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編輯推薦: |
将汉语口语中存在着的形式上差异明显、功能却较为一致的常用应答语(包括习语和格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编著《汉语常用应答语》,将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HSK以及口语交际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也能为学习汉语的海外华侨或华裔,以及境内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此同时,本书还能为汉语研究人员提供基础资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用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所讨论的汉语常用应答语是使用于应答话轮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已经为语言学界所关注,但是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主要对汉语常用应答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讨论其定义、特征与类型,同时对汉语常用应答语进行穷尽式检索,对其功能与用法一个一个进行描写,既推动了汉语常用应答语理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又能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直接支持。本书收录汉语常用应答语2022条,归并为词条715个,其他说法1307个。其中,口语应答语词条2009个,网络聊天应答语13个。既适合汉语理论研究者使用,又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还能为汉语非母语者学习汉语提供助力。
|
關於作者: |
王长武,男,1981年8月生,安徽东至人。20132016年,师从著名语法学家张谊生教授,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兼任重庆市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2004年以来,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言与翻译》《咬文嚼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2项,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重庆市教科规划课题1项。雷璐荣,女,1981年1月生,重庆涪陵人。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及礼仪培训师。主要从事新闻写作与传媒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新闻界》《电视研究》《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5项,主研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主研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2项。
|
目錄:
|
第1章 总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方法(3)
三、研究意义(3)
四、研究内容及体例(4)
第二章 汉语应答语研究(7)
一、问句的应答语研究(7)
二、对话的应答语研究(9)
三、研究述评(12)
第三章 汉语常用应答语概述(14)
一、汉语常用应答语的定义(14)
二、汉语常用应答语的特征(16)
三、汉语常用应答语的类型(20)
第四章 汉语常用应答语汇编(24)
总词表(362)
参考文献(389)
后记(399)
|
內容試閱:
|
后 记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发现汉语中存在大量用于应答的固化表达成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就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引述回应类格式。后来,因为研究的需要,我又接触了很多关于口语表达格式或习语的辞书,发现汉语常用应答语这种交际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至少,目前还没有一部常用应答语汇编类著作出现。这激发了我做这一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017年,我和雷璐荣老师一起申请到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常用应答语辞典》研编(17SKG178),同时又得到重庆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重庆文理学院第四轮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经费资助,于是开始着手编写一部汉语常用应答语汇编类著作。截至2019年春节,本书终于汇编完成。
在书稿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汉语口语常用格式例释》、《边听边记HSK口语习惯用语》、《边听边记HSK口语固定表达式》、《留学生汉语习惯用语词典》、《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北京土语辞典》等;参考了一些论著,如《汉语新虚词》《汉语口语问答句衔接语模式研究》《汉语同意应答语研究》《互动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引述回应格式研究》等;同时,还从知网检索到与应答语相关的学术论文近200篇,含个案研究和文献综述。在对以上资料进行穷尽式搜索的基础上,我们从中筛选出汉语常用应答语2022条,并归并为词条715个,其他说法1307个。其中,口语应答语词条2009个,网络聊天应答语13个,编写完成这本《汉语常用应答语》。学习李宗江、王慧兰两位老师所著《汉语新虚词》的写作体例,我们先是对汉语常用应答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然后对其功能与用法逐个进行描写,既推动了汉语常用应答语理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又能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直接支持。
当然,由于受到编写体例的限制,我们吸收的前人的学术成果,本书无法一一指明,在此我们谨向学界前辈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汉语常用应答语的汇编或有疏漏,或有谬误,期盼得到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
本书得以编写和出版,我们要感谢给予出版机会的重庆市教委宣教处以及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万分感谢李天福院长给予的经费资助,感谢白成良书记、李芹燕副院长、杨忠谦教授的大力支持。后,我们还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张馨芳编辑,正是她的努力才让本书得以顺利面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