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
內容簡介: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怀人小品里*哀婉动人的,要属悼念亡妻的文字。人去枕空,寒衾依旧。睹物怀人,思念亡妻的感情,于瞬间便会喷薄而出。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夜半时分,妻子王弗入梦。东坡与妻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梦,如果永远不要醒来,该有多好?东坡这阕怀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历来被视作悼妻之作的经典。那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日子,不曾走远。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清晰如昨。每逢齿痛,全祖望便会想起妻子那句:是非雌黄人物之报耶?这难道不是你平时胡乱评论别人的报应吗?自从走上仕途,宦海沉浮,恽敬经常得罪上司,而令妻子担惊受怕,终至染疾身亡。既仕乃至如此,此岂可尽委之于命。对于妻子的早逝,恽敬充满深深内疚。冒襄的小妾董小宛,几乎燃尽全部生命,侍奉丈夫,孝敬公婆。小宛身故之后,冒襄不禁痛彻心扉。衾枕可捐,金石不可捐。然终已矣!(《亡妻秦淮董氏小宛哀辞》)这些怀念妻子的文章,无限哀伤,无限凄凉,令人不忍卒读。
|
關於作者: |
习斌,现供职江苏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对古代文史,尤其是明清小说颇有研究,开办专业研究网站明清小说研究网,著有《晚清稀见小说鉴藏录》《中国绣像小说经眼录》等。
|
目錄:
|
卷一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欧阳修 泷冈阡表
秦 观 书王氏斋壁
陈 亮 先考卒哭文
宋 濂 先夫人木像记
归有光 先妣事略
祭外姑文
屠 隆 先府君行状(节选)
袁宗道 祭外大母赵夫人文
宋懋澄 王父三江公外传
钟 惺 白门告先灵文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
陈维崧 文杏斋记
卷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元 稹 祭亡妻韦氏文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节选)
唐顺之 封孺人庄氏墓志铭
李攀龙 亡妻徐恭人状
徐 渭 亡妻潘墓志铭
王稚登 马姬传(节选)
陈 确 妇王氏传
吴伟业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
冒 襄 影梅庵忆语(节选)
侯朝宗 李姬传
卷三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陶渊明 祭程氏妹文
白居易 祭浮梁大兄文
柳宗元 志从父弟宗直殡
王安石 平甫墓志
苏 辙 祭亡兄端明文
宗 泽 宗汝贤墓志铭
唐 寅 祭妹文
文徵明 亡兄双湖府君墓志铭
茅 坤 祭伯兄少溪公文
袁中道 告伯修文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节选)
方 苞 弟椒涂墓志铭
袁 枚 祭妹文
卷四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曹 植 金瓠哀辞
潘 岳 金鹿哀辞
江 淹 伤爱子赋
韩 愈 祭十二郎文
李商隐 祭小侄女寄寄文
苏 洵 祭侄位文
曾 巩 二女墓志
归有光 思子亭记
王世贞 祭华起龙文
叶绍袁 窈闻(节选)
陈子龙 瘗二女铭
黄宗羲 亡儿阿寿圹志
龚鼎孳 再书隆印小像
魏 禧 祭亡女文
蒋士铨 女孙阿宝阿鸾阿宾圹志
卷五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向 秀 思旧赋
韩 愈 柳子厚墓志铭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辛弃疾 祭陈同甫文
谢 翱 登西台恸哭记
谭元春 告亡友文
张 岱 祭秦一生文
溥 山 汾二子传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
归 庄 祭钱牧斋先生文
姚 鼐 刘海峰先生传
张惠言 告安甫文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苏东坡的这两句,引发多少人的深深共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徒留几多怅恨,恨海难填!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得一个土馒头!参透生死,并不是一件极难之事。可真正到了生离死别之时,又有多少人能够轻易放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这是陶渊明在《拟挽歌辞》里的两句。在这里,陶渊明已然将生死看得很淡。然而,亲人的接连离丧,依然让他感受到了莫大的痛苦。奈何程妹,于此永已!死如有知,相见蒿里。这是他在《祭程氏妹文》里对胞妹的泣血相告。感平生之游处,悲一往之不返。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这是他在《祭从弟敬远文》里对堂弟的深切哀悼。
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正如花开花落,季节转换,生老病死,本属自然界的规律。可是,生命的离去,却将最深的痛苦留给了至亲至爱的家人、朋友。正由于这份难以排遣的痛苦,王戎为父亲守丧,才会终至形销骨立;王徽之在弟弟王献之灵前,才会感叹人琴俱亡;弟子颜回早逝,孔子才会痛哭失声,哀叹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钟子期离世,俞伯牙才会慨叹知音不再,抚罢高山流水,摔琴而绝,终生不复再鼓前尘如梦,俱往矣!
