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
內容簡介: |
《财政演化论及其制度设计:一个多元社会的视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属性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71373292)的成果之一。长期以来,财政理论与实践主要关注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需要财政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回应多元时代的要求,重塑人民与不同层级政府直接联系;在充分发挥社会、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以市场交易成本、社会交易成本为标尺,在不同层级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平等竞争实践中,体现不同层级政府各自的优势;在促进各级政府成为自律主体的基础上,从居民需要作为出发点,形成与居民利益激励相容、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互联发展的开放体系;提高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及时、合理释放风险,促进社会流动,达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
《财政演化论及其制度设计:一个多元社会的视角》从财政问题的本源出发,反思财政的性质,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多元社会的视角,探讨现代财政的理论基础和财政制度的设计。
|
關於作者: |
乔宝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研究项目,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了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中、英文专著。多次接受美国、泰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邀请,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改革特别是财政改革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吴卓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学士。现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研究局顾问,曾主笔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2012年至2015年任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乔宝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研究项目,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了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中、英文专著。多次接受美国、泰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邀请,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改革特别是财政改革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吴卓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学士。现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研究局顾问,曾主笔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2012年至2015年任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乐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主持完成多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省部级课题项目,在Economic Modelling、Public Finance & Management、《经济研究》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公共财政研究报告:中国税收收入和税收收入能力研究》等多部专著。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财政演化与人的发展
一、财政理论文献评述
二、理论模型
三、模型的解释
四、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章 现代财政制度:从政府工具到法治平台
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多元时代的积极回应
二、现代财政:增强国家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能力的
法治平台
三、现代财政制度:不同能力之间互动的结果
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政府工具到法治平台
第三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一个配置效率的视角
一、理论背景和国际经验
二、我国现行财政体制面临的挑战
三、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关键问题
第四章 地方政府激励制度的比较分析:一个技术效率的视角
一、集中的效率与机制:供给分析
二、模型:激励机制的选择
三、模型的解释
四、提高技术效率:从权力到能力
第五章 理念与发展:从严管到自律的视角
一、发展理念的中心问题
二、在重塑人民与不同层级政府直接财政关系中广聚共识
三、化解变革风险需要依靠人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