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HK$
151.8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自2016年来发表的有关民族话语的主题论文,对现行的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中华文明传统具有非无神论的世俗性,这是中华文明与当代其他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主要区别,由此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社会伦理和群体认同结构,同时试图说明西方的民族主义理念为什么不可能产生于中国的土壤。
|
關於作者: |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社会学系前任系主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前任所长。
|
目錄:
|
上编 民族话语的历史演进
重构中国的民族话语体系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结构及演变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鸦片战争后新观念的进入与中国话语体系的转型
如何认识跨境民族
历史学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传统文化承载者的世纪变迁
中国应加强对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因素的研究
从犹太人到以色列国的历史启示
下编 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费孝通先生的民族问题研究
汉语的功能转型、语言学习与内地办学
汉语学习与中国少数族群的现代化
少数族群精英如何参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圆梦中华,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民族平等和良性互动,建设各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社区
培养掌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和研究各国社会、经济、
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人才
关于藏区和新疆加强双语教育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思考
研究新形势下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
|
內容試閱:
|
导言
世界各地的人类社群在自身发展和相互交流过程中逐渐演变出许多不同的文明形态。人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时以及从影视节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地人群不仅有不同的体质特征和不同的语言文字,而且有不同的政治系统和社会组织,不同的宗教信仰或崇拜体系,不同的社会伦理结构和知识体系。因此,学者们把世界划分为多个文明体系。斯本格勒将世界区分为七大文化形态(埃及、印度、中国、欧洲、俄罗斯、墨西哥、阿拉伯),汤恩比将由古迄今的人类历史区分为34个文明(鲁凡之,1988:26),殷海光讨论了中国、日本、印度、伊斯兰四个完整而独立的文化(殷海光,1988:491)。亨廷顿认为人类社会有12个主要文明,其中7个文明已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5个仍然存在(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一些学者还加上了东正教文明,作为区别于其母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独立文明。除这6个文明之外,或许还应加上拉丁美洲文明,可能还有非洲文明(亨廷顿,1999:29)。尽管学者们对世界文明体系的具体分类存在差异,但是他们都看到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并把文明差异视为解读不同地区出现社会经济与社会制度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亨廷顿甚至用文明的冲突来分析当代国际关系与社会矛盾的发展主线。
一 语言文字是人类群体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人类演进过程中,不同文明群体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系。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声音表达,文字是语言的可视性符号,正是通过书写文字和印刷物,人的思想、知识与文化得以传播、交流和延续。由于不同地区人类群体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高原、海岛、平原、沙漠、极地、森林、热带雨林、丘陵山地等),人们从周边自然界听到并可供人类学习发声的声音及所获灵感而发明的文字不同。当世界各地人群创立了本群体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