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一直在想:丹尼尔·丹尼特自传
》
售價:HK$
153.9

《
投资反脆弱修炼手册
》
售價:HK$
63.8

《
三九全景脉法
》
售價:HK$
64.9

《
我们建构的世界--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中的规则与统治(东方编译所译丛)
》
售價:HK$
96.8

《
工资的真相
》
售價:HK$
85.8

《
以色列小史 小历史·大世界
》
售價:HK$
107.8

《
空间与秩序:战后日本城市转型的治理路劲研究
》
售價:HK$
85.8

《
水声学
》
售價:HK$
109.9
|
| 編輯推薦: |
l 排名*的TED演讲人,全球知名教育家肯罗宾逊,教育创新五部曲之一!
l 你认为自己有天赋吗?你的天赋是什么呢?你在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又在如何管理自己的公司?本书将帮助你换个角度审视自己,使你更了解自身的天赋与爱好!
l 你天生就应该成就某项事业,而不是浑浑噩噩煎熬度日。阅读本书,你就可以在作者的引领下探索自己的天赋,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l 湛庐文化出品。
|
| 內容簡介: |
l 找到自己的天赋,对于你了解自己至关重要。人类生来就具有独特的天赋,但随着在现实世界中的阅历增长,人们就会丧失很多潜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我们迫切需要在教育领域发起一场变革!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l 天赋是每个人的专属礼物,只有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沉浸于天赋指引的世界,与同部落的小伙伴相互支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找到一位人生的导师,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现自己的天赋,过上幸福自由的人生!
|
| 關於作者: |
肯罗宾逊
l 195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968年进入利兹大学学习英语和戏剧。1981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戏剧教育和教育剧场。
l 19892001年,任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学教授;2003年,因具有杰出贡献被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封为爵士;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教育家。
l 2011年,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排行榜。
l 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截至2017年6月,通过TED网站观看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演讲的人次超过5 000万。创造了TED大会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
| 目錄:
|
推荐序 做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前 言 发现你的天赋
引 言 画上帝的小女孩
第1章 天赋,天资和热情的完美结合
案例:舞动中的思考
案例:无聊美术课上的漫画天才
案例:演讲后的重生
学校的过失
拥抱你的天赋
第2章 天赋,每个人专属的礼物
案例:数学白痴,音乐天才
冲破观念的藩篱
给你的智力评级
智力万花筒
第3章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
案例:在被子上作画的艺术家
给你的创造力评级
把想象力提升为创造力
创造力的助推器
第4章 置身于忘我之境
案例:战无不胜的台球选手
忘我的境界
心流的体验
成为你自己
第5章 寻找让你看见自己的部落
案例:梅格瑞恩的电影部落
领域与圈子
部落里的灵感与激励
神奇的创意团队
第6章 发现天赋的三个约束圈
案例:用牙齿咬住画笔
突破个人的限制
挣脱社会的偏见
跳出文化的约束
第7章 幸运源自你的态度
案例:一场爆炸诱发的革命