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HK$
75.9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复兴先驱民企巨擘,诠释企业家精神
*本讲述鲁冠球一生传奇创业经历的传记
见证作者与鲁冠球30年友谊的封笔之作
资深记者周荣新30年100次采访,吴晓波作序鼎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鲁冠球勇敢地从田野走向世界,又智慧地从世界返回田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成功的一个经典,被业界誉为常青树。本书追踪他的艰苦少年时代,追述他以4000元起家,历经艰苦,把万向发展成一个营收超过千亿元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并进行了多次重要的海外并购,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核心层的故事。
鲁冠球作为中国著名企业家中的一位,他个人的风云历史和万向的火热发展史两位一体。充满故事性和哲理性的叙述手法,让本书的阅读充满快感,使读者得以窥见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时代样本。
资深记者周荣新30年100次采访,吴晓波作序鼎力推荐
|
關於作者: |
周荣新(1941.92014.10),浙江余姚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从1965年起在浙江日报社工作,历任部主任、浙江日报副秘书长、《经济生活报》总编辑、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所长等职,高级记者,为浙江省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新闻工作者。
撰写、编辑的新闻作品中,先后荣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前身)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各一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获浙江省好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及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奖一等奖共23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各一次。
从1983年8月第一次采访鲁冠球和万向起,与鲁冠球的交往已超过30年,并一直关注着万向的发展,可谓万向通。
|
目錄:
|
第一部分 田野里升起的梦想
初中没有毕业,他辍学了。父亲让他用自行车驮着自己四处行医,学习如何望闻问切,他却一屁股坐在农家门口,随手捡块石头,在地上乱画乱写,以宣泄心中的郁结。他的梦想是进城当个工人。
第1 章 多灾的土地 003
第2 章 进城梦的破碎 006
第3 章 炮筒料头成宝贝 010
第4 章 偏向冷门行 013
第5 章 绝不将就 019
第二部分 有风有雨有陷阱
几经折腾,鲁冠球的家产只有父母留给他的两间已很难遮风避雨的破瓦房了。其中一间破瓦房,前几年还因为要偿还办粮食加工厂欠下的债,抵押了出去,最近才赎回来。万一承包失败,所有心血不是又要付诸东流了吗?
第6 章 承包乍起风波 025
第7 章 口袋和脑袋 034
第8 章 人才就是贵人 042
第9 章 做大的诱惑 049
第10 章 敲开玻璃门 055
第三部分 到美国种苹果树
1985 年,鲁冠球第一次到美国考察,两国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让他震惊了。美国有一家工厂只有250 名工人,但每年能生产400 万个万向节,而这时候的万向拥有1000 名员工,每年却只能生产80 万个万向节。10 年后,鲁冠球的想法变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把结出的苹果卖给美国人,而想不到去美国种苹果树呢?
