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
編輯推薦: |
1.本书以大量一手高清彩色图片,辅以简要文字,形象生动阐述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2.本书按照大棚选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几种主要蔬菜大棚栽培的思路对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实的介绍,非常实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步骤,以大棚蔬菜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为重点,以图说的方式,按照大棚选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几种主要蔬菜大棚栽培的思路,进行系统叙述,使读者能按图操作。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于蔬菜合作社、蔬菜公司、家庭农场、种菜大户、菜农阅读参考,以进行科学的大棚蔬菜生产。
|
目錄:
|
x第一章 大棚蔬菜的选址布局
第一节 选址要求 001
一、基本要求 001
二、向阳背风 002
三、土层深厚 002
四、灌排方便 003
五、交通便利 003
第二节 布局和规划要求 003
一、大棚的规格 003
二、大棚的合理棚型与高跨比 004
三、大棚间的间隔距离 005
四、大棚群的规模 005
五、大棚配套(附加)设施 006
第二章 大棚的搭建
第一节 拱形钢架大棚的设计与建造 007
一、拱形钢架大棚设计参数 008
二、拱形钢架大棚材料 009
三、拱形钢架大棚建造安装技术 011
第二节 屋脊式竹架大棚的建造 015
一、建造技术 016
二、大棚消毒 017
第三节 水泥骨架大棚的建造 017
一、水泥骨架大棚的安装 017
二、水泥大棚的维护 018
第三章 大棚蔬菜育苗
第一节 冬春季蔬菜营养土育苗 020
一、冬春大棚蔬菜育苗播种期的确定 020
二、种子处理和催芽 022
三、营养土的配制 025
四、电热温床设置 029
五、播种 033
六、苗床管理 036
七、主要病虫害防治 039
第二节 营养块育苗 043
一、育苗设施与设备 043
二、育苗块选择 043
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043
四、播种覆土 045
五、秧苗管理 045
六、适龄壮苗标准 046
七、带基定植 047
八、定植后管理 047
第三节 穴盘育苗 047
一、穴盘选择 047
二、基质准备 049
三、适时播种 050
四、苗期管理 053
第四节 漂浮育苗 058
一、建造育苗池 059
二、育苗池注水和消毒 059
三、漂浮盘的选择及消毒 060
四、基质的配制、消毒 060
五、装盘 060
六、播种 061
七、播后管理 061
第四章 大棚蔬菜田间管理
第一节 定植前准备(整地、施肥、作畦) 063
一、大棚与土壤消毒 063
二、土壤耕作 066
三、施用基肥 067
四、作畦技术 068
五、地膜覆盖 070
六、定植前的准备 073
第二节 大棚蔬菜直播或移栽 074
一、菜田直播 074
二、蔬菜栽植 078
第三节 中耕、除草与培土 082
一、中耕 082
二、除草 083
三、培土 084
第四节 大棚蔬菜浇水管理 085
一、大棚蔬菜灌溉的主要方式 085
二、合理灌溉的依据 090
第五节 大棚蔬菜追肥管理 093
一、合理施肥的依据 093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094
三、施肥方法 100
第六节 大棚蔬菜植株调整 104
一、整枝、摘心、打杈 105
二、摘叶、束叶 116
三、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 117
四、支架、绑蔓、吊蔓、落蔓 121
五、固定和压蔓、盘条 130
第七节 设施环境调控 133
一、温度 133
二、光照 139
三、湿度 141
四、土壤 142
五、气体 146
第五章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农业措施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49
一、轮作倒茬 149
二、清洁田园 150
三、深翻晒垡 152
四、嫁接栽培 152
五、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152
六、调节播期 153
七、种子处理 153
八、培育无病虫壮苗 153
九、科学施肥灌水 154
十、加强田间管理 155
十一、太阳能消毒 155
十二、高温闷棚 156
十三、多样性种植 156
第二节 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57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 157
二、LED新光源杀虫灯诱控技术 158
三、色板诱控技术 158
四、防虫网应用技术 161
五、遮阳网防病技术 162
六、无纺布应用技术 162
七、银灰膜避害控害技术 163
八、性诱剂诱杀技术 164
第三节 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164
一、利用植物制剂防治 165
二、以虫治虫 165
三、以菌治虫 165
四、以菌治病 165
五、熊(蜜)蜂授粉 166
第四节 矿物来源药剂防治技术 166
第五节 蔬菜除草技术 166
一、人工除草 166
二、加强栽培管理控草 167
三、机械除草 167
四、物理除草 168
五、覆盖抑草 169
第六节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图示及药剂防治技术 170
一、蓟马 170
二、甜菜夜蛾 172
三、小菜蛾 175
四、斜纹夜蛾 176
五、烟粉虱 179
六、黄曲条跳甲 180
七、蚜虫 182
八、菜粉蝶 184
九、瓜实蝇 186
十、黄守瓜 187