如何抒发内心的哀痛?寄情于文字,无疑是最好的表达。那些细绵而真切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文字间;那些痛切而深挚的感情,深深地寄寓在文字中。于是,在唐诗里,我们能够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在宋词里,我们能够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同样,在大量的传世散文里,我们能够读到《泷冈阡表》《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这样的感人篇章。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去父母,孩子们又该依靠谁呢?在怀人小品里,那些怀念父母的文章,总是有着格外的感人肺腑的力量。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恨,岂非古今皆同!
欧阳修《泷冈阡表》,便是一篇怀念双亲感人至深的文章。父亲去世时,欧阳修才四岁,对于父亲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母亲的讲述。而且他写此文时,父亲去世已整整六十年。为文之难,可想而知。然而,欧阳修却通过一支生花妙笔,将对父母的无限怀念之意,痛快淋漓地抒发出来,令人怜而叹,哀而凄。母亲去世时,归有光年仅七岁。婚后与夫人于灯下回忆支离破碎的往事,只依稀记得数件。读《先妣事略》,我们分明能读出归有光心中之痛。他是多么想重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一下母爱的滋味。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幼年丧亲,此痛何及!汪中幼时家境极其贫寒,母亲邹氏吃尽辛苦,才拉扯几个孩子长大。眼看着汪中走上仕途之路,生活今非昔比,邹氏却是一病而逝。母亲的这份养育之恩,如何才能报答?在《先母邹孺人灵表》里,汪中几乎痛断肝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怀人小品里最哀婉动人的,要属悼念亡妻的文字。人去枕空,寒衾依旧。睹物怀人,思念亡妻的感情,于瞬间便会喷薄而出。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夜半时分,妻子王弗入梦。东坡与妻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的梦,如果永远不要醒来,该有多好?东坡这阕怀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历来被视作悼妻之作的经典。那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日子,不曾走远。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清晰如昨。每逢齿痛,全祖望便会想起妻子那句:是非雌黄人物之报耶?(《张孺人神诰》)这难道不是你平时胡乱评论别人的报应吗?自从走上仕途,宦海沉浮,恽敬经常得罪上司,而令妻子担惊受怕,终至染疾身亡。既仕乃至如此,此岂可尽委之于命邪?(《亡妻陈孺人权厝志》)对于妻子的早逝,恽敬充满深深内疚。冒襄的妾室董小宛,几乎燃尽全部生命,侍奉丈夫,孝敬公婆。小宛身故之后,冒襄不禁痛彻心扉。衾枕可捐,金石不可捐。然终已矣!(《亡妻秦淮董氏小宛哀辞》)这些怀念妻子的文章,无限哀伤,无限凄凉,令人不忍卒读。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今生有幸,得成兄弟。同气相求,同舟共济。很多怀念兄弟的文章,写尽手足情深。
