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內容簡介: |
《守正出新突破超越中学语文教学耕耘录》为梦山书系闽铎声声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上编:漫步语文教学课堂和下编:走进高中语文学习两个部分,涉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高中语文考试各种题型的分析解读等诸多方面,展示了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闽铎声声 丛书分别为《知困者言》 《问道语文》 《追梦灵性课堂》 《解语索文》 《议论文写作与理性思维》 《守正出新突破超越中学语文教学耕耘录》 《教海拾贝》。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孙绍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出版理论著作20多部;深度介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领衔形成闽派语文学派,出版文本解读专著20多部,成为文本解读东南重镇的领军人物。
作者简介
郭亚丹,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过龙岩二中语文教师、教务主任、书记、校长,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书记等职务,兼任过福建省语文学会常务理事、龙岩市语文学会会长等。曾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优秀教师等,被聘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副教授、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
|
目錄:
|
序
守正出新的突破与超越(孙绍振)
上编:漫步语文教学课堂
语文教学究竟要做什么?
建立明确、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走出课改的高原区
关于中学听课评课的若干思考
从简单积累、反思走向科学研究
课堂教学缘何而拓展?
语文同题异构教学的研究内容与要求
优质语文课的追求目标
每一节课都应该是新的
讨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试论语文教学的精讲多练
导学案课堂自学模式实践中的不足与改进
中学语文课堂自学的内容与实现条件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反思与对策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走出浮浅阅读教学的误区
精心设计解读欣赏的入口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问题教学的作用、价值指向和具体实施
谈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明确、科学、有序的写作教学目标的建立与达成
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三种基本意识
高中写作阶段教学序列整体安排的设想
作文教学的根本在教师
走在语文的路上
下编:走进高中语文学习
走进新的风景中
语文学习需要慢工出细活儿
走进高三语文,你准备好了吗?
记诵在语文总复习中的作用
读懂古代诗歌的钥匙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备考复习与试题解答
文化经典思想的分析概括
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
高考试卷中小说试题的解答
人物传记的特点与阅读
科技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例谈消息的阅读
走出三点一线,关注社会生活
把每一篇作文都写优秀
例说考场作文的立意
记叙文制胜的七种武器
走出议论文写作四不像的误区
掌握方法,准确立论
谈考场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论方法
高考试卷中的消息写作
内容适当,语言得体
谈谈讲话稿的写作
说连贯
谈仿写
语言简明、得体的考查与解题
图文转换的几个怎么样
文学名著的复习与备考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守正出新的突破与超越
孙绍振
关于语文教学,炮轰也好,直谏也好,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可细细想来,其实这个话题,从古人那儿就已经有了。古人为童蒙所编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以及《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就是古人的阅读教学教材。古人所提倡的诵读,提倡的背诵,就是阅读教学的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再简单不过而又有效的细读方式。而古人从小就开始进行练习的作对子、作诗和散文、时文的写作,也就是古代的写作教学。这是延续了多少年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啊。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既包含有阅读的理论,也有写作的理论。使用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字阅读、写作,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不朽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再走向现代化。今天,我们仍然使用着古老的汉字,对于语文和语文教学却产生了极大的迷茫,这似乎是咄咄怪事了。
语文这一学科,有永远扯不完的话题。语文教学,更是一个多变的万花筒。
但是,问题不在于你的预想,而在于具体的实践。理论上的建构虽然重要,可对于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更迫切的是希望看到有明显可操作性、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而从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理念和经验,更是弥足珍贵。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在语文课改和教改实践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思想、有理论、有实践、可借鉴的优秀教师。
郭亚丹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成长的经历来看,郭亚丹并不完美。初中还没读完就碰上文化大革命,中学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但是,学语文这件事情就是怪,非正常的遭际,反而玉成了他的语文基础,丰富了他的语文知识。他凭的是什么?是兴趣,是无序的自我阅读。恢复高考后,作为七七级的大学生,人生经历反而有助于他学习语文,所以他的大学基础是扎实的。嗣后,他到了中学教语文,却不愿意沦为一个平庸的教书匠,而是不断地探索,这探索终于结出了灿烂的教改之花。
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学到底要做什么?这是历来争议最大的两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其用心首先是要对此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如果离开了语文教学实际,是可以用许多纯理论的、纯理念的概念来界定的,也可以得出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的答案。而由有二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回答,应该是最可信的。对此,郭亚丹有其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对语文的定义中,他能够敏锐地抓住语文素养这个关键。他认为,从教学实践来看,语文之所以是语文,最重要的是其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缺失了这两个最重要的内容,语文就丧失了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如果具备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较高的语文能力,就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也就能够促进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也能够反过来促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这样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迎合新课标的思想,而是从教学实践中悟出的很精辟的理性结论。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郭亚丹提出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的表达能力,积累科学实用的语文知识,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此来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教学思路,它突出显现的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本基础上的语文教学思想。这正是新课标的思想。可以说,正是这种理念指导着郭亚丹的语文教学改革。
