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第二轮规划教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第二轮规划教材)之一,系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要求编写而成。本教材具有专业针对性强、紧密结合岗位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等特点;内容主要包括中西医学差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模式、中西结合的新概念等。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第二轮规划教材)》主要供中西医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青年教师的主要参考书。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概述
一、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及其来历
二、中西医结合的含义
三、中两医结合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简史
一、中西医汇通思想的产生
二、中西医汇通派形成时期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期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
一、创造条件时期
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提出
三、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形成
四、中西医结合并重方针的发展
第二章 中西医学差异
第一节 中西医文化背景差异
一、西医学文化背景
二、中医学文化背景
第二节 认知方法差异
一、西医学认知方法
二、中医学认知方法
第三节 生理、病理学差异
一、中西医生理学差异
二、中西医病理学差异
第四节 诊断、治疗学差异
一、中西医诊断学差异
二、中西医治疗学差异
第五节 医学模式差异
一、西医学模式及其演变
二、中医学模式及其意义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法
一、机能学研究方法
二、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形态学研究方法
三、医学免疫学研究方法
四、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五、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态学研究方法
六、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七、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
八、细胞模型与模式生物的应用
九、中药化学研究方法
十、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原则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方法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三、气的实质已部分阐明
四、经络功能、实质的多方位研究正在继续
五、中西医病因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通约性和互补性
六、四诊的客观化研究成果显著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成果
一、传染病
二、内科疾病
三、外科疾病
四、妇科疾病
五、儿科疾病
六、针刺麻醉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模式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模式
一、病证结合中的病证关系
二、病证结合模式的应用
三、病证结合模式的意义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模式
一、宏观微观结合模式
二、整体局部结合模式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一、从病证结合中孵化出的治疗模式
二、中西药有机结合模式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的新概念
第一节 微观辨证
第二节 隐潜性证
第三节 生理性肾虚
第四节 菌毒并治
第五节 高原瘀血证
第六节 急性虚证
第七节 急瘀证
第八节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