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中国绘画:元至清(巫鸿“中国绘画”系列收官之作,重新理解中国绘画史)
》
售價:HK$
184.8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软体机器人技术
》
售價:HK$
97.9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HK$
74.8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 《机器人手册》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67位专家著写而成。
☆ 本卷介绍了机器人学基础和机器人结构。既详述了在模型、设计和控制机器人系统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对机器人结构进行了解析。
☆ 运动学、动力学、机构与驱动、传感与估计、运动规划、动作控制、力控制、机器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机器人智能推理方法,内容系统全面。
☆ 既阐述了机器人的性能评价与设计标准、模型识别,又分析了运动学机械臂、并联机器人、具有柔性元件的机器人、机器人手、有腿机器人、轮式机器人以及微型和纳米机器人的结构。
☆ 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大量实例助力科研和机器人应用。"
☆ 《机器人手册》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67位专家著写而成。
☆ 本卷介绍了机器人学基础和机器人结构。既详述了在模型、设计和控制机器人系统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对机器人结构进行了解析。
☆ 运动学、动力学、机构与驱动、传感与估计、运动规划、动作控制、力控制、机器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机器人智能推理方法,内容系统全面。
☆ 既阐述了机器人的性能评价与设计标准
|
內容簡介: |
"《机器人手册第1卷机器人基础》共分两篇,分别为机器人学基础和机器人结构。
机器人学基础篇介绍了在模型、设计和控制机器人系统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机构与驱动、传感与估计、运动规划、动作控制、力控制、机器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机器人智能推理方法。这些主题将被拓展和应用到特殊的机器人结构和系统中。
机器人结构篇既阐述了机器人的性能评价与设计标准、模型识别,又介绍了运动学冗余机械臂、并联机器人、具有柔性元件的机器人、机器人手、有腿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微型和纳米机器人的结构。探讨了在实际物理实现过程中的设计、模型、运动计划和控制等问题。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实例,便于自学和应用,可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机器人业余爱好者参考。
《机器人手册第2卷机器人技术》共分3篇,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传感与感知、操作与接口、移动式和分布式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手册第1卷机器人基础》共分两篇,分别为机器人学基础和机器人结构。
机器人学基础篇介绍了在模型、设计和控制机器人系统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机构与驱动、传感与估计、运动规划、动作控制、力控制、机器人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机器人智能推理方法。这些主题将被拓展和应用到特殊的机器人结构和系统中。
机器人结构篇既阐述了机器人的性能评价与设计标准、模型识别,又介绍了运动学冗余机械臂、并联机器人、具有柔性元件的机器人、机器人手、有腿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微型和纳米机器人的结构。探讨了在实际物理实现过程中的设计、模型、运动计划和控制等问题。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实例,便于自学和应用,可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机器人业余爱好者参考。
《机器人手册第2卷机器人技术》共分3篇,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传感与感知、操作与接口、移动式和分布式机器人技术。
传感与感知篇介绍用于生成机器人模型及外部环境的机器人的不同感觉形态和跨时空传感数据整合。包括力和触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和里程仪、声呐感测、距离传感器、三维视觉及识别、视觉伺服与视觉跟踪、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操作与接口篇介绍了机器人与物体之间,机器人与人之间,机器人之间的交互。涵盖了面向操作任务的运动、接触环境的建模与作业、抓取、合作机械手、触觉学、遥操作机器人、网络遥操作机器人及人体机能增强型外骨骼。
移动式和分布式机器人篇介绍了轮式机器人运动控制、运动规划和避障、环境建模、同时定位与建图、基于行为的系统、分布式和单元式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及网络机器人技术。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实例,便于自学和应用,可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机器人业余爱好者参考。
《机器人手册第3卷机器人应用》包含两篇,分别为野外和服务机器人、以人为中心和类生命机器人。
野外和服务机器人篇涵盖了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前沿,包括工业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农林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危险作业机器人、采矿机器人、搜救机器人、智能车辆、医疗机器人、康复和医疗保健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内容。
