评价,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工业发展质量蓝皮书》前六版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20182019年中国工业发展质量蓝皮书》在认真吸收和采纳了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2018年我国工业发展质量相关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透析,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国内外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
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有限,虽谨思慎为、几经推敲,但不足之处实属难免,恳请业界同仁不吝赐教。
后 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长期跟踪研究工业经济,在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造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工业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历时半载,经广泛调研、详细论证、数次修订和完善,完成了《20182019年中国工业发展质量蓝皮书》。
本书由王鹏担任主编,秦海林、关兵、乔宝华担任副主编,负责书稿框架设计和审稿;关晓旭负责统稿校对。全书共分为六篇,其中:理论篇由张亚丽(第一章)、乔宝华(第二章)编写;全国篇由乔宝华(第三章)、张文会(第四章)编写;区域篇由乔宝华(第五章)、韩力、韩建飞、孟凡达、王昊、张厚明、刘世磊、赫荣亮、张凯(第六章)编写;专题篇由秦海林、王珊(第七章、第八章)编写;影响篇由韩力、周禛(第九章、第十章)编写;展望篇由李佳璐(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编写。同时,本书在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级领导,以及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我国工业经济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分析,构建了成熟的指标体系,旨在推动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提供一些思考,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提供一种新的监测和评估视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