第11 章 给奥巴马和拜登的忠告 069
第12 章 找上门来的美国人 076
第13 章 博弈与自信 081
第14 章 春雷的祝福 085
第15 章 诚信是最好的通行证 091
第16 章 赢得尊重 094
第17 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01
第四部分 在危机中冲浪
大自然的冬天来了,意味着春天已不会太远;世界经济的严冬来了,却不会很快过去。在这样漫长的冬天里,我们不能只顾冬闲。如果只是心灰意懒地拱着双手等候春天,那我们一定会失去春天。
第18 章 突如其来 111
第19 章 磨刀与砍柴 116
第20 章 自我觉醒 123
第21 章 主动出击 130
第五部分永不熄灭的汽车梦
造汽车是鲁冠球的一个梦。他曾经立下誓言,这个梦,他圆不了,他儿子、他孙子一定要圆!但他要造的是与传统汽车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件大事、一件新事、一件难事,当然要敢冒风险,但又要小心谨慎。失败了怎么办?如果失败了,就算我们花钱买教训。探索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22 章我有一个梦 145
第23 章学会等待 150
第24 章步步惊心 153
第25 章利他共生 161
第26 章担起责任 169
第27 章竞购岂止在价格 173
第六部分世上还有穷人
不能忘记我的农民兄弟,不能忘记世界上还有穷人这两个不能忘记是鲁冠球终身的座右铭,也是他办企业的重要内容和追求。他说:共同富裕这个课题太大了,我们只能量力而行,但这件事又太重要太紧迫了,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还有很多穷人,我们必须为尽早地消除贫困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第28 章贫穷的滋味 183
第29 章别亏了孩子 186
第30 章传递温暖 189
第31 章财散人聚 200
第七部分三农梦,田野上未写完的作文
鲁冠球是个农民。他的家现在还在农村。当年他要进城当工人,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做农民太苦了!现在他改主意了,他要一辈子在农村,在这里建一座工业城,把农民组织起来,打造成现代化工业大军。但光这样还不够!在鲁冠球看来,田野上的拼搏和创造,是当今时代的最大挑战。
第32 章为三农打工 205
第33 章屡败屡战 209
第34 章走出桃花源 214
第35 章守望大地和海洋 221
第八部分与朋友们互动互动
许多朋友、包括记者朋友来访时,经常会向鲁冠球提出一些题外的问题;不少年轻朋友也会打听万向、打听鲁冠球和他的家庭情况,他都做过回答。这一次,笔者又梳理了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些事、特别感兴趣的一些情况,请鲁冠球回答,作为他与读者的互动。
第36 章办企业最讲究一个实字 229
第37 章对农民工兄弟,我多说几句 238
第38 章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243
第39 章走出去与拿进来、学回来 246
第40 章烟戒了三十多年,喜欢喝点小酒 252
第41 章企业交接班水到渠成 255
第42 章经济危机中靠什么引领复苏 258
第43 章积小梦想为大梦想,融入中国梦 263
附录用好业余时间鲁冠球 267
后记一讲一个完整而新鲜的万向故事周荣新 269
后记二我的父亲周菁 275
|
內容試閱:
|
激荡年代的常青树
吴晓波
我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那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服务于一家通讯社。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从他的办公室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与我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情景,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话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那次调研的结果是我在《瞭望》周刊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乡镇企业的常青树》,常青树一词从此与鲁冠球的名字连在了一起,而我与这家企业的长期交往亦从此开始。
鲁冠球成名实在太早了,早在1980年前后,他就成了浙江乃至全国乡镇企业的标杆,算来当年他刚过而立之年。他早年做过的四件事情,在当代企业改革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一,他是最早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企业家。1980年,鲁冠球把挂在厂门口的七八块厂牌撤了下来,只剩下一块萧山万向节厂,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
