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編輯推薦: |
《一带一路纪录片传播研究(1980-2015)》是国内外第 一 部从影视学、传播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视角,综合研究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学术专著和研究纪录片。关注一带一路国家伟大倡议,关注悠悠数千年的沧桑历史、欧亚大陆的人文灵魂和连接东西方文明故乡的不息血脉,是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纪录片的一流研究读本之一,内容权威,专业性强,所涉及的资料广博,丰富,图文并茂,配有彩色的插图。
|
內容簡介: |
《一带一路纪录片传播研究(1980-2015)》共10章:一带一路纪录片综述,起始、发展、初步繁荣的发展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精神的传播,对汉传佛教文化的传播;茶马古道纪录片对多元宗教和谐的传播;一带一路茶文化纪录片对茶文化的传播,城市纪录片对世界之城城市文化的传播;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对草原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纪录片对坚韧、柔美、神秘的女性形象的传播。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何苏六教授作序,对于纪录片业界人士、人文学科研究者、历史文化爱好者乃至普通读者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和启示意义。
|
關於作者: |
包来军,河北张家口人,历史学博士,世界宗教史硕士,文学学士。现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8年毕业于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现北方学院)。硕士导师为河北师范大学骆继光老师,博士导师为天津师范大学王亚平老师。深感两位恩师之谆谆教诲、殷切希望、言传身教为学生一生为人处世、学术研究、人生修行的宝贵财富之一。2017-2018年,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求学于何苏六老师。先后主持省厅级课题11项,在国际、国 家级学术专业会议发表论文22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目录
序一 ◎ 何苏六1
序二 ◎ 钱淑芳3
前言5
第 一 章 一带一路纪录片综述
第 一节一带一路纪录片的核心内涵思想
一、追寻人类共同的梦想
二、包容共存的精神
三、多元文明的传承
第二节一带一路纪录片的特点及学术价值
一、一带一路纪录片的特点
二、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学术研究现状
第三节一带一路纪录片的类型及代表作
一、地理路线类型
二、内容主题类型
三、一带一路纪录片30部经典作品(1980-2015)
第二章 一带一路纪录片发展史(19802015):
起始、发展、初步繁荣
第 一节一带一路纪录片起始期(19801999)
一、1980年1999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纪录片起始期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纪录片起始期的经典作品(4部)
第二节一带一路纪录片发展期(2000-2009)
一、2000年2009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纪录片发展期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纪录片发展期的经典作品(10部)
第三节一带一路纪录片初步繁荣期(20102015)
一、2010年-2015年,中国纪录片开始走向初步繁荣
二、一带一路纪录片初步繁荣期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纪录片初步繁荣期的经典作品(16部)
第三章 一带一路纪录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第 一节一带一路纪录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
二、大一统的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和多元一体特点
三、开拓进取的商业精神儒商
四、玉文化、茶文化、瓷文化
五、优秀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唐诗、敦煌艺术
六、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第二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凝聚中华民族共识
一、激发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故事化、人物化、影视化融合,
具有较强的大众传播力
三、推动优秀影视纪录片走向世界,传播真实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一带一路纪录片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精神的传播
第 一节一带一路纪录片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精神的传播内容
一、形象展示了东西方文明不同观念的碰撞
二、理性提升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内涵
三、传教士、汉学家、对华友人,搭起了西方通向东方的桥梁
第二节一带一路纪录片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精神的传播视角
一、人物传播视角
二、影像传播视角
三、当代全球化视角
第五章 一带一路纪录片对汉传佛教文化的传播
第 一节汉传佛教文化历史背景的影像化呈现
一、纪录片中的汉传佛教文化历史背景
二、古代到近代佛教的中国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
三、汉传佛教文化的影像化传播
第二节汉传佛教文化影像化传播的艺术魅力
一、佛意化的故事讲述
二、渲染了佛教文化空灵的意境美
