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HK$
140.8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有关高拱研究的相关论文,主要分为探索与争鸣家世与诗文思想与文献附录:儒家权说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考证和辨析,力图还原高拱的历史真相。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是就高拱研究中的有关争论、研究弱项和思想特质而展开的。首先,选取明清至今提出的有代表性观点,实事求是地作了辨析和考证,以还原高拱的历史真相;其次,鉴于目前对高拱的家族世系、姻亲乡梓、恩师门生等研究薄弱的状况,全面梳理和考述了他的人事社交关系网络,以凸显其社会生活实态;再次,通过阐述他的实学思想和权变思想,以彰显其尚实和尚通的思想特质;*后,附录部分辑入了有关儒家权说研究的论文。总之,这是一部高拱研究的补白之作,也是儒家权说研究的力作。
|
關於作者: |
岳天雷,男,1958年生,祖籍河南新郑。河南工程学院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和中原文化研究。著有《高拱研究文集》、《高拱年谱长编》和《高拱实学实政论纲》,合校《高拱全集》和《问辨录》。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光明日报(国学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中原文化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錄:
|
自序
探索与争鸣
王世贞《高拱传》史实探析
高拱缺失相材吗?与赵毅教授商榷之二
高拱与俺答封贡以决策问题为研究中心
驳高拱留下烂摊说兼评郦波先生的《风雨张居正》0
张居正与王大臣案兼论道德评判的必要性
由学侣到政敌高拱与张居正关系之逆变
学侣与政敌嵇文甫论高拱与张居正之关系
家世与诗文
高拱家世考述兼论明清新郑高氏家风
高拱与恩师、同年关系考略
高拱与姻亲、乡梓关系考略
高拱律诗考略
明清缅怀高拱律诗考述
思想与文献
高拱实学精神论析
经权思想的逻辑进路兼论朱熹和高拱在经权史上的地位
中华点校本《高拱论著四种》辨误
关于《明史高拱传》的校勘问题以《修订点校本〈明史高拱传〉随笔》为讨论对象
附录:儒家权说
论冯用之的机权观
程颐权说探析
朱熹权说析论
论陈淳的经权观
儒家权说研究述评以孔孟为中心
赵纪彬权说研究述评为纪念赵先生逝世30周年而作
文章发表期刊刊名卷期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这本拙著,是笔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高拱的学术研究文集,也是继《高拱研究文集》之后的又一文集,故以高拱研究续编命名之。
全书依据辑入文章的内容,设置《探索与争鸣》《家世与诗文》《思想与文献》及《附录:儒家权说》四个板块,收录论文22篇。其中,《王世贞高拱传史实探析》《高拱缺失相材吗?与赵毅教授商榷之二》和《关于明史高拱传的校勘问题以修订点校本《明史高拱传》随笔为讨论对象》三篇论文系家父岳金西教授所撰,也辑入书中。
高拱是明代隆庆改革的开创者和主持人,也是事功卓著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也毋庸讳言,他还是明清以来争议颇大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有褒有贬,可谓毁誉参半。一方面,将高拱誉为救时贤相治安良相社稷名臣者颇多,因为在他主政的隆庆时期,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形成的内外交困局面,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挽刷颓风、修举实政的隆庆改革,在吏治、边政、军事、法治、币制、条鞭、清丈、漕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功绩,使隆庆后期呈现出中兴之势,也为其后张居正整顿吏治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政策走向。有关高拱改革内容的研究,笔者在先前出版的《高拱实学实政论纲》《高拱研究文集》和《高拱年谱长编》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另一方面,将高拱贬为负才自恣性急寡容性直而傲者亦不少,特别是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高拱传》问世以后,不仅开启了丑诋、诬谤高拱之先河,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今,有些学者提出所谓的性格缺陷说、有仇必报说、贪污纳贿说、留下烂摊说、相材缺失说、政治权谋说、开启党争说,等等,可以说就是这种负面影响的影响。这些谬说或以高拱主政时间短暂而否定其功绩,或以他的性格软弱而否定其为相能力,或强行剥夺其靖边功绩而将其戴到张居正头上,或以其所谓的政治权谋而提出报复隆庆阁臣,或以诋毁他的人格而否定其为官之道。总之,从人品到为人,从性格到为官,从官德到为政,对高拱进行彻底讨伐,全盘否定,恨不得将其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而后快。显然,这是一桩极不公平的历史公案。有鉴于此,本书《探索与争鸣》板块选入7篇论文,本着不溢美、不掩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上述有关谬说加以辨析和澄清,力图还原高拱的历史真相,恢复高拱的历史原貌。