其二,他是最早具有质量意识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鲁冠球曾把40多万元的次品当废品卖掉,以此惊醒员工的质量观念。这一戏剧性的故事比海尔张瑞敏砸冰箱还要早两年,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其三,他是最早具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与同时代的大邱庄禹作敏、华西村吴仁宝等不同,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与当地的村级政权并非一体两面,他很早就开始着力于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这为万向的长远壮大清除了最危险的体制障碍。
其四,他是最早具备阶层意识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的群体性出现,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财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鲁冠球在很长时间里,自觉投入极大的热情,成了这一新生的商业阶层的代表人物。
就这些事实而言,鲁冠球确乎是一个早慧型的改革人物,是改革史上无法绕过去的存在。当年与他齐名的其他改革人物,如吴仁宝、冯根生、步鑫生等等,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生的,鲁冠球比他们要年轻一辈。而与他同龄者,如联想的柳传志、娃哈哈的宗庆后、华为的任正非等,则相继创业于80年代的中后期,当他们草根起步之时,鲁冠球已名满天下。
时间对人生的重塑往往出乎预料之外,特别是在一个激荡伟岸的时代,命运的莫测更是充满了令人好奇的气息。歌德曾言:人要每日每夜去争取生活和自由,才配有自由和生活的享受。此句用于鲁冠球这一代人最是合适不过。
今天为这部作品写序言,我不由得再次怀念起20多年前与他站在窗口前瞭望远方的情景。岁月如白驹过隙,鲁冠球离自己的梦想已经很接近了,他上宾的一些美国商人现在已成了他的下属。在每年的国内各种行业或财富排行榜上,他的家族总是能风雨不惊地排在前列。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今日的鲁冠球则变得越来越沉静,他几乎不出现在喧嚣的商业场合,也很少撰文对外布道,他做的很多公益性项目绝少对外宣告,他涉足的产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在他的很多老朋友眼中,他越来越神秘和不可言说。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描述过许多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家的职业特性,这些人毕生为积累财富而奋斗,但他们对财富的消费却不感兴趣。他们勤俭、自律、诚信、清洁和对单纯娱乐的厌恶,构成一种现世的禁欲主义。韦伯认为,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之一。让人好奇的是,我在鲁冠球的身上似乎看到了韦伯所描述的人格景象,在这个意义上,对鲁冠球的长期观察似乎仍然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刻。
最后,我特别要提及的是这部著作的作者周荣新老师,他是浙江新闻界的前辈,是我多年来非常尊重的媒体人,他与鲁冠球的结交已经30余年,可谓一段相知相惜的佳话。我记得很多年前,就亲耳听周老师说,当他从新闻岗位上退下来后,最大心愿是要为鲁冠球撰写一本书。近两年来,周老师查核素材,深入访谈,埋头写作,终成大文。当今之世,几事值得兑行,何人可以托付,一诺不悔已成一种近乎罕见的古典精神,我却不经意在此目睹。
前言 鲁冠球,一位农民的名字。
鲁冠球,他勇敢地从田野走向世界,又智慧地从世界返回田野,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之一。
不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业界,他声名远播。2011年,他在中美两国企业家圆桌讨论会上向奥巴马直言,美国的经贸政策不能随便改动。三年后的2014年,鲁冠球应邀到白宫,又向美国副总统拜登进言,美国应该让中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这在中美企业交往史上,绝无仅有。
鲁冠球的名字起得太好了,好多宾客和朋友都问他,为什么起了这个名字?中央领导来万向视察,也问起过这件事。
我也问过鲁冠球,他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父亲为什么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我在家中排行冠字辈,至于后面的求或球字,在萧山农村给孩子起名时经常用,也许只是一种随意的选择吧!那年头,饱受饥寒的农民,哪有心思去管地球的事,更没有誉冠全球的奢望。讲究实惠的我,当时的追求也和乡亲们一样,不过是三间草棚大灶头,老婆孩子热床头;不愁日日蹲田头,只盼年关有猪头。
只是如今,万向集团有点小名气了,于是我这普通的符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以为我的父辈对我寄托了多大的期望。
我家是农民。我是个早年的农民工。我喜欢农民企业家这个称号因为它象征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变革。中国农村光明灿烂的现在和辉煌的未来,正源于此。
如果从1969年算起,已有47年了。这期间,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全部身心都扑在企业上。一路走来,坎多、坡陡、磕磕绊绊,经历了不少磨难。希望过,失望过,但从未绝望!快乐过,伤心过,但从未停步
其实,人的一辈子,不断去跨坎、爬坡,不断去攀登一座又一座山峰,这才是快乐的人生,这才是美妙的人生!
