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HK$
52.8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充《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等总裁官。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甍于家中,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主要著作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存诚堂诗集》《易经衷论》《书经衷论》《聪训斋语》和《恒产琐言》《南巡扈从纪略》等。
|
關於作者: |
张体云,女,1974年生。安徽桐城人。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安徽省朱子学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朱子学、桐城文派。在《文学遗产》《中州学刊》《学术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主持完成合肥学院、安徽省社科联、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参与省及国家社科研究项目多项。
|
內容試閱:
|
一、生平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圃翁,江南桐城人。生平事迹《安庆府志》卷之四《选举志》、卷之十四《仕籍》、卷之十五《事业》、《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列传》五十四、《桐城续修县志》卷之十二、《人物志宦绩》、《光绪安徽通志》、《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康熙桐城县志》、《桐城耆旧传》卷八、《张氏宗谱》卷三十一《列传》三、张廷玉《先考行述》等文献都有记载。
关于敦复的命意,民间有相关传说。据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载云:桐城张封翁少时曾梦金甲神,自称晋之王敦,欲托生其家,封翁以乱臣也,拒之,敦日:不然。当晋室丧败之际,我故应运而生,作逆臣;今天下清明,我亦当应运而生,作良臣矣。-晾寤。后果生一子,然未几而天。后数年,又梦敦来托生,封翁责之日:汝果奸贼,复来欺我,今不用汝矣!敦日:我历相江南诸家,福泽无逾于君者,是以仍来,今不复去矣。遂生文端公英,故小字敦复。相圣祖,为名臣。(卷四《古人转世》条)
此说可不可信,已难于确考。但笔者认为,作为书香门第出身,张英字的来源应该具有更深刻的学术内涵。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复卦,张英解释说:复者,阳虽孤处方盛之时.阴虽众处将退之时,而且震动于下,坤顺于上,动而以顺行,故为复也。又云:复者,天地阴阳之候,人心善恶之几,循环而不已者也。微复则天人之理几息矣。在天地,为冬至一阳之候,在人心,为平旦之气。又云:复有五等。复之初者,善也,不远复是也;复之始终不渝者,善也,敦复是也;资于人以为复者,亦善也,休复是也。处流俗之中而克自振奋者,亦善也,中行独复是也。见之不真,守之不同,或得或丧者,犹可冀其至于善也,频复是也。至迷复而始不可道矣。复有六爻,而圣人许之者多,绝之者少,所以广迁善之途也夫。(《易经衷论》卷上)张英出生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敦复二字,与他的出生时间有关,同时也与家人对他所寄寓的期望有关。后来,他因为爱慕中唐诗人白居易之乐而自号乐圃。《聪训斋语》云:香山字乐天,予窃慕之,因号日乐圃,圣贤仙佛之乐,予何敢望?窃欲营履道,一邱一壑,仿白傅之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之乐云耳。(卷一)
据张英介绍,张氏家族,一世祖贵四公与弟贵五公于洪、永年间自江西鄱阳瓦屑塥迁往芜湖,再迁桐城之东北乡。贵四公之子永贵公始渐殷繁,未百年同堂兄弟且数十人,孙近百人,比屋而居,土人称其所居为张家螃。三世为永贵公之五子铎公。四世东川公为铎公之五子。五世高祖琴川公为东川公之子。
又据张英介绍,张氏家族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原因。
第一,是祖坟葬得好。张英称,其三世祖铎公时,偶尔戏陇上,见堪舆与其徒相顾日:吾步山水数十里,始得此,诚吉穴也。葬此,当贵盛累世。因为徒指其处,公阴识之,归以语诸兄,时永贵公在殡,遂葬焉(《张氏宗谱》卷二八)。三世祖铎公于无意中获知r一块风水宝地,遂将二世祖下葬在此处。葬之日,梦墓上树旌旗袍笏而拜者数十人,然则吉地同自有兆矣,享其泽者尚无忘所自焉。(《张氏宗谱》卷二八)张英认为,祖坟葬得好,对张氏家族后来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祖宗们乐善好施,积了阴德。《四世东叟公东川公传》云:东叟公,豪气俊迈,雅好济人困,为府掾吏,多隐德,每岁暮必捐赀数百金,自数两至数钱,为小函若干,辇而致诸府城,尝日:岁暮而争者,小则反唇,大则抵狱,皆为阿堵物耳。吾视其所争多寡与之,解纷止讼,莫善于此。尤念伏腊时,惟狱中人最苦,岁出数千缗,嘱谨厚狱吏为之经营衣荐灯火酒食之费。晚年家居,夜则有二童子扶掖直宿床下,呼辄应.如是者屡岁,始以为诸孙也,一日询之,举家骇然,殆亦阴德所致欤。又东川公,公时际承平,家道殷裕,性豪侠自喜,乡里有缓急,辄济之。乡人罔不德公,公泊如也(《张氏宗谱》卷二八)。可见,张氏宗祖们乐善好施,为后世子孙积了不少阴德。这是张氏子孙后来兴起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怀琴公在科举仕途上的崛起,为后世子孙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世子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据相关文献记载,怀琴公张淳:隆庆二年进士,授浙江永康令,擢礼部主事,历郎中,以病乞休。三年,荐起严杭道,迁陕西临巩道参政,辞疾甚力,时年五十。公谙习典故,居乡廉隅截然。年七十三卒。子:士维,士缙、士绣、士纲。(《江南通志》卷四七,一七;《康熙桐城县志》卷之四《仕绩》三二;《张参政传》第二七;《桐城耆旧传》九六)张士维有四子:张秉文、张秉成、张秉彝、张秉宪。老大张秉文(1585-1639年)为张英大伯父,字含之,万历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督榷临清,有廉洁声。崇祯丙子转山东左布政使。已卯春,清军兵临济南,以身殉国。老三张秉彝即张英父亲。
第四,良好的家庭教育。
首先是父亲正确引导。父亲张秉彝,性素俭约,于声色华丽之物绝无所嗜好,一羔裘衣三十年,虽敝不忍易。时以惜物力留有余为训,然性乐施济,遇人之急,不啻身受。方吾桐苦寇,岁且大祲,先君设粥糜以济饥者,全活甚众。平生多隐德,不以告人。其教子弟也,惟以孝谨纯憝、读书立行为先。即不孝英旅食京邸,先君犹屡谕日:祖宗积德累世,尔惟益自勉励,以无贻前人羞。老亲千里拳拳,惟此而已(《先考拙庵府君行述》,《笃素堂文集》卷一一,上册,四三一)。父亲俭约风格和乐善好施的品德,以及对张英等人的正确引导,对张英生平行事和思想有重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