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英国1000万 人气斜杠创业家经验之谈。
身为英国年轻人的励志榜样艾玛加侬(Emma Gannon),不仅被《福布斯》 评为30位30岁以下年轻精英之一,还是查尔斯王子基金合伙人、微软广告主角。在本书中,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何实现从穷忙到赢家的人生逆袭。
★副业刚需时代,我们如何拥有破局思维。
10个高效的职场进阶步骤,帮助读者快速建立个人竞争优势,发挥自身优势,摆脱越忙越穷越拼越丧,实现人生突围。
★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职场生存法则。
多重职业现在已经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本书不仅对未来科技和工作岗位做出了预测,而且以可操作的步骤和工具帮助读者设计个人职业道路,建立多个职业收入来源,以应对未来多变的世界。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越拼越丧?
科技始终在变化和演进,不愿意接受变化,不会去改变自己,更不去学习充电让自己跟上这个极速发展的社会,那么只能是穷忙,甚至被淘汰。
富人越富的时代,年轻人该如何逆袭?
如果没有什么能带来安全感,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学以及花钱学习新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自己能做什么,从而快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是陷入盲目的状态中。
用你的
|
內容簡介: |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斜杠人士,身兼数职,也想靠副业赚钱,但是却又觉得自己缺乏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只是你还没有利用起来。
《个体突围: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就是一本能够帮助年轻人实现逆袭的人生指南。本书不仅对未来科技和工作岗位做出了预测,而且以可操作的步骤和工具帮助你设计个人职业道路,建立多个职业收入来源,以应对未来多变的世界。从而教会你如何快速建立个人竞争优势,来摆脱穷忙的怪圈。
|
關於作者: |
【英】艾玛加侬(Emma Gannon)
英国1000万 人气斜杠创业家,作家。
被《福布斯》评为 30位30岁以下年轻精英之一。
经常做客BBC,并担任微软广告主角。
和英国王储查尔斯开创王子信托基金,致力于帮助年轻人创业、培训和教育。
|
目錄:
|
前言
第 1 章 未来职场生存法则
励志鸡汤的兴起 006
告别打工者思维008
认可自己的能力 011
过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015
开启不设限的人生 018
对你而言,什么是成功? 021
练习 026
第 2 章 开启职场进阶之路
概述 030
鲜明的代际差距 032
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职业体系和结构 034
代际迷思 036
重塑职业身份 040
找到重视我们的人 051
向前的动力 054
练习 060
第 3 章 如何拥有破局思维
人人都是企业家 067
副业赚钱 071
现实生活中的斜杠人士 075
第 4 章 打造个人品牌
给自己的多重身份设定一个代言人 085
借助平台提升自己的价值 088
全面认识自己 091
在职场上做回自己 093
个人品牌不是新鲜事 094
自我营销,保持真我 098
在职业称谓之后加上自我照料的标签 100
第 5 章 重要的是工作深度,而不是工作时长
睡觉不丢脸 112
副业与爱好不同 114
共享工作放飞自由,扩展视野 115
如何实现有效的工作共享 116
美化忙碌不可取 117
设定底线 120
社交媒体是新型尼古丁? 122
第 6 章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界限模糊 133
工作和生活 134
在工作和休息间获得平衡感 138
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 140
明确边界的重要性 143
工作生活的匹配度 146
福利?是时候真相大白了 147
在家工作 VS 把工作焦虑带回家 149
第 7 章 多重职业的 10 个方法工具包
精准融合 154
培养小型粉丝群 156
始终处于公测模式 158
拥抱个性化定制时代 160
做自己的经纪人和推销员 162
不需要辞去全职工作 164
你是斜杠人士,不是一心多用的能人 166
行小事,思大局 167
巧妙地分配精力 169
谈钱不伤感情 171
总结 176
第 8 章 正面工作中的焦虑情绪
恐惧和失败 181
女权主义和自信落差 185
弹性工作的救赎 188
感受和工作情绪 196
第 9 章 重新认识职场人际关系
你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认识你 203
为什么需要线下交际 205
你不是主角 208
不要手是心非 209
逃出幻境 211
如何把网络好友变成真实的社交支持人脉 213
追求心有灵犀的我懂你215
吸引人脉,保持存在感的 9 种方式216
第 10 章 我们与金钱的关系
有备无患 224
为什么不敢谈钱? 226
要钱时,开诚布公更有益 229
赚钱,我为什么不走寻常路 230
赚钱,人各有志 232
做个简约的预算跟踪器 234
创造缓冲空间 235
停止攀比银行存款 237
结束语 你本来就很优秀
挫败感在所难免 240
拥抱自己的独特魔力 241
夺回时间 242
颁发入场券 243
拥抱变化 243
致谢
|
內容試閱:
|
