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HK$
108.9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HK$
85.8

《
关系5.0
》
售價:HK$
131.9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多维学霸、校园达人、别样青春、热血军营、扎根基层这五个方面描写了50组清华学子,让人们近距离了解这些学子所作所为、所思所感。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清华年轻学子的书籍。 无论是醉心学术、勤奋有加的学霸,还是矢志不渝、情系家国的赤子; 无论是才华横溢、白衣翩翩的少年,还是奔跑如风、坚毅果敢的健儿; 无论是特立独行、追求梦想的学子,还是不舍昼夜、执着坚守的行者。 清华人用自己的行动讲述了这个时代的清华故事,而清华的风貌也正寓于其中。 50组人物各有各的不同风采,但在这变化与多样之中,也自有不变与共同 那就是清华人无不镌刻着国家情怀、民族烙印、时代使命。 清华少年说,讲出更多当代清华学子的故事,传承历久弥新的清华精神。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多维学霸1
引言2
陈立杰: 我立志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4
肖翰珅: 一个平凡人的学霸养成记12
王若松: 科研在我眼里流光溢彩16
赵春松: 非典型学霸的个性与仗义21
冯旭宁: 跟NASA抢发文章27
王宇: 从倒数第一到清华特奖34
马冬昕: 没有一招制敌,只能脚踏实地41
唐城: 投文章就像追女神50
赵小凡: 退学伯克利,拿特奖的清华博士妈妈56
万蕊雪: 3年5篇Science的90后64
王继纵: 语文阅读题启蒙学术志业72
刘若楠: 国关学者听风不是雨77
第二章校园达人83
引言84
于婉莹: 给你不一样的手绘清华85
魏经纬: 公益无国界,志愿永相随90
姚国友: 加固楼房,佳固梦想98
晨跑小分队: 唯读书与跑步不可辜负102
清华科幻人: 我们,和我们的未来112
清华清影人: 你知道我在故宫拍文物吗?118
山野协会: 征服天地寒夜,只为内心丰盛126
电影爱好者: 清华园中的影迷故事134
清华冬泳人: 最大的敌人不是寒冷,是自己139
清华戏剧爱好者: 原创戏剧,孤独而自由的旅程147
清华校园音乐人: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155
第三章别样青春165
引言166
黄钦: 从云贵高原走出来的罗德学者167
张雪: 从清华园走出的世界旅游小姐173
赵欣怡: 镜头之外,我的清华故事178
史家昕: 看!悠悠球在我指尖飞舞184
廖国钺: 只要不在今夜冻僵,明天依然歌唱189
罗维卫: 俄罗斯小伙与中国的那些事儿195
毛永宁: 我想让大家穿上我设计的服装202
禹岚馨: 不想再折中,就是想做导演208
刘晓光: 我与音乐的化学反应212
王章宇: 行走的西方古典文化全书217
狄迪: 在清华园里导演自己的双面人生223
第四章热血军营229
引言230
杨淇耀: 在部队,他们叫我清华231
陈宇: 上最好的大学,去最牛的兵种239
刘力瑞: 在野战部队,要忘记清华244
秦宏昌: 签约北海舰队,到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249
李振华&王晓丽: 特种兵遇上导弹部队的军旅奇缘255
清华大学学生军事特训队: 清华同窗,共扛钢枪261
清华首届飞班: 厚积薄发,驰骋蓝天268
第五章扎根基层279
引言280
涂晓婧: 放弃北京去甘孜,不只是情怀281
周陆敏: 飞奔的时代与宁静的乡村286
普布多吉: 去基层,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294
肖亚洲: 一位95后清华学子脚下的三农问题299
周浩: 从深山走向黄土,我甘作沙漠里的一滴水304
石岩: 西藏海拔3650米处的坚守308
曾维康: 实践砥砺梦想,基层绽放青春313
郭云强: 一个基层干部的三个世界318
齐譞: 支教西藏,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323
|
內容試閱:
|
YOUTH PROFILES OF TSINGHUA总序2015年11月,我与几位教师送今年赴藏工作的毕业生到任。其中一站是阿里,送一位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到那里工作。回到拉萨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同志与我们见面。我说,这些年,清华有一大批选择在包括西藏基层乡镇工作的学生,他们在毕业时做出了有方向性意义的事业和职业选择。这一选择,是能够代表中国青年未来方向的,也因此代表了中国未来的方向。