重视阅读、探索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其最大特色。郭亚丹的经验中有三个部分谈阅读和阅读教学。我曾经说过:说到阅读,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也是问题最突出的一环,作文和口语的问题不能孤立地解决,语感不能离开阅读的实践。郭亚丹的主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论证了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无所谓轻重的。他说:从现实生活来看,任何人都是阅读比写作多得多的,生活中的多数人一生中写作量相当少,即使是以写作为专业的作家,应该也是阅读比写作更多的。这当然是事实。基于此,郭亚丹认为,写作永远也取代不了阅读,阅读是生存必须掌握的一种本领。这样的领悟,显然透露出郭亚丹自身成长经历的体会。而当他把这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之后,就有了理性的高度。把阅读提高到生命存在的一种必需,这样的真知灼见,本身已超越了语文教学。
坚持文本细读,坚持微观分析,支撑着他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关于微观分析的训练,我曾提出两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对个别的作品,主要是从艺术形象还原,抓住还原出来的原生感性现象与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之间的矛盾,提出问题。第二,避免孤立地分析问题,尽可能把作品放在可比较的语境中,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提出问题。(见《〈直谏中学语文教学〉自序》)而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即学会快速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学会深入分析和鉴赏的细读,学会审美阅读和创造性地阅读,可以说和我的主张相辅相成。而且,从以学生为本的立场出发,他进一步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包括品味语言,循着语言的路径追寻文本的意义,品味语言的用词、表现手法、语境,分析比较文本的意蕴,深入想象有创造性的阅读等等。如果说我在《名作细读》中主要是提供名作微观分析的范本,意图是通过这样的细读揭示其方法,而郭亚丹的经验,则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强的可操作性指导。我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组织起来,把学生的无序的问题,哪怕是看来无理的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驭课堂。郭亚丹清醒地意识到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去与人物对话,自己去感受、分析人物的形象。所以他能在师生的对话讨论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逐步加深对文本主题的认识。郭亚丹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时候,我们思想中已经有了对文本的理解,便以为自己的理解就是最正确的,是唯一的,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与我们平等的不同的读者,于是课堂上只急于把我们的观点灌输给他们,忽视了民主的讨论。有时即使不断提问,也是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我们预设的陷阱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的观点。有时候,为了赶进度,我们更是滔滔不绝地直接把答案塞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地阅读文本,没有全面地了解讨论的对象,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形成他自己的看法,我们就组织讨论,学生当然只好欲说还休了。把学生和老师摆在同等的地位,这恰是许多语文教师所缺乏的,因为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总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带着一种指导者的心态面对学生,当然不可能产生平等的对话。不仅如此,还可能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这里的陷阱一词用得太好了。因为平庸的教师和对文本错误的理解,不啻是把学生引入陷阱!),以至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这还不是一个方法的问题,首先是指导思想的问题。郭亚丹的体会,从更高的层面上为我们提出了警告。
对于作文教学,郭亚丹似乎谈得并不多,但对于作文教学的必要性,其回答是肯定的。肯定之后还有建设。他提出作文教学应该依据学情、课程目标和使用的教材建立目标,他摒弃了一般的多读多写的传统,提出了几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这些方法或许可以见仁见智,但他所表达的关于作文教学训练的理念,是值得注意的。如要帮助他们理解写作是为着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道理,帮助他们确立写作的目的,做到意在笔先,当教师把学生引入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境界,学生掌握了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生活哲理的方法时,学生的笔下就可能触物可写,随手拈来了。这虽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这样的理念,不就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出来了吗?
每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郭亚丹的风格是什么呢?我认为,其风格看似比较传统,其实是在沉稳中求新变,可以叫做守正出新。他不是一个新锐的先锋派的弄潮儿,而是一个迈着坚实步伐前进的探索者。他对当前语文教学弊病的把脉也是比较准确的,如语文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模糊造成了教学的偏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无序的状况及其原因,当今作文教学的弊病等等。这源于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广泛接触众多的语文教师同仁,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在人们看多了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探索的花样之后,这种带有回归性的风格,或许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鉴于语文教学的多年的争论、探索,他非常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甚至认为课程标准就是教学的基本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守正。比如,他对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认为构建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如何构建呢?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还是必须统一到语文课程标准上。乍一看来,似乎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意见,是在全力维护新课标的权威性,但从他对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解,是准确和比较全面的。但是他又不是机械地、呆板地甚至被动地执行新课程标准。在前面我已经指出了他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念,这又是出新。如在建立明确、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的探索中,他已经顾及到了目标的细化、学生的状况、教材的依据等诸多要素,要求在这诸元素的综合中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正体现出对一种固定标准的超越。
闽铎声声的亮点在于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郭亚丹明确提出,语文教研要有自己的思想。从他的经验中处处可以发现他的教学思想。领悟新课标的思想,抓住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他的语文教学思想。郭亚丹的文章,另一个特点是鲜明的实践性。郭亚丹的经验,是其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体会,也是其语文教改的实践总结。前面已经说过,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更迫切的是希望看到有明显可操作性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从教学中来,从课堂中来,从学生中来,是其成功的最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他的成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郭亚丹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期待着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