三、佛教文化纪录片的启示
第六章 茶马古道纪录片对多元宗教和谐的传播
第 一节茶马古道纪录片中的多元宗教和谐共存
一、茶马古道纪录片代表作
二、茶马古道纪录片中的多元宗教
第二节茶马古道纪录片中宗教和谐的传播特点
一、环境的诗情、信纯、情真的意境之美
二、故事的质朴、平实、淡然的真实之美
三、讲述的平等、自然、舒缓的节奏之美
第七章 一带一路茶文化纪录片对茶文化的传播
第 一节一带一路茶文化纪录片的主要内容
一、茶魂自然、静悟、信仰
二、茶人勤俭、雅致、和敬
三、茶路悠远、传播、创新
第二节一带一路茶文化纪录片的主要特点
一、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
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三、卓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内涵和世界价值
第三节一带一路茶文化纪录片的启示
一、深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东西方交织的视角,获得全球和全人类的传播意义
三、用行走的方式来记录当下的社会
第八章 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对世界之城城市文化的传播
第 一节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
一、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的城市文化内容
二、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的世界之城特点
三、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深圳城市纪录片研究
以邓康延深圳城市纪录片为例
一、深圳城市纪录片主要代表作
二、深圳城市纪录片的特点
三、深圳城市纪录片的优势和作用
第三节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的影视传播手法及繁荣发展建议
一、一带一路城市纪录片的影视传播手法
二、继续推动城市纪录片繁荣发展的建议
第九章 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对草原文化的传播
第 一节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的主要内容
一、草原自然生态的辽阔和谐与保护
二、草原民族的信仰、历史和英雄
三、草原文明在当代社会转型中的传承和坚守
第二节草原丝绸之路纪录片的特点
一、草原文化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感染力
二、草原民族精神坚韧与开拓进取的血脉感染力
三、草原艺术辽远与悠扬风格融合的灵魂感染力
第三节进一步繁荣发展草原文化纪录片的建议
一、培养爱好者,让纪录片深入学校、社区、机关
二、发现人才,让民间有志之士脱颖而出
三、融入国际化,让草原纪录片走向世界
第十章 丝绸之路纪录片对坚韧、柔美、神秘的女性形象的传播
第 一节丝绸之路纪录片女性形象的特点坚韧、柔美、神秘
一、坚韧连接东西方的当代女性
二、柔美超越外表的内在魅力
三、神秘联接古今的历史想象之谜
第二节女性形象的历史作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丝绸之路纪录片中女性的历史作用
二、丝绸之路纪录片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今天,她们成为拥有独立自由、话语权、个性魅力的主角
附录1:一带一路纪录片年表I(19802009)
附录2:一带一路纪录片年表II(20102015)
附录3: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 何苏六
这是一本评析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学术研究专著:对于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草原丝绸之路、万里茶路到茶马古道的影视纪录片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都进行了初步系统的梳理、发展历程的分析、价值观念传播的评析。
这也是一本从当代人文历史观念角度评析一带一路文明交流的学术研究专著:对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观念、中国梦崛起的自信心理等等,在对国内外纪录片的比较研究中,进行了思想内涵的评析。
这还是一部影视学、纪录片学、文学维度的学术研究专著:具有初步影视鉴赏、认知联想、艺术品鉴的探究,通过发现、理解、探究影像背后的丰富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深厚含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东西方文明交流、人类历史变迁、普通百姓真实生活的窗口。
总之,这是一本论述用影像研究承载一带一路多元文明交流的著作。
本书作者出生于一带一路的一个支点城市张家口,籍贯也在沿线的山西阳高。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融汇的大地赋予了他学术研究使命感;文学、历史、宗教、传播、纪录片的多元知识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又使得他具有了专业研究的志向、信心、热情。作者从事纪录片研究后,又积极访学,到实地考察和感悟一带一路沿线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体悟和升华认知的真实、深度与力量。
本书是一带一路纪录片丛书系列的第 一卷。非常希望他能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也希望这一系列著作能为学界专业人士、各界相关人士、人文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发展和当代崛起的视角;一个理解多元文明交流、共存互鉴的实例;一个感悟和赏析从宏观层面文明、文化、宗教等观念到中观层面国家、民族再到微观层面个人命运生活的真实非虚构的影视参考。
这是一部立足于一带一路影视纪录片的研究著作,放眼于世界文明思想精神进程的有价值、有意义、有思想的好书,值得诸君一读。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2017年6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