说这话的时候,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着青春朝气的面孔,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渐次闪现,融进清华园及山川大地的背景之中,重叠交错起来,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一批优秀的清华学子。清华园里的求学经历,在他们的骨子里刻下清华的大学文化印迹,若仔细看,你会从这印迹里看到非常丰富的内涵,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有中外、古今及文理的贯通与汇通,有严格科学训练后的严谨求实,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挑战未来的勇气和信心因而他们在毕业时,能够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他们不是只为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而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很多清华同学放弃了好的生活环境,放弃了高薪收入,而去了边远的乡村基层,去了与国家利益紧密关联的机构和单位,他们经历着挫折和煎熬,努力着,奋斗着,甚至牺牲着。
作为老师,我看着这些学生怀着青春的梦想,进入清华,看着他们在清华园里成长、成熟起来,看着他们内心变得强大起来,看着他们建立起面向未来的更宏大的抱负和梦想。在清华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在清华大学就读9~10年是怎样一种体验》中有这样一段话: 几年清华生活下来,看到越来越多清华师长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扛起一代清华人优秀品质的旗帜。如果说这样的人在入学时还有些遥远感,现在却对这些人编制出一张连续的图谱,自己的同窗挚友已经成为这样的人。我深有感触。
《清华少年说》里讲的就是这样一批清华学生。他们身上展现出了清华学生的优秀品质,他们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突出个性,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和认识当代清华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们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等等。
作为清华的一名教师,有机会与这样一批优秀的同学在一起,与他们深入交流,与他们一同成长,被他们鼓舞和鼓励着,我也因此而被极大地丰富了,无论是在思想上和精神上。这是教师独有的一种幸福。
以此为序。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6年5月前言2016年6月,我们出版了《清华少年说(第一辑)》。作为一本试图反映当代清华人物风貌的专辑,该书收录了53篇清华在校生的人物特写。《清华少年说(第一辑)》一经出版,即收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并于同年9月第二次印刷。
时隔近一年,清华人经历了又一轮春夏秋冬,清华园在这时光荏苒中,送走了一批毕业生,也迎来了一些新主人,而更多的清华学子则是在水木清华众秀钟的耳濡目染下,潜心耕耘着青春,默默憧憬着未来。无论是醉心学术、勤奋有加的学霸,还是矢志不渝、情系家国的赤子;无论是才华横溢、白衣翩翩的少年,还是奔跑如风、坚毅果敢的健儿;无论是特立独行、追求梦想的学子,还是不舍昼夜、执着坚守的行者,清华人用自己的行动讲述了这个时代的清华故事,而清华的风貌也正寓于其中。
从这个角度讲,《清华少年说》的选稿与编辑,不是用清华风貌去选人,而是以人来定义当前的清华风貌。而这也是我们计划出版《清华少年说(第二辑)》的初衷讲出更多当代清华学子的故事,于细微生动处品清华风貌之所在,延续第一辑的启发与感动。
《清华少年说(第二辑)》共收录50组人物故事,分为多纬学霸、校园达人、别样青春、热血军营和扎根基层五个章节。50组人物,各有各的不同风采,五花八门的校园生活,不尽相同的成长选择,而这也正是这座园子的生机所在。如果一所大学所教出的学生只有一个模样,那这里肯定与活力无缘;如果一个大学在不同时期毫无变化,那它一定已经被时代抛弃。
但在这变化与多样之中,也自有不变与共同。清华百年,莘莘学子,变化的是每个时代学校与个人发展的重心,不变的却是与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休戚与共。起于庚子、立于战乱,国学院继往圣之绝学,理工学院辟新兴之业图。复于建国、兴于改革,院系调整为国家之需要,建设一流为民族之复兴。每一个阶段的清华,每一个阶段的清华人,都无不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国家情怀、民族烙印。
因如此,本书的书名清华少年说,既是对赋予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梁启超先生的纪念,也是对梁先生《少年中国说》的复演。梁先生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说: 美哉我少年清华,与天不老!壮哉我清华少年,与国无疆!
以此作为当代清华人的自勉,以及对未来清华人的勉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