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HK$
195.8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HK$
94.6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HK$
107.8

《
牛津呼吸护理指南(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护理学译著
》
售價:HK$
206.8

《
窥夜:全二册
》
售價:HK$
87.8

《
有底气(冯唐半生成事精华,写给所有人的底气心法,一个人内核越强,越有底气!)
》
售價:HK$
74.8

《
广州贸易:近代中国沿海贸易与对外交流(1700-1845)(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国际知名史学家深度解读鸦片战争的起源!)
》
售價:HK$
97.9

《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蒋先生是一个爱茶成痴的人,而且还是一位在茶史、茶文化研究上造诣很深的专家。本书收录的《张岱的茶艺造诣》《说沱茶》《陈眉公佘山品茶》《茗粥 绿雪 名泉》《六安瓜片之谜》《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林确斋与林茶》《叹茶之叹》等均发表于《文汇报上》,眼界广阔、发掘深入、见解真切,而且行文趣味盎然。*体现他茶文章功力的当数《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这是一个相对冷僻的专题,蒋先生从戏曲对茶文化的反映茶文化促使采茶戏的诞生茶坊演剧与戏馆供茶等几个方面,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探隐钩沉,目光如炬,笔力清雄,令人真是大开眼界,获益良多。
|
內容簡介: |
《品茶的感悟》一书是蒋星煜老先生写的关于茶的散文。全书分茶事梦忆、怡情养生之道、古代隐士皆爱茶、名茶的来历、戏曲与茶有不解之缘及茶文化漫谈六个版块,共30篇文章。
这30篇茶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让读者在幽幽茶香中进一步了解一些古代的文人隐士:陆羽、林逋、倪瓒、张岱、方文、陈眉公、林确斋让读者知道一些名茶的来历:沱茶、日铸茶、苦茶、六安瓜片、鹧鸪茶、铁观音等;让读者在茶文化中重温一些戏曲经典著作:《玉簪记》《牡丹亭》,更加深刻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还有一些茶情茶文化漫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与见闻,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
關於作者: |
蒋星煜(1920-2015),我国著名戏曲史家,曾任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辞海》分科主编。获中国作家协会抗战时期从事文学创作老作家荣誉纪念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序 蒋星煜先生的茶文章 潘向黎 001
茶事梦忆
童年茶趣 003
古镇长夜苦茶 006
巴山茶话 009
上狮峰品龙井 012
佘山深处闻茶香 015
怡情养生之道
美化心态的茶 021
叹茶,享受慢生活 029
桂林公园品桂花茶 037
古代隐士皆爱茶
陆羽编著《茶经》 041
林逋一生梅妻鹤子茶为友 045
倪瓒的奇怪洁癖 048
陈眉公佘山品茶 052
张岱《自为墓志铭》自称茶淫 057
林确斋与林茶 060
方文的茶缘 065
名茶的来历
沱茶与茶马古道 073
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 077
刘基谈苦茶 083
六安瓜片之谜 086
鹧鸪茶 092
名茶铁观音称谓来历探源 094
戏曲与茶有不解之缘
茶与戏曲的互动历史 101
关汉卿说的分茶作何解? 121
《玉簪记》中的茶事茶艺 133
《牡丹亭》反映的品茶风尚 145
茶文化漫谈
当代文人与茶《文人品茗录》序 163
与卢祺义先生谈茶文化 166
都市茶文化的渊源与演变 170
刘秋萍及其茶宴馆 178
汤兆基的茶缘与壶艺 182
后记185
|
內容試閱:
|
蒋星煜先生的茶文章
潘向黎
蒋星煜先生博学,如今这样的人太少了,以至于我一时找不到一个恰切的词语来概括或者赞美。一般人可能会想到杂家,我一向对这个词有点模糊的戒心,终于前些天得到印证在写吴小如先生的文章里看到,作者当面说小如先生是杂家,小如先生马上纠正说杂家是一个贬义词,所以我断乎不敢用这个词来说蒋先生,记得《红楼梦》里有博古通今之语,那么,我想说:蒋星煜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作家。
蒋先生今年95 了,不久前我收到他惠赠的《蒋星煜文集》,煌煌八卷,490 万字,令人叹为观止,这位著名学者、作家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寻觅,终于积累成数量如此惊人的成果。这是凭一己之力建造起来的一个桃花源,令人赞叹,令人神往。
但是我怀着赞叹翻阅过后,却有了小小的遗憾:除了《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一篇论文,怎么不见蒋先生其他的茶文章?所以,当一个月之后,蒋先生来信,说要出一本关于茶的书,我就有了一种理当如此和果不其然的双重高兴。
蒋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和《文汇报》渊源很深,而我这个晚辈90年代末才到《文汇报》工作,从退休的前辈同事手中接过使命,荣幸地成了蒋先生的责任编辑。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作为一个爱茶成痴的人,我发现蒋先生还是一位在茶史、茶文化研究上造诣很深的专家。这些年,蒋先生仅刊发在《文汇报》上的茶文章就有《张岱的茶艺造诣》《说沱茶》《陈眉公佘山品茶》《茗粥 绿雪 名泉》《六安瓜片之谜》《刘基与日铸茶、平水茶》《林确斋与林茶》《叹茶之叹》真是眼界广阔、发掘深入、见解真切,而且行文趣味盎然,时常让人为他始终保持的活泼泼的心性而欣喜。
当然,最体现他茶文章功力的当数《戏曲与茶文化的互动作用》。这是一个相对冷僻的专题,蒋先生从戏曲对茶文化的反映茶文化促使采茶戏的诞生茶坊演剧与戏馆供茶等几个方面,从堆积如山的史料中探隐钩沉,目光如炬,笔力清雄,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获益良多。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感受:真是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更记得其中一些精彩的内容,如论及三千茶的花费、社前春的涵义以及一些杂剧将茶商的姓名定为江洪的原因等,至今难忘。
蒋星煜先生温文尔雅,对晚辈后学一向礼下谦和,这次这本关于茶的书,竟然命我作序。我自知才疏学浅、辈分也低,起初十分惶恐,但思来想去,如此高德高寿的前辈的吩咐,还是应该恭敬不如从命。在这里主要想表达我对蒋星煜先生的敬意,还有一个爱茶之人即将读到他结集成册的茶文章的喜悦之情。
蒋星煜先生喜欢《玉簪记》中道姑奉茶的说白:才烹蟹眼,又煮云头。琥珀浮香,清风数瓯。茶在此间。相公请茶。蒋先生认为不但书雾腾腾,而且说的是点茶行家语言。这也可以视作写茶文章的蒋先生的夫子自道。
衷心祈愿蒋星煜先生在琥珀浮香,清风数瓯的妙境中继续品茶著文,给我们带来更多如品佳茗、如沐惠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