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
內容簡介: |
《渤海人社会生活研究》共8章,全文25万字,图版表格130幅。以专题的形式作纵向表述,由浅入深地叙述渤海人社会生活事象的渊源、表象及与唐朝和中华文化的趋同性、车书一家的局面,揭示渤海人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是渐进式自上而下地全方位的根本性变迁。在关注渤海上层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挖掘中外文献考古资料尽量揭示靺鞨等民众的生活情况,从而展示渤海国的国情民风。
|
關於作者: |
郝庆云,女,1963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东北民族史、渤海国史、满学、东北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赫哲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研究,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渤海人的社会生活研究等;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渤海史研究、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渤海国历史文化大系等项目。主要著述有《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渤海人的社会生活》《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渤海国史》(合著)、《黑龙江名人》(合著)《黑水丛书?秋笳馀韵》等。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北方论丛》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办的《俄罗斯与太平洋区域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聘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志书终审专家库专家。周赫,女,1990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东北地方古文献、东北民族史、渤海国历史、满语文文献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渤海史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渤海国历史文化大系、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渤海人的社会生活研究。现参与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研究。参与著述有《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渤海人的社会生活》。在《满族研究》《东北史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渤海族的民族特征》于《新华文摘》2015年第7期选为论点摘编。硕士期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2015年国家奖学金等奖项。郝庆云,女,1963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东北民族史、渤海国史、满学、东北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赫哲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研究,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渤海人的社会生活研究等;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渤海史研究、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渤海国历史文化大系等项目。主要著述有《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渤海人的社会生活》《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渤海国史》(合著)、《黑龙江名人》(合著)《黑水丛书?秋笳馀韵》等。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北方论丛》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办的《俄罗斯与太平洋区域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聘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志书终审专家库专家。 周赫,女,1990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东北地方古文献、东北民族史、渤海国历史、满语文文献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渤海史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渤海国历史文化大系、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渤海人的社会生活研究。现参与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满语文保护抢救口述史与满语音像资料库建构研究。参与著述有《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渤海人的社会生活》。在《满族研究》《东北史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渤海族的民族特征》于《新华文摘》2015年第7期选为论点摘编。硕士期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2015年国家奖学金等奖项。
|
目錄:
|
序 言/001 第一章 渤海人的源流/001 第一节 渤海人的先世/001 第二节 渤海人的构成/008 第三节 渤海族的形成/013 第四节 渤海人生活的地域/017 第二章 羁縻政策下的政治生活/020 第一节 接受唐王朝的招抚及朝贡活动/020 第二节 京府州县与部落并行的二元政治/027 第三节 渤海国与周邻的往来/036 第三章 多元经济下的生产生活/046 第一节 种植业的进步/046 第二节 饲养业/051 第三节 加工制造业/060 第四节 渔猎与采集业/077 第四章 衣食住行/087 第一节 服饰风俗/087 第二节 饮食习俗/094 第三节 建筑与居住/097 第四节 对外交通与交通工具/106 第五章 婚姻与丧葬/116 第一节 渤海人的婚姻生活/116 第二节 渤海人的丧葬习俗/119 第六章 教育与艺术/126 第一节 渤海国的教育/126 第二节 异地教育入唐接受教育/134 第三节 文学/136第四节 艺术/155 第七章 节庆与娱乐/176 第一节 节日/176 第二节 娱乐体育/178 第八章 宗教生活/190 第一节 佛教生活/190 第二节 道教生活/196 第三节 萨满教生活/198 参考文献/206 渤海国大事纪年表/213 后记/220
|
內容試閱:
|
序言
渤海人是对唐五代时期生活在渤海国境内各族民众的总称。渤海国是唐五代时期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传15世,立国229年(698~926),是唐王朝的藩属国。渤海国始终恪守藩礼,远慕华风,宪象中原,形成了与唐朝车书本一家的局面,其国强盛之时,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大部、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被称为海东盛国。将渤海国历史问题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大体历经四次热潮。第一次热潮发生在清末民初,主要是对渤海文献的梳理,代表性成果为纪传体文献《渤海国志三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金毓黻先生所著《渤海国志长编》。第二次热潮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基于六顶山贞惠公主墓和渤海镇的考古发现,学界掀起又一次渤海史研究热潮。代表性成果为贞惠公主墓志的研究和六顶山渤海王室贵族墓地及渤海上京城遗址收获的整理。第三次热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王承礼《渤海简史》、朱国忱《渤海史稿》等以文献史料为中心的断代史问世。第四次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渤海国历史与考古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已知的渤海国遗存进行再次发掘,同时又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渤海遗迹,推动了渤海史研究日趋成熟。《六顶山与渤海镇》《宁安虹鳟鱼场》《六顶山渤海国墓葬》等大型考古专题报告相继发表,标志渤海史研究新时代的到来。魏存成所著《渤海考古》率先走出了以文献史料为中心的渤海史研究体系,代表了当前渤海史研究的新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出版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学术专著3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篇左右。总之,这些成果主要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阐释渤海国政治与外交、经济与物业、文化与宗教,其中焦点在渤海国历史归属、渤海国主体民族族属、大祚荣族属、渤海国社会性质等问题上。关于渤海人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