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奈特传(裸脊锁线版,德语直译新译本,内文附多张传主彩插)
》
售價:HK$
61.6

《
东南亚华人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
售價:HK$
97.9

《
甲骨文字综理表
》
售價:HK$
217.8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HK$
86.9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HK$
204.6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HK$
173.8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有人说,了解芬兰文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陪她赤脚在清晨的草地上散步,请她尝一尝山坡上的野草莓。芬兰文学的韵味就在其中。如果能陪她到赫尔辛基的市场上走一走,徜徉在惬意的阳光中,就更好了。或许你也能带她去看一看停靠在港口上的国际商船,沿街叫卖海味、蔬菜和鲜花的妇女:这是芬兰的大自然和文化、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交汇点。也正是这种交融、角力,成为芬兰文学的母题。本辑《芬兰文学丛书》收录芬兰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阿历克西斯基维和尤哈尼阿霍的代表作,由《库勒尔伏》《尤哈》《铁路》三部文学作品组成。丛书跨越时空,带领读者穿越到19世纪末,或去剧场看一出拷问灵魂的史诗剧;或放逐在河流中,感受生而为人的原罪;或听一曲且行且远的乡村挽歌,感受世纪末芬兰众生相正如被紫罗兰黑色填充的北欧夜空,芬兰文学时而瑰丽,时而浪漫,时而深邃,时而寂静,成为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星。
|
內容簡介: |
《铁路》收入阿霍的中篇小说《铁路》《海尔曼老爷》以及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表》《忠实》。《铁路》发表于1883年,取得很大的成功。火车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阿霍通过农村一对老年夫妻*次坐火车的故事,描绘了与现代文明隔绝、自给自足的芬兰农村生活,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海尔曼老爷》发表于1884年,是阿霍的代表作之一。庄园主海尔曼因不满税收官的颟顸,在公众场合侮辱税收官,结果被告上法庭。海尔曼不得已要求和解,从而受到税收官的嘲讽和捉弄。阿霍以悲悯情怀描写芬兰乡村各阶层的人物,讽刺了芬兰的庄园主阶层。此外,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些微戏剧色彩,他善于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当父亲买灯时》揭示了与现代文明隔绝、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生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表》通过描写学徒马蒂买表、戴表、丢表等一系列故事,揭示了芬兰腐败的社会风气。《忠实》通过描写一个有婚约在身的伪君子搭讪被拒,转而写信向未婚妻诉说忠贞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虚伪。其中,阿霍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大量的人物独白勾勒出主人公矛盾纠结、虚伪的内心轨迹。
|
關於作者: |
作者:尤哈尼阿霍,原名Johannes Brofeldt,芬兰文学家。1861年出生于芬兰东部萨伏省的一个牧师家庭。1880年进入赫尔辛基大学学习。1883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踏上了文坛。随后相继发表了小说《铁路》《牧师的女儿》《尤哈》等。他的作品大多数描写芬兰普通人的生活,被誉为芬兰人民形象的塑造者,曾先后12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译者:余志远,1935年生,浙江鄞县人。资深翻译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58年,作为我国第一批赴芬兰留学生,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芬兰语言与文化。1960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并从事芬兰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明娜康特作品选》和《兔年》。《神圣的贫困》获鲁迅文学奖提名奖(文学翻译)。
|
目錄:
|
前言-001铁路-001海尔曼老爷-111当父亲买灯的时候-163表-176忠实-191
|
內容試閱:
|
尤哈尼阿霍 Juhani Aho,原名 Johannes Brofeldt,1861 年出生于芬兰东部萨伏省的一个牧师家庭。1880 年至 1884 年他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 4 年,但没有获得学位。他在大学时就显示了他的文学才能。1883 年他的早期作品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就在萨伏卡累利亚地区大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奖,这也标志着阿霍写作生涯的开始。《铁路》1884 是阿霍在 1883 年发表的成功之作。火车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阿霍通过农村一对老年夫妻*一次坐火车的故事,描绘了与现代文明隔绝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阿霍还写了一些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牧师的女儿》1885 和《牧师之妻》1893 则是描写妇女的不幸婚姻。这两部著作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明确且带有忧郁的色彩,他对自然的描写是很抒情的。《海尔曼老爷》1884 是一部讽刺庄园主生活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发表曾引起争议,阿霍在该作品的第二版中做了某些删减。阿霍着重描写人物思想和心理活动的作品有《到赫尔辛基去》1889、《孤独》1890 和《忠实》1891。从 1890年起,阿霍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开始发生变化。历史小说《巴奴》1897 和《春天和残冬》表明阿霍已转向了浪漫主义。阿霍*成功的小说是《尤哈》1911,题材和风格都有革新的色彩。故事情节有点像《牧师之妻》中的三角恋,只是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到了芬兰东部卡累利亚地区。主人公尤哈娶了年轻的妻子玛丽亚,通过玛丽亚与人私奔,反映出她的贪婪和尤哈的保守和忠厚。这部作品至今仍受人们喜爱,曾两次改编成歌剧,四次拍成电影。阿霍还创作了许多幽默、讽刺短篇小说,共有 8 集,称为《刨花集》18891921,这些短篇小说在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描写芬兰普通人的生活,所以他被誉为芬兰人民形象的塑造者。阿霍是芬兰 19 世纪 80 年代文坛上的中心人物,既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散文大师,在芬兰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基维。在翻译阿霍作品的过程中,译者得到了芬兰专家Risto Koivisto 和 Pirkko Luoma 的大力帮助。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和芬兰FILI Finnish Literature Exchange 的帮助。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