方苞和哥哥方舟、弟弟方林的感情极深。天之于吾弟吾兄酷矣!使弟与兄死而余独生,于余更酷矣!(《弟椒涂墓志铭》)弟、兄先后而逝,方苞在怀念兄弟的文章里,一次次发出这样的悲叹。方舟病逝前叮嘱方苞,将来一定要弟兄三人,当共一丘。方苞去世后,子侄遵其嘱,将其棺与兄、弟同穴。这份手足情深,岂不令人感佩千载? 公安三袁,名闻天下。兄长伯修、中郎去世后,小修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所写的文章,悲意无限。哭死悲存,剜心之愁万种;踏霜割雪,断肠之路三千。(《告伯修文》)幽明虽隔,兄必来止,弟尚不寂寞也!(《告中郎兄文》)怀念胞妹的文章,又别有一番缠绵绯恻。在《祭妹文》里,袁枚不禁牵动愁肠,催涌泪泉。此文句句血泪,读来令人直欲潸然泪下。后人将其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并称古代三大名祭文。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还有什么悲痛,比子女离丧来得更猛烈的呢?孩子降临的喜悦,对生命的所有期许和向往,顷刻化为乌有,怎不令人肝肠寸断?那些怀念子女的文章,读来不免凄恻哀凉。
曹植幼女金瓠、行女先后夭亡,让他感受到锥心之痛。曹植连写《金瓠哀辞》《行女哀辞》,呼天怨地,悲泪欲滴。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諐!他将孩子的早觞,归于自己的罪过,招来上苍的惩罚。潘岳的幼子、幼女均不幸夭逝,独留他踽踽一人,晚境凄凉。叶落永离,覆水不收!(《伤弱子辞》)呜呼上天,胡忍我门!(《金鹿哀辞》)在潘岳笔下,这份思念之情,浓得无法化开。此外,像江淹《伤爱子赋》、归有光《思子亭记》、黄宗羲《亡儿阿寿圹志》等,均是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怀念侄辈的文章,同样多有名篇。韩愈和侄十二郎,年龄相仿,情同兄弟。多年以来,韩愈汲汲于仕途,两人聚少离多。惊闻十二郎遽然离世,韩愈不禁泪雨滂沱。在《祭十二郎文》里,他将胸中的无限怀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很多怀念知己的文章,已然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情境。知己已逝,天壤间从此少一知音,怎不令人掬一把辛酸之泪?
在《祭秦一生文》里,张岱将秦一生写得须眉欲活。而在秦一生身上,我们又岂非能感受到张岱的影子?张岱乃是一代奇才、鬼才、怪才,能和他成为知己的,必非等闲人物。秦一生临终时,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张岱约好的寓山之行。古来多痴人,怎不令人颇多感喟?作为抗清斗士,归庄为降清的钱谦益写下《祭钱牧斋先生文》,着实出人意表。归庄与钱谦益亦师亦友,在文中,他将钱谦益的降清归为虚以委蛇,可谓知音。纵被世人无情唾骂,得子如斯,九泉之下,牧斋亦可以含笑矣!怀念知己的文章,大多可当信史来读。在《汾二子传》中,傅山以极其苍凉的笔调,讲述了薛宗周、王如金举兵抗清,兵败被杀之事。在《书吴潘二子事》中,顾炎武以极其感愤之笔触,记录了吴炎、潘柽章牵涉明史案,无辜被杀的经过。今天读来,这些文章依旧那般惊心动魄。其文不朽,其人亦不朽矣。
本书共收录了八十余篇怀人之作,皆选自历代名家文集。从体裁来看,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历代祭文,如《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甫文》《祭吴祭酒文》等。祭文通常是在祭奠逝者时当场宣读,故情感极其充沣,多以汝、子、兄等称谓贯穿始终,如穿越时空,和逝者对话,哀哀婉婉,如泣如诉。第二类是碑碣墓志,包括墓志铭、墓碣、圹志、阡表、灵表等,如《亡妻潘墓志铭》《宋子畏圹志》《潘阿细碣》等。这些是镌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以叙述逝者生平、功德为主,故文风较之祭文,略显平实、沉郁。第三类是传记文学,如《李姬传》《李贺小传》《江天一传》等。此类文章既寄托了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又运用文学手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富感染力。第四类是日常杂记,如《文杏斋记》《漱润楼记》《苍霞精舍后轩记》等。寻常庭院,景物依旧,却已物是人非。此类杂记极注重细节描写,环境烘托,读来恍若隔世。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对亲友的祝福,翻阅这本小书。且道上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