以人为中心和类生命机器人篇涵盖了人-机器人交互的*前沿,包括类机器人、人-机器人物理交互中的安全性、与人交互的社会机器人、机器人示范编程、基于生物学启发的机器人、演化机器人、神经机器人学、感知机器人、机器人伦理学等内容。
本手册内容深入浅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实例,便于自学和应用,可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机器人业余爱好者参考。
"
|
內容試閱:
|
" 机器人在达到人类前沿的同时,积极应对着新兴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新一代机器人和人类互动,和人类一起探索、工作,它们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人类及其生活。实用机器人的前景令人信服是半个世纪的机器人科学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将机器人作为现代科学学科建立起来。
机器人在达到人类前沿的同时,积极应对着新兴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新一代机器人和人类互动,和人类一起探索、工作,它们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人类及其生活。实用机器人的前景令人信服是半个世纪的机器人科学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将机器人作为现代科学学科建立起来。
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这本《机器人手册》的诞生。随着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著的增加,参与机器人科学技术研究的人,特别是刚进入该领域的人,很难跟得上它大范围发展的脚步。由于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这个任务就显得尤为艰难。
这本手册依据20世纪80、90年代机器人学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对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机器人策略:规划和控制》(Brady,Hollerbach,Johnson,LozanoPerez,和Mason,MIT出版社,1982),《机器人科学》(Brady,MIT出版社,1989),机器人评论1和2(Khatib,Craig,和 LozanoPrez,MIT出版社,1989 和1992)。随着机器人领域更大的扩展以及向其他学科的日渐延伸,人们对一部包含机器人基本知识和先进发展的综合性参考手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本手册是世界各国多位积极参与机器人研究的作者的努力成果。将各位作者组织成一个目标明确、能力卓越的团队,卓有见地地介绍覆盖机器人各个领域的知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个工程开始于2005年5月,我们和施普林格欧洲工程主管Dieter Merkle及STAR的资深编辑Thomas Ditzinger一起参加会议期间。一年以前,我们和Frans Groen一道发行了斯普林格先进机器人技术系列小册子,这个小册子迅速成为及时传播机器人技术研究信息的重要媒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始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满腔热情地开始规划开发技术结构和构建作者团队。我们构思了一部由3层架构、共7篇内容的手册,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建立了的学术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的研发,以及新兴应用中获取该领域多层面的信息。
第一层即第1篇是机器人学基础。综合的方法和技术包含在第二层的四篇中,涵盖了机器人的结构、传感和感知,操作和接口,移动和分布式机器人。第三层,包括机器人技术在两个领域先进的应用,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仿人机器人。
为了展开上述各部分,我们设想建立一个编辑团队,来整理作者的稿件,以组成各个章节。一年后我们的七人编辑团队形成了:David Orin,Frank Park,Henrik Christensen,Makoto Kaneko,Raja Chatila,Alex Zelinsky 和Daniela Rus。有这样一批杰出的学者致力于这个手册的编辑工作,该手册在学术领域一定是高质量、大跨度的。
到2005年初,我们的作者超过了1150位。为了方便内部以及各个章节的交叉参照,把握手册的编写进度,我们制作了内部网站。第二年,就认真协调了手册的内容。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6年春季的两个全日制举行的讲习班,大部分作者都出席了。
本手册的每一章都由至少3个独立的审稿人员进行审稿,通常都会包括那一章的编辑和两位相关章节的作者,有时候也会由一些该领域的其他专家进行审阅。必须审读两遍,有时候甚至是三遍。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认为有必要,就会加入几位新的作者。本书大部分章节在2007年夏季之前已定稿,在2008年早春之前书稿已全部完成那时候,我们收到了10000多份电子邮件,汇集了来自165位作者的7篇总共64章1650多页的内容,有950幅插图,5500篇参考文献。
我们对作者们的脑力劳动深表谢意,也同样感谢审稿人员和各部分编辑的尽职尽责。感谢施普林格科学和工程手册的高级经理Werner Skolaut,他全力支持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将手册的编辑和审稿、出版相结合,很快成为了我们团队很投入的一名队员。感谢LeTeX的工作人员的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他们重新排版了所有的文字,重绘和完善了很多图稿,同时在校对材料时及时地和作者互动。
在出版手册这个想法产生六年之后,这本手册终于面世了。除了它对研究人员的指导意义以外,我们也希望这本手册能够吸引一些新的研究者进入机器人领域,激励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每一次努力的完成,总会带来新的令人振奋的挑战。在这种时候我们都会提醒我们的研究员保持前进的梯度。
Bruno Siciliano
Oussama Khatib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
2008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