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高考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高考改革事关教育全局,已成为重大的民生议题,受到社会大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每年的高考季,高考都是社会关注度*的热点问题。高考制度的利弊都相当大,其变革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要使高考制度变革这一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进,理论研究须先行。自2014年颁布《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当前的高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转折区和关键区,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进步骤以及实现路径等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案。本书集中讨论了高考改革的两难问题、高考制度的科学性等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我国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性学者刘海峰教授近年来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等重要报刊上的近50篇重要论文,分为高考制度新政、高考改革热点、高考改革大势、高考历史借鉴四个部分,全面论述了新时期高考制度变革的各个方面,深入阐明高考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高考制度改革中的两难问题。书中所论注重探讨如何在高考制度设计中兼顾统一性与多样化,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统考为主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如何制定兼顾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相对合理的高考分省定额录取模式。
|
關於作者: |
刘海峰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是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性学者和科举学的首创者。出版著作32部,其中个人专著有《科举学导论》《高考改革论》等1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高考制度新政高考改革需要审慎决策 3 招考改革事关教育全局 5 高考改革应稳中求进 7 高考改革:让人民满意对国家有利 9 为什么招生要向特定地区倾斜 12 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 15 全国统考有利于高考公平 18 高考改革的进展与动向 20 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挂钩 39 高考:社会化考试如何推行 43 高考新方案渐次推广是最优选择 47 保送生制度研究报告 49 文理分科乎 71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两难选择 73
第二章 高考改革热点高考改革的争论与思考 83 合纵连横的大学联考 93 高校联考向何处去 96 自主招生新招迭出 99 自主招生应加强高校内部监管 101 高考加分应考虑可行性 104 录取夺刀少年应不拘一格 106 运用法律手段治理高招全过程108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千年轮回的争论111
|
內容試閱:
|
总序
FOREWORD
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而整个考试招生制度又是以高考制度为核心的。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对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而精练的评价。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考试招生制度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这份纲领性文件充分肯定了考试招生制度的功能与作用,强调了改革开放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基本判断。确实,以往高考在科学选拔人才、保证高校生源的质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学、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维护教育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流动、保持社会活力等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都与高考的恢复和改革密不可分。经过高考选拔的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和栋梁之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考制度的积极意义应该充分予以肯定。
同时,该实施意见也指出了目前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高考制度
确实存在很多局限性,因为竞争性的统一考试会诱发应试的顽症,如造成学生学习时间长、体育锻炼少、一定程度的偏科、只重分数不重平时表现,等等。虽然各种教育文件中都明文规定全面考核学生的德、智、体、美,择优录取,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是以智即高考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尤其是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更是将分数的重要性推向极致。在某些人口大省,高考分数集中的分数段,提升一分就可能超越千人,因此学生更是竭尽全力地追求分数。
为了克服应试造成的弊端,必须对高考制度进行变革。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刚性的约束力。高考制度的利弊都很显著,要对长久以来形成并得到多数民众拥护的高考制度进行变革,具有很大的难度,任何微小的变动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使高考制度与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之高效地服务于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长远规划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变革。
2017年是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上海、浙江的3 3科目改革完成一轮进入录取阶段的年份,也是总结成效和经验、准备推广实施的重要年份,而且是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的特别年份。高考改革各方面都在推进,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新挑战、新问题,亟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应高考制度变革的时代与社会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高考制度变革与实践研究丛书。
本丛书已列入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突出高考改革进入新阶段之后的考试招生制度的变化,直面出现的新气象、新挑战、新问题,力图对高考制度变革理论、国外高校招考制度、高考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异地高考政策与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试点省市高考改革、高考改革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变革、高考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高考制度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具有特别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刘海峰2017年4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