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深圳这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时空之门,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够亲眼看到七千年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点滴。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详尽地记录深圳历史的著作。早在明代,深圳这一地名就已经出现,考古资料显示,深圳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可见深圳是有丰富历史的,此书的出版将对人们认识深圳提供宝贵的资料。
《深圳通史》01、02两册共八个部分,从历史上的深圳开篇,总述深圳自然地理位置,历代行政区划设置沿革,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变迁等深圳历史发生、发展的背景。其后以时间的演进为线索,分别从先秦时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南汉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分章叙述深圳地区的核心史事。
|
關於作者: |
张一兵:黑龙江大学文学学士,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会员,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深圳古代简史]》《深圳旧志三种(点校)》《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等。
|
目錄:
|
第一章 | 明代的深圳海防重镇
第一节 政权更迭,开国元勋统一岭南
008 | 元末的深圳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010 | 统一岭南,东莞伯何真治乱安民
014 | 何真智擒王成
第二节 东莞、大鹏二所的建立
015 | 明代倭寇在深圳地区的活动
018 | 明代卫所制的兴起与衰落
021 | 南头寨军制取代卫所制
024 | 岭南重镇东莞守御千户所
026 | 南头古城的历史发展
029 | 围头话次方言区:今南头一带区域
032 | 大鹏守御千户所雄风
034 | 大鹏守御千户所与大鹏话
036 | 康寿柏率众抗倭
038 | 大鹏谭公恩流鹏海播千秋
第三节 政治苛严,深圳民众生活贫苦
040 | 明代深圳地区的经济状况与民众生活
044 | 明代深圳疍民频发民众起义
046 | 文学作品中民众贫苦的生活写照
048 | 明代深圳地区民间信仰多元
051 | 明代数次重修天后庙
第四节 内乱外侵,有识之士师夷长技
053 | 葡萄牙人侵扰深圳地区
056 | 汪鋐屯门海战奋勇驱寇
059 | 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
第五节 盗贼不靖,深圳地区设立新安县
061 | 明代在深圳地区的森严统治
062 | 明代深圳地区海盗盛行
064 | 抗倭名将汤克宽六次被降职
065 | 辛酉之变:乡绅吴祚解决饥荒
067 | 刘稳力促新安建县
第二章 | 清代的深圳割占之地
第一节 清军入关,新安人民的抗争
078 | 明末清军趁乱大举入关
079 | 新安人民开展抗清斗争
第二节 迁海政策下,新安民众被迫迁出家园
082 | 两次迁海,新安县并入东莞县
085 | 流离失所,迁海之下的新安民众
087 | 迁海之下的民众起义
088 | 王来任痛陈迁海之弊
090 | 展界后新安县的防务
第三节 复界后大批客家人迁入新安县
092 | 政府施措招民垦边
094 | 大批客家人迁入新安县
097 | 深圳地区的广府历史文化
100 | 深圳地区的客家历史文化
第四节 复界后新安县文化的发展
105 | 新安县制盐业衰落,货币地租流行
107 | 清代新安县的教育
110 | 新安八景
114 | 新安县的节日与民俗
116 | 明清深圳地区出土的文物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哨战的胜利
120 | 英国殖民者的频繁侵扰
122 | 英国人制造林维禧案
123 | 英国鸦片输入与日俱增
124 | 林则徐虎门销烟
125 | 九龙海战的胜利
128 | 抗英英雄赖恩爵
第六节 殖民者入侵新安县
131 | 英国割占香港岛
133 | 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部
135 | 英国租借新界
139 | 英军入侵深圳墟
142 | 新安人民的抗英斗争
第七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
146 | 九龙关的设置与变迁
150 | 九龙寨城的变迁
153 | 新安县的华工出国与华侨
156 | 广九铁路的建造及其路权斗争
160 | 天主教在新安县的传播
第八节 反清革命运动的开展
164 | 天地会的反清斗争
167 | 华侨义士发动乌石岗起义
168 | 三洲田起义
171 | 初战兰花庙告捷
172 | 新安县城光复
175 | 参考书目
179 |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深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咸头岭史前遗址和屋背岭商周墓地分别于2001 年、2006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深圳有2000 多年的海洋经济史,1700 多年的城市建设史,800 多年的广府移民史,600 多年的海防建设史,300 多年的客家移民史,真可谓三百里物华天宝,两千年人杰地灵。
地理上,深圳扼珠江口要冲,自西汉始,就是通往南海、印度洋诸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和驿站。嘉庆《新安县志》有载:番舶来赆,莫不经由于此,然后就岸。文化上,包括深圳在内的整个岭南地区,在先秦时期是百越文化的大本营。秦汉时期,开始与中原文化进行深度交流,源于山东的儒家文化在这里迅速传播,与本地的百越文化相交相融。唐宋以降,在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的百越文化等多方影响下,深圳地区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地文化。
今天的深圳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此相适应,深圳的文化建设整体上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地方文史资料的整理、保存、研究工作。即便在此基础之上,编写深圳通史仍是一次长征。在这部《深圳通史 图文版》里,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上古的渔、猎,中古的珠、盐,近古的海外贸易、移民,近代的鸦片战争,这些社会生产的发展、历史事件的发生,如何在深圳区域内展开;深圳地区是怎样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演进发生关联的。
第二,地缘的优势、内外环境的变化,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推动下,深圳地区如何发生、建立、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发展成为岭南文明的摇篮地之一;深圳在岭南历史文化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地名演变、行政区划设置沿革、核心功能转换,这些重大事件是如何反映深圳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
第四,作者通过简明扼要的通俗语言和大量的实物照片、地图表格、手绘想象图等,图文并茂地展现深圳7000 年来的历史风貌。
深圳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为郡为县,留存了非常丰富的史料,而今更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一直没有一部较完整、系统、适于大众阅读的通史性著作。《深圳通史 图文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实为深圳和岭南史学界的幸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一部有关深圳地方历史的综合性专著,《深圳通史 图文版》对深圳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厘清。比如,作者对历史上深圳地区所属郡县沿革及其名称流变进行细致梳理,从封邑与侨置郡县关系的角度对东莞郡东官郡东莞县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有力论证。再比如,结合考古学与文献资料考证司盐都尉垒(东官场)东官郡城(宝安县城)南头古城(新安故城)的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
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深圳与周围郡、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复杂混乱的,《深圳通史 图文版》为解决这一问题开了个好头。希望今后再下功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第一个读者对作者寄予的一点期望。
深圳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杨耀林
2017 年 8 月于深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