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通信原理教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师编著,系统深入地讨论现代通信系统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本书特色:(1)内容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侧重数字通信。(2)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3)取材恰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4)内容精炼,更适合一般学校和少学时教学使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入和系统地讨论现代通信系统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内容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侧重数字通信。 全书共12章,内容涉及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确定性信号、随机过程、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正弦载波数字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接收、差错控制编码、伪随机序列、同步原理等。各章均设有习题和思考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恰当,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便于教学也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可作为“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还可作为相关大学教师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一种简化的电通信系统模型
1.2.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通信系统的分类
1.3.2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模拟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性能指标
1.5.2数字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性能指标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确定性信号
2.1确定性信号的类型
2.2确定性信号的频域分析
2.2.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2.2.2能量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3功率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4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分析
2.3.1互相关函数
2.3.2自相关函数
2.3.3相关函数的性质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随机过程
3.1引言
3.2随机过程的基本特性
3.2.1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
3.2.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3平稳随机过程
3.3.1狭义平稳随机过程和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3.3.2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4各态历经过程
3.5高斯随机过程
3.5.1高斯过程的概率密度
3.5.2高斯过程的重要性质
3.5.3高斯平稳过程的一维分布
3.6平稳随机过程通过恒参线性系统
3.7窄带随机过程
3.8白噪声、低通白噪声和带通白噪声
3.8.1白噪声
3.8.2低通白噪声
3.8.3带通白噪声
3.9窄带随机过程加正弦波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信道
4.1引言
4.2信道的分类
4.3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数学描述
4.3.1调制信道模型
4.3.2编码信道
4.4有线信道和无线中继及卫星中继
4.4.1有线信道
4.4.2无线信道
4.5恒参信道的传输分析
4.6短波信道和对流层散射信道
4.6.1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4.6.2对流层散射信道
4.7随参信道传输的分析
4.8通信系统中的噪声
4.8.1噪声分类
4.8.2热噪声
4.8.3散弹噪声
4.8.4宇宙噪声
4.9信道容量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模拟调制通信系统
5.1引言
5.2幅度调制原理
5.2.1标准调幅信号
5.2.2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信号
5.2.3单边带(SSB)信号
5.2.4残留边带(VSB)信号
5.3幅度调制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1幅度调制信号的解调
5.3.2幅度调制接收系统的抗噪性能
5.4角度调制和解调原理
5.4.1角度调制原理
5.4.2FM信号的解调原理
5.5鉴频接收系统的抗噪性能
5.5.1分析模型和输入信噪比
5.5.2大信噪比时鉴频解调增益
5.5.3小信噪比时鉴频解调的门限效应
5.6模拟传输系统的性能比较
5.7频分复用和多级调制及复合调制
5.7.1频分复用
5.7.2多级调制及复合调制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引言
6.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1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码波形
6.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6.3基带传输用的常见码型
6.4基带脉冲传输模型
6.5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6.5.1无ISI的基带传输特性
6.5.2无ISI传输特性H(的设计
6.6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7眼图
6.8时域均衡
6.8.1时域均衡原理
6.8.2衡量ISI的准则和横向滤波器设计
6.8.3均衡器的实现
6.9部分响应系统
6.9.1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6.9.2常见的部分响应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正弦载波数字调制通信系统
7.1引言
7.2二进制数字调制和解调原理
7.2.1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和解调
7.2.2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调制和解调
7.2.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及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调制和解调
7.3二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1通断键控(OOK)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22FSK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32PSK及2DPSK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4二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
7.5多进制数字调制通信系统
7.5.1MASK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2MFSK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3多进制相位调制通信系统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7.5.4振幅相位键控(APK)通信系统原理
7.6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7.6.1最小频移键控MSK
7.6.2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方式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8.1引言
8.2抽样定理
8.2.1低通模拟信号抽样
8.2.2带通模拟信号抽样
8.3脉冲振幅调制(PAM)
8.4模拟信号的量化
8.4.1均匀量化
8.4.2非均匀量化
8.5脉冲编码调制(PCM)
8.5.1PCM原理
8.5.2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6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系统
8.7增量调制
8.7.1增量调制原理
8.7.2M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8.8DPCM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8.9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8.9.1TDM数字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
8.9.2数字电话系统帧结构和传码率
8.9.3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复接
8.10话音和图像的压缩编码
8.10.1话音压缩编码
8.10.2图像压缩编码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1引言
9.2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描述
9.3关于最佳接收准则
9.4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9.4.1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9.4.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9.4.3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
9.4.4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及其性能
9.5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9.5.1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9.5.2二进制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9.6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9.7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9.8匹配滤波器
9.8.1匹配滤波器的原理
9.8.2最佳接收的匹配滤波形式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
10.1引言
10.2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0.3常用的简单码
10.4线性分组码
10.5循环码
10.5.1循环码原理
10.5.2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10.5.3缩短循环码
10.5.4BCH码
10.5.5里德索洛蒙码
10.6卷积码
10.6.1卷积码的图形描述
10.6.2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10.6.3卷积码译码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伪随机序列及误码测试
11.1引言
11.2m序列
11.2.1m序列的产生
11.2.2m序列的性质
11.3误码测试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同步原理
12.1引言
12.2载波同步的方法
12.2.1载波同步时插入导频法
12.2.2载波同步时直接法
12.3位同步的方法
12.3.1位同步时插入导频法
12.3.2位同步时直接法
12.4群同步
12.4.1起止式同步法
12.4.2连贯式插入法
12.4.3间隔式插入法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附录AQ函数
附录B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C中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附录D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源自《通信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2]和《通信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4]。因此, 在学术上本书与以上两本书是紧密衔接的, 在习题选用上本书与以上两本书大多是类同的,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更符合部分高校的教学要求。
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侧重数字通信。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其中第2章和第3章扼要介绍本书其他章节所需的确定性信号、随机过程与噪声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第6~9章),论述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 第三部分(第10~12章),讨论通信中的编码、同步和伪随机序列等技术。各章配有习题和思考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保留了《通信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的优点例如,安排有模拟通信内容,但主要论述数字通信; 先讲解数字信号普通接收机,后论述最佳接收机; 合理要求先修随机过程课程和实际模拟通信系统课程; 采用可简易进行高精度计算误码率的补误差函数形式等。②继承了《通信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等长处。③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楚; 取材恰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 总之, 更适应通信事业发展的需求。
本书参考学时数为46~80学时,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较少学时。根据学生先修课程情况,第2章可少讲或不讲,第3章大部分可少讲,多让学生自修因为本书要求先修随机过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配合一定示教和实验。本书有已出版的《通信原理学习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书作配套。本书编著者有张甫翊和徐炳祥。由张甫翊定稿,统编全书。
本书在编写中得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感谢。在此还需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怡编辑的热心帮助和读者对本书的支持。
书中难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诚心希望读者指正。
编者电子邮件地址: fuyi_zhang@sina.com。
编者
2017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