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字综理表
》
售價:HK$
217.8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HK$
86.9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HK$
204.6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HK$
173.8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HK$
360.8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研究部分,共八章,主要通过一些具体个案深入分析《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的重要问题,具体包括:抄本《永乐大典目录》的文献价值、《永乐大典》缺卷数新考、德国汉堡大学所藏两册《永乐大典》的流传、陆锡熊与《四库全书》编修、《永乐大典》乾隆御题诗考、《永乐大典》与清代山东的两部地方志、《古泉汇考》抄本、流传及与《永乐大典》关系考、论《永乐大典》之复原等。下编为考证部分,即《永乐大典》分册流传考。本编详细著录、考证现存《大典》残本的各册流传线索,包括现存《大典》零叶的著录和流传线索,以及待考之《大典》残本的有关线索。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有:1、重新核对现存《大典》的相关信息,统计得出共有436册《大典》残本存世。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大典》现存残本册数*为准确、数量*多的统计。2、提供了*为详尽、准确的现存《大典》残本的流传线索信息。3、对某些关于《大典》流传的错误认识作了纠正。4、提出了复原《大典》的倡议及基本方法、思路,详细论证了复原《大典》的意义、资料来源与开展步骤。5、对《大典》目录、凡例、体例、乾隆御题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考证,尤其对凡例进行了逐条解读,揭示了《大典》编纂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本书对《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书籍史、藏书史、图书流通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升,男,196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明清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四库全书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
|
目錄:
|
上编
前 言
第一章 《永乐大典》的书套、凡例与目录
第一节 《永乐大典》的书套
第二节 《永乐大典》凡例详解
第三节 抄本《永乐大典目录》的文献价值
第二章 《永乐大典》在清代的流传
第一节 《永乐大典》缺卷数新考
第二节 《永乐大典》失窃案之谜
第三章 《永乐大典》在近代的流传:国内篇
第一节 关于康有为所藏的一册《永乐大典》
第二节 梁启超、叶恭绰与《永乐大典》的收藏
第三节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第四章 《永乐大典》在近代的流传:国外篇
第一节 董康与《永乐大典》的流传
第二节 田中庆太郎与《永乐大典》的流传
第三节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的来源
第四节 德国汉堡大学所藏两册《永乐大典》的流传
第五章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
第一节 陆锡熊与《四库全书》编修
第二节 《永乐大典》乾隆御题诗考
第六章 大典本研究
第一节 《永乐大典》与清代山东的两部地方志
第二节 法式善藏大典本宋元人集考
第三节 大典本《维扬志》考
第四节 《古泉汇考》抄本、流传及与《永乐大典》关系考
第七章 《永乐大典》之复原
第一节 为什么要复原
第二节 如何复原
第三节 余论
下编
一 现存《永乐大典》残本
二 现存《永乐大典》零叶
三 待访《永乐大典》卷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初年官修的类书,保存了明以前大量的文献资料。《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本在隆庆以后已下落不明,副本在近代亦命运多舛,屡遭劫难,星散于全球近十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大典》的研究近年已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有人甚至提出了建立大典学的设想。
一 一部大书
《永乐大典》正文共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而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才一万卷。
1.《大典》的卷数与册数
主要有两种说法:《明太宗实录》卷73云:书(指《大典》)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一卷,一万一千九百五本;姚广孝等在《进〈永乐大典〉表》中说:《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与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第二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而第一种说法可能是针对稿本而言的。《大典》每册大多为2卷,偶尔亦有1卷、3卷或4卷者。
《永乐大典》11095册中,包括永乐序、进书表文、凡例1册,《永乐大典韵总歌括》、《韵总》2册,目录57册,正文11035册。
2.装帧与版式
《大典》原书高50.02厘米,宽29.8厘米,黄绢硬面,包背装。封面(书衣)左上有黄绢书签,四周印黑色双线(外有蓝边),中题永乐大典四字,下注该册所收《大典》的卷次。封面右上有黄绢蓝边方形标签,题该册《大典》所属韵部,次行题该册隶属该韵的册次(有的有,有的没有)。书中每半叶边框高36厘米,宽23.5厘米。半叶8行,标题为大字,单行抄写;正文为小字(亦分大小两种字体,分别抄写所引书的正文与注),双行抄写,每行28字。书口有三个鱼尾:上鱼尾下题永乐大典卷,下端双鱼尾内题叶码。边框、界行、引用书名、书口文字,以及断句圈点用的小圆圈概用红色,余皆墨色。
《大典》版式(包括界行、书口、鱼尾等)应该都是手绘的,且有可能是借助笔床绘制的(古代用毛笔不便于画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