1969年,鲁冠球以4000元起家,修造小农具,惨淡经营,收入微乎其微。经过23年漫长积累,他创办的万向终于在1992年营收超过1亿元。
再经过10年努力,2002年万向的营收才超过100亿元。
此后,万向的发展步伐开始加快:2004年超过200亿,2006年超过300亿,2007年超过400亿,2009年超过500亿,2010年超过600亿,2011年超过800亿,2012年超过1000亿
从1992年到2012年,从1亿到1000亿,一步一个脚印。人们应该记得这些足迹
1992年,万向出台并运作集团化管理模式。
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从1984年万向实行股份制改革开始,为了上市,万向求索了整整10年。同年,万向美国公司成立。
1997年,万向获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订单。继1984年万向产品率先进入美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后,此时的万向又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1999年,万向提出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这个目标其实是有前奏的: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万元;
8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收入突破10万元;90年代,企业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0万元。1999年提出的奋斗十年添个零,就是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企业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这目标万向已如期实现了。
就在1999年,万向成立了电动汽车项目筹备小组。
2000年,万向成功收购美国舍勒公司。
2001年,万向财务有限公司获准筹建,成为浙江省第一家获准筹建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此,万向努力了整整8年。
2003年,万向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并于2006年通过验收。
2007年,万向产品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并摘得首届中国工业大奖。
2008年,万向下属公司万向德农、大洋世家被列入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奋斗十年添个零目标顺利实现,下个十年的奋斗目标由此又迈开新步伐。
2010年,万向电动汽车电池成为上海世博园清洁能源汽车配套核心部件,圆满完成世博运营保障任务。
2012年到2013年年初,万向成功收购A123系统公司等5家美国新能源企业,为万向的新能源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万向营收超过千亿元。这是万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14年,万向又成功收购美国菲斯科公司,开始形成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产业链。
在万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了时间的魔力。
记得2002年年初,万向提出以百亿业绩,迎千亿到来的目标,许多人还以为千亿遥不可及。然而,10年之后,千亿已经成为现实。
记得1993年,万向提出要实现两个三级跳,即省级集团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省内前10位国家前100位国际前1000位,在很多人眼里,这也是一座大山。然而,不到20年,万向就攀越了这座山峰。
营收超千亿绝非他们的最终目标,这只是万向创建百年企业的一个里程碑,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他们去攀登和跨越。
只要有了正确的目标,只要努力与坚持,也许你的脚步不是最快的,但如果分分秒秒都在往上攀登,那么,再高的山峰也能跨越!
但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时间能够让小变大,只要你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日积月累,曾经的梦想总有一天会突然间近在眼前。
时间也能让大变小,甚至消失。市场无情,有多少风云企业已经烟消云散!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超越自己,终将被对手超越。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年上一个台阶,才有生存的空间,才能走向卓越。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不满足的状态,越成功越危险,要居安思危,发奋努力。这不仅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生存的考虑。
鲁冠球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有他的坚守,有他的梦想。
他坚守信念,坚守诚信,坚守爱和感恩。他坚持要把万向打造成常青企业,以实业报国;坚信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
他曾经梦想企业能长久地活下去,梦想他们生产的万向节能填补国家空白。后来他们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因为他梦想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梦想能够探索出一条国际化的道路,让驰骋在世界各地的汽车都能放心使用他们的产品。他还梦想着制造出世界上最安全、最环保、最先进的汽车,一种不太一样的汽车。
他最牵挂农村的兄弟姐妹,梦想他们在田野上收获快乐,口袋丰盈,脑袋文明,物质、精神都富有,因而他坚持守望田野,让企业从田野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归田野,助推农村尽早融入城镇化。
他知道天下还有很多穷人,他梦想孤有所托,残有所靠,难有所帮,老有所养。
梦想为伴,与我同行!这是恒久的激励,心中的力量。
他的坚守已开始结果,因而他坚信,他的梦想也必将开花!
这些年来,很多媒体朋友说鲁冠球低调,其实他很喜欢与大家,特别是与年轻的朋友聊天。
这是细述他40多年来创业经历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里讲述的一些事,并不是要后人去复制,因为创业或奋斗没有捷径,更没有秘方。后来的登峰者,不必再循着先行者的足迹去攀登。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你在打开自己的命运之门时,应该握住自己打造的钥匙。
中国发展这么快,时代早已不同了。今天的时代,是鼓励创业、创新的时代,是倡导个人自由发展的时代,是人人可以怀抱美好梦想的时代,是经过奋斗可以梦想成真的时代。你们比我幸运得多了!鲁冠球这么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