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很多年前,中国看自己是天朝上国,
西方看中国是东亚病夫;
中国看西方是船坚炮利,
西方看中国是不堪一击。
70年前,中国看西方是资本主义,
西方看中国是红色大地。
30年前,中国看西方是先进科技,
西方看中国是市场潜力。
今天,中国看西方是经济放缓,
西方看中国是土豪大款。
外国摄影师究竟如何看待我们的国家?
如何看待70年来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请来13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理智、客观地,不带有色眼镜地,从影像的角度展示给:1949年到2019年,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以什么样子出现在这些外国摄影师的镜头里。我们哪些面孔和场景可以打动昂贵、稀缺的胶片时代的外国摄影者按下快门。
他们的镜头里包含很多东西:有幽默、关切、建议、批评,也有情感、纪念。把他们的作品当成一面镜子吧,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70年。
|
內容簡介: |
在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诞生早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宫廷画师、博物学家、探险家、商人、随军摄影师、商业摄影师、记者等各色摄影者纷纷进入中国,拍摄了数以万计的作品。1949年到1979年,外国摄影师进入中国拍摄的机会相对稀缺,那时的中国非常渴望与世界进行交流。那段时期中国是摄影的沃土:那些一去不复返的色彩和声音,那些难得一见的面容,那些个性淹没于共性的画面语言,它们是人和社会关系重新结构的珍贵标本。
1979年开始到千禧年,进入中国的摄影师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中国有一种魔力,吸引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摄影师一次又一次地来,一遍又一遍地行走和拍摄。
本书主编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阅览世界知名新闻通讯社、历史影像机构、画廊和藏家、摄影师基金会,观看了数以百万计的照片、底片、印样,我们希望保留多样性,保留开放性,保留建设性,保留善意。将外国摄影师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情感展现出来。这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70年,作品中有着海量的细节和时代的印记,历史就藏在这些细节和一个个形象之中。正如彼得伯克所言: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它们能带给我们一些以前也许知道但并未认真看待的东西。细节丰富的照片如多年窖藏后启封的佳酿,藏着时间妙不可言的风味。
|
關於作者: |
郑梓煜
1985年生人, 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编辑、《视觉周刊》策划统筹编辑,财新传媒视觉顾问。现从事视觉传播研究、当代摄影研究及策展、艺术批评写作,工作、生活于广州。
作为策展人与编辑,研究及策展涉足摄影作为社会记录与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两种维度。2018年7月于上海零时艺术中心策划了《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展览(2018年11月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巡展);20162018年与 Colin Pantall合作为马格南图片社编辑了《Magnum China》(Thames Hudson出版社出品),2016年9月于深圳大学美术馆策展《马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2013年8月于大理国际影会策展《后遗症》,2013年11月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历史的底稿》,皆着眼于摄影揭示真相推动社会进步之可能。
2015年11月于湖北美术馆策展《再影像:光的实验场》(与杨小彦、冀少锋联合策展),2014年9月于艺术广东策展《殊途:从广东出发》则是着眼于摄影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媒介实验、边界探寻与融合。郑梓煜
1985年生人, 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极光视觉联合创始人。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编辑、《视觉周刊》策划统筹编辑,财新传媒视觉顾问。现从事视觉传播研究、当代摄影研究及策展、艺术批评写作,工作、生活于广州。
作为策展人与编辑,研究及策展涉足摄影作为社会记录与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两种维度。2018年7月于上海零时艺术中心策划了《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展览(2018年11月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巡展);20162018年与 Colin Pantall合作为马格南图片社编辑了《Magnum China》(Thames & Hudson出版社出品),2016年9月于深圳大学美术馆策展《马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2013年8月于大理国际影会策展《后遗症》,2013年11月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历史的底稿》,皆着眼于摄影揭示真相推动社会进步之可能。
2015年11月于湖北美术馆策展《再影像:光的实验场》(与杨小彦、冀少锋联合策展),2014年9月于艺术广东策展《殊途:从广东出发》则是着眼于摄影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媒介实验、边界探寻与融合。
多次在《美术研究》《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等学术期刊及专业媒体发表论文,曾获中国十佳图片编辑、广东省年度最佳图片编辑、中国优秀摄影策展人飞马奖提名等。
|
目錄:
|
Ⅰ 序言 李舸
IV 镜像中国:我们如何被异邦所看见 郑梓煜
1 19491978
86 19781992
176 19922008
260 20082019
366 编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