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HK$
86.9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HK$
151.8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HK$
97.9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HK$
4378.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丛书之一种,本书汇集了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4期《澳门理工学报》中总编视角专栏的文章,旨在探讨学术期刊发展现状、路径等问题。本书为《澳门理工学报》总编视角专栏文章结集。《澳門理工學報》是澳門理工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998年創刊。人文社會科學版為中文版,季刊,大16開本,每期208頁。常設欄目有名家專論、社會經濟、法律政治、公共行政、港澳研究、文化教育、語言翻譯、歷史宗教、總編視角等。
|
關於作者: |
李向玉,澳门理工学院院长。 刘泽生,《澳门理工学报》主编。
|
目錄:
|
前言【刘泽生】
2011年第4期
主持人语【刘泽生】
学术创新的几个问题【张耀铭】
中国高校学报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仲伟民】
高校社科学报功能定位的反思【刘曙光】
2012年第1期
主持人语
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与作用【姜晓辉】
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评选的得失与出路【叶继元 袁曦临】
传统与变革:体制改革前夜学术期刊的艰难抉择【朱 剑】
2012年第2期
主持人语
论期刊评价之目的、方法和作用【蔡蓉华 何 峻】
核心期刊的由来与测度的创新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的创新特色【邱均平 武庆圆】
文献探讨在学术期刊论文中的重要性:一个学术史观点的取向【徐光台】
2012年第3期
主持人语
学术期刊肩负的使命和职责(笔谈)【张耀铭】
中外学术期刊新动向(笔谈)【王利民】
《澳门理工学报》创办往事(笔谈)【李长森】
内地学报现状及改革路径(笔谈)【仲伟民】
学术理论期刊的办刊理念(笔谈)【韩璞庚】
期刊品牌与主编(笔谈)【刘曙光】
站在学术史的高度办学术期刊(笔谈)【吴承学】
《澳门理工学报》的办刊特色(笔谈)【陈庆云】
《澳门理工学报》之学术定位与学术特色(笔谈)【齐鹏飞】
构建良好的学术期刊生态环境(笔谈)【毛思慧】
多元化发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改革路径(笔谈)【姚 申】
专题化发展:综合性期刊专业化转型之外的另一出路(笔谈)【朱 剑】
海纳百川办好学报(笔谈)【李向玉】
2012年第4期
主持人语
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反思及路径探析【崔月琴】
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中国风格、中国立场【韩璞庚】
华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与中国话语的生成
以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为视角的解读【李宏弢】
2013年第1期
主持人语
传统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做最好的在线传播【徐 枫 郭 沁】
学术期刊的技术转型与制度转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创新之路【赵东奎】
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背景下学术期刊生存方式的转变【罗 骥】
2013年第2期
主持人语
变革年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生存【朱 剑】
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陈嘉明】
检索抑或评价:CSSCI功能论析兼论构建引文索引数据库的若干问题【王文军】
2013年第3期
主持人语
多元语境下的身份和价值取向
论海外华文学术期刊的中国化与国际化关系【〔加拿大〕子 夜】
一份华文学术期刊的诞生与成长《九州学林》的前世今生【郑培凯】
新加坡华文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与机遇【〔新加坡〕李元瑾】
2013年第4期
主持人语
学术集刊的性能及其评价【叶继元】
学术集刊发展取向浅议以《海洋史研究》为例【李庆新】
当下人文社会科学集刊的生存状况及发展策略【陶东风 和 磊】
2014年第1期
主持人语
顾颉刚创办《禹贡》半月刊的学术启示【张耀铭】
学术期刊何以引领学术兼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关系【原祖杰】
如何叫现代学术说中国话
从西方学术本土化、中国学术国际化到中国化的世界学术【桑 海】
2014年第2期
主持人语
公共物品与市场化:一个关于中国学术期刊的悖论【叶娟丽】
论高校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前提【陈 颖】
创新是学报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笔谈)【左连村】
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学术期刊之路(笔谈)【郑英隆】
简谈《澳门理工学报》办刊风格的形塑(笔谈)【刘京希】
港澳研究的专栏特色(笔谈)【黎熙元】
全球化背景下华文文学研究的平台(笔谈)【申洁玲】
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笔谈)【周联合】
2014年第3期
主持人语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模式探析【武京闽】
不同媒介形态下学术期刊的共生与变革【杜 敏】
高校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专业化转型:发展趋势与可欲模式【刘京希】
2014年第4期
主持人语
学术评价如何推动成果创新
对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机制的探讨【杨红艳】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研究【任全娥】
人文社科学术编辑成果评价功能的深化【韩 帅】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刘泽生
当编辑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如果你将之视为一种事业的追求,那就需要具备学术的担当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唐秦韬玉有诗云: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都说编辑是为人作嫁、幕后英雄。其实,前者为人作嫁不假,但后者之所谓英雄是不敢当的了。笔者也许正是应了那句因缘巧合的话偶然相遇,便终身相许,走上了编辑这条路。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众读物,而是众多报刊媒体中的阳春白雪。期刊的编辑、总编属于出版界、学术界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作者(学者)与读者之间的红娘与桥梁,是文化知识、学术传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编辑在参与相关的研究课题或处理文稿上,其观察、思考问题的视野与路径也往往有独到之处。也许只有你置身于编辑的行列之中,才能体味出个中的甜、酸、苦、辣、咸。因而,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显得有其学术上的特殊价值。这也是当年创办总编视角这个栏目的基本动因之所以取名总编视角,只是借用总编的概念,从编辑总编这一特殊群体的视角出发,观察、思考、评论与学术期刊、学术研究有关的问题,阐发个人之所思、所悟、所得,以期有利于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笔者作为该栏目的主持人,在当年改版首期(2011年第4期)的主持人语中,即写下如是一段话:学术期刊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群特殊的家园守护人,我们衷心地欢迎海内外学术界期刊界的编辑同行、从事学术研究与期刊评论的专家学者、关注期刊事业发展的各界热心人士,从默默奉献的幕后走向台前,就学术期刊的学术导向、学术规范、学术争鸣、学风建设、学科发展、选题策划、期刊评价、电子网络等选题发表高见。本刊将乐于利用这一小小园地,开辟专栏,直面读者,广纳良言,共襄盛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