十一、红蜘蛛 190
十二、茶黄螨 190
十三、美洲斑潜蝇 192
十四、豇豆荚螟 193
十五、瓜绢螟 194
十六、玉米螟 196
十七、菜螟 198
十八、棉铃虫和烟青虫 199
十九、蛴螬 201
二十、小地老虎 202
二十一、蝼蛄 203
二十二、蜗牛和蛞蝓 203
二十三、短额负蝗 206
二十四、甘薯天蛾 207
二十五、茄黄斑螟 208
二十六、甘薯麦蛾 209
二十七、豆突眼长蝽 210
二十八、扶桑绵粉蚧 211
二十九、茄二十八星瓢虫 213
三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214
三十一、瓜类蔬菜枯萎病 215
三十二、马铃薯晚疫病 216
三十三、病毒病 218
三十四、灰霉病 220
三十五、早疫病 221
三十六、疫病 222
三十七、霜霉病 224
三十八、白粉病 226
三十九、煤霉病 227
四十、炭疽病 228
四十一、根结线虫病 229
四十二、细菌性角斑病 230
四十三、青枯病 231
四十四、软腐病 232
四十五、菌核病 233
四十六、锈病 235
四十七、白绢病 236
四十八、棒孢叶斑病 238
四十九、蔓枯病 239
五十、污煤病 242
五十一、白锈病 244
五十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245
五十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246
五十四、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248
第六章 几种蔬菜大棚栽培技术
一、辣椒大棚春提早促成栽培 250
二、辣椒大棚秋延后栽培 256
三、春黄瓜大棚促成栽培 258
四、秋延迟大棚黄瓜栽培 263
五、豇豆塑料大棚早春提前栽培 268
六、豇豆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 271
参考文献 273
|
內容試閱:
|
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是为蔬菜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安全蔬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模稳步提高,据报道,连栋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中小拱棚栽培技术协调发展,同时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2.3亿亩(1亩=666.7m2)左右,产量5亿吨,人均占有量由170kg左右增加到370kg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超过350万公顷,日光温室面积超过38万公顷,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2013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5793万亩,产量达到2.6亿吨。设施蔬菜装备水平也显著提高,蔬菜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设施蔬菜收入效益明显,从实际情况看,设施蔬菜是高效产业,1亩设施蔬菜一般纯收入2万多元,是1亩露地蔬菜纯收入的10倍、1亩粮食作物纯收入的30倍。此外,发展空间依旧广阔。虽然目前全国大棚蔬菜产品丰富了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抑制了淡季菜价上涨,但是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仍不足30%,提高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需要进一步发展大棚蔬菜,增加淡季蔬菜供应量。随着大棚蔬菜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如黄板、蓝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穴盘育苗、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技术,夏季遮阴避雨栽培、多层覆盖越冬栽培等,使蔬菜产品供应期更加提前和延后,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增加了上市蔬菜的品种花色,使其均衡上市。但在栽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土壤盐渍化、酸化等污染问题,蔬菜大棚的管理维护未得到充分认识,受大棚小气候条件的限制土传病害越来越多,等等。为便于菜农更好掌握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笔者以菜农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为重点,以大量第一手高清彩图的方式,从大棚选址大棚搭建育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几种主要蔬菜大棚栽培技术几个方面着手,图解大棚蔬菜栽培关键技术,使读者能识图操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蔬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经作处副处长谭建华的悉心指导,湖南省蔬菜协会曹建安、陈天奇给予了必要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李丽蓉、张有民、李艳、谭丽、谭卫建、徐洪、简琼辉、唐慧丽、胡为、杨毅然、何延明、李光波、周铭、贺铁桥等同志。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难免,恳请读者、同行批评指正。王迪轩2018年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