一提到自己的职业,你是否感觉它就好比一场无休无止的旅行,虽然设定了目标,终点却遥不可及?目标犹如山巅:云山雾罩般看不清楚,假如你开始奔跑,以为可以看清远处那个模糊又非同一般的目标。当你抵达终点,疲惫不堪时,以为自己将水到渠成地实现职业生涯的涅槃。在学校读书时,或许曾有人告诉过你,只要努力工作,你就一定会实现人生目标。于是,你不辞辛苦,朝九晚五。相信总有一天将获得回报。当我们职业晋升、薪酬上涨,有了发朋友圈的动力时,我们都更加确信,自己终将享受风平浪静的圆满职业状态。
但是,万一这种状态其实并不存在呢?如果抵达终点后,发现一切并不圆满,该怎么办?长时间的攀登途中,你是否真正地想过,成功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每一天累积的小小成功,是单调枯燥的日常事务,还是沿途中的某个选择?万一山顶上的目标所带给你的感受或目标本身都不是当初自己所期待的,你该如何是好?如果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而且还有可能完全误解成功的关键内涵,那该如何是好?这将会是一场多大的骗局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除非你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否则,工作是多数人逃不掉的。我在学校里学到的就业指导,到毕业时就过时了。2007年,当我还在读大学时,就参加了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取了许多教师和律师的指导手册,但到毕业时,我对真实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例如,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在领取就业指导的那一年还没诞生呢。
我还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选择一份工作只是令人心慌,选择一份终身从事的工作才令人担忧。有人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你有能力探索实现梦想的路径。有人则鼓励我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精通一门学科。但是,我在职业生涯上获得的成功都归功于各种各样的项目、目标和选择。你不必只选择一份工作或只精通一种技能。事实上,斜杠生活方式能够带来无穷的好处和可能性,于是这本书应运而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零工经济(Gig Economy)方兴未艾。字典对它的定义是与稳定工作相对的,短期合同或自由职业普遍存在的用工市场。在美国,预计到2020年,自由职业将为近一半就业者提供部分收入。然而,这也多少会导致一些人手忙脚乱:在最后一刻才赶制出计划,无法保证工作时间的零时工合同(zero-hour contract)。多重职业不是要求人们应付好这一切,我们需要注意,零工经济的势头有增无减。斜杠人士需要选择和制定计划,主动进攻,用足够的自由时间承担多种各类项目,而不是被动地被他人步步紧逼。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斜杠生活方式的内容是:同时进行多项不同的工作,有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收入渠道。当然,这也会让我们更难回答诸如你做什么工作?这类问题,但是,你的身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职业称谓。它能够更全面地指出你是谁,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收入来源和你的日常喜好。这些通过连字符构成你的身份。你是一个职场变色龙,根据不同的人物改变自己、塑造自己。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尽管工作不一定能够决定我们的身份,却占据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一般来说,我们的一生中,有完整的12年都在工作,有15个月的加班时间。现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或许,这已经不算稀奇。在一个科技无所不在的现代职场中,在一个终日追逐可望不可即的终点线的世界,我们需要脱颖而出,实现符合自己心意的成功,该如何让自己更快乐,更有成就感?我们该如何着手开始一项我们津津乐道,却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副业?在一个70亿人口互联互通的地球村,我们如何脱颖而出?我们该如何创造独特的生财之道?当一套过时的体系已经失效,大多数人无法从中获益,失望的我们该如何主动出击?我想通过这本书,帮助你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改头换面(职业、生活方式、科技)的窗口期转瞬即逝。我们没有坐下来歇一歇、想一想的时间。即使有这个时间,我们也难免感到未来对我们施加的焦虑感和紧迫感。我们始终在思考职业2.0升级版。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从事的职业,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为自己创造出安全感。科技的影响不完全是积极的,但是,科技让我们能够自学新技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创造个人品牌,吸引源源不断的工作机会。
多重职业以务实的态度审视我们如何重塑自我、重塑工作场所、重塑环境、重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本书第7章会提到具体的方法。多重职业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旧习惯,提出更多问题。我们需要制定自己的规划,摆脱局限于一项事物或一个框框的束缚感。时光流逝,精通一项技能已经无法保证后半生高枕无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