明清时期,河南新郑高氏家族可谓名门望族,科举登第、为官从政者颇多,至今在新郑及其周边地区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高氏家族勤俭持家、扶危济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动人故事。目前,学术界对高拱的家族世系、求学经历、罢官乡居的情况虽有论及,但均语焉不详;至于对他与恩师、同门、同年、门生、姻亲、乡梓、好友间的社交关系更是缺乏全面梳理。另外,高拱赋有诗词59首,有古乐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等八种体式。其中,可以明确判定其撰作日期、所涉历史人物或事件者,凡28首。另据清乾隆《新郑县志》记载,高拱逝世后,明清文学家嵇元夫、范守己、马之骏、吕履恒、王廷璧、刘应陛、赵御众、漆士昌等人曾拜谒高拱祠堂、陵园或故居,并留下了缅怀高拱道德文章、家国情怀、改革功业的诗词名篇,凡9首。故此,本书《家世与诗文》板块选入5篇论文,一方面试图通过梳理高拱的家族世系,以还原其社交活动实态,理清其人事关系网络;另一方面还对高拱所撰诗词以及后世缅怀他的诗文加以简略考释,以彰显其为官从政的心路历程及后世对他的缅怀和追思。
著名哲学家和史学家嵇文甫先生对高拱作了开创性研究,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发表了三篇大作。其中提出:新郑学术,尚通、尚实,有许多地方开清儒之先。他的学术,大概可用通和实两个字来概括,平正通达,有实用而近人情。嵇文甫:《张居正的学侣与政敌高拱的学术》,《嵇文甫文集》(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4、420页。这是对高拱学术思想特质的精准概括。因此,本书《思想与文献》中的思想部分,辑入2篇论文,一方面对他的实学精神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以彰显其学术思想特质及其借鉴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对他的权变方法论思想作了深入发掘,以凸显他在儒家权说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献校勘部分辑入2篇论文,一是对中华书局1993年版、流水点校的《高拱论著四种》一书作了勘误和辨正,二是就中华点校本《明史高拱传》的校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由于一直研究高拱权说思想的缘故,儒家权说思想是我长期关注的另一学术问题。本书《附录:儒家权说》板块选入6篇论文,分别对冯用之、程颐、朱熹、陈淳的权说思想作了全面阐述。在研究方法上,为避免宏大叙事、过度诠释之弊,我主要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儒家之权与道理经礼仁义时中中庸等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或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儒家权说三观,即:(1)道体权用的权道观。在儒家哲学中,道作为宇宙变化的最高法则、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根本准则,为权衡权变的合法性提供了本体支撑(权道)、现实依据(经道)和道德保障(仁道)。
(2)经常权变的经权观。儒家之经作为权衡权变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具有经礼、仁义等高低不同的层级,在遇到道德冲突或道德困境的特殊情况时,儒家主张突破低层级的道德规范(经礼),而实现高层级的道德理想(仁义)。(3)权贵时中的权中观。权衡权变以时中(中庸中和中道或中节等)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行权只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做到时中(适中合度,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实现理想目标。可以说,权说三观是贯穿儒家权说发展始终的,也是可以用来描述其全部思想内容的理论架构。本书论述的基本思路,就是将儒家权说纳入到三观视野中,来展现其思想理论的丰富内涵。
另外,本书《附录:儒家权说》中的相关篇章还就儒家孔孟权说及现代学者赵纪彬先生对权说研究的概况作了全面评述,旨在通过总结已有的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儒家权说思想研究的深入展开。
总之,《高拱研究续编》尝试补白高拱学术研究中的空缺之处,充实薄弱之处,辨析和澄清有关争议的问题,从而使高拱学术研究的内容更加全面,也使高拱的历史形象更加真实、历史定位更加准确。不过,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深感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对某些问题尚未论及,特别是对有争议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可以说,这项研究任重而道远。
最后需要说明,本书收录的论文均已被收录进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或在海内外学术报刊上发表。这些学术报刊主要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人文中国学报》(香港浸会大学)、《汉学研究通讯》、《光明日报》、《河南大学学报》、《中国图书评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哲学分析》、《中原文化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等。书中选入的论文不再注明发表的报刊名称、卷期等相关信息。
岳天雷
2015年11月于郑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