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记事珠》收录了冰心老人六十余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自传性文章、序跋、创作谈等,从中可以了解冰心老人的创作经历和心得。
|
內容簡介: |
《记事珠》根据冰心老人几十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自传性文章、序跋、创作谈等整理而成,时间跨度六十余年。
对于这本书,冰心老人曾说:美其名曰珠,并不是说这些短文有什么珠光宝气。其实就是说明每一段文字都像一串珠中的一颗,互不相干,只是用我这一根细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而已。
谨以此书纪念冰心老人。
|
關於作者: |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
目錄:
|
目 录
自序
自传
我的故乡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童年杂忆
梦
往事(节选)
最痛快的一件事
回忆五四
遥寄印度诗人泰戈尔
闲情
好梦为《晨报》周年纪念作
往事(其二)(节选)
寄小读者(节选)
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
《冰心全集》自序
丢不掉的珍宝
上海南下北上的中心
从五四到四五
等待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文艺丛谈(二)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
內容試閱:
|
自 传
我原名谢婉莹,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的福州(我的原籍是福建长乐)。一九○一年移居上海。当时父亲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担任副舰长。
一九○四年,父亲任海军学校校长,我们移居烟台。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早期的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前,我父亲辞去海军学校校长的职务,全家便又回到了福州。我在山东时没有进过小学,只在家塾里做一个附读生,回到福州后,进过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中华民国成立,父亲到北京就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一九一三年,我又随家到了北京。
一九一四年我进入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子中学,一九一八年毕业,进了协和女子大学,学的是理预科,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就一心一意想学医。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了,当时我在协和女子大学学生会当文书,写些宣传的文章。在五四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我开始写一点东西在北京《晨报》上发表。由于过多的宣传活动,使我的理科实验课受到影响,这时我只好转到文学系学习。这时协和女大已并入燕京大学。
一九二三年我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得了文学士学位,并得金钥匙奖, 又得到美国威尔斯利(Wellesley College)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到美国学习英国文学。血疾复发,在医院里休养了七个月。
一九二六年夏读完研究院,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一九二一年后,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我的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 一九二六年后,北新书局出版了诗集《春水》和散文集《寄小读者》;一九三二年,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集出版的有《往事》、《冬儿姑娘》等。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我先到了昆明,一九四○年又到重庆,曾用男士的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先由天地出版社,后由开明书店出版。
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我到了日本。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年在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教中国新文学课程。记得这时也有一些小文章,登在日本的报刊和东京大学校刊上。
一九五一年,我回到祖国后,写了《归来以后》等作品,我的创作生活又揭开了新的一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人民出版社、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小说、散文集《冰心小说散文选》、《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桔灯》、《晚晴集》等。
一九五八年又开始写《再寄小读者》。
一九五四年以来,我曾被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九七八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九七九年第四次文代会上被选为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同年被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
粉碎四人帮后,我开始在《儿童时代》发表《三寄小读者》。 除了创作之外,我还先后翻译过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泰戈尔诗集》和他的短篇小说,穆拉安纳德的《印度童话集》,叙利 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尼泊尔国王的《马亨德拉诗抄》,马尔他总统安东布蒂吉格的《燃灯者》。
我的作品曾由外国翻译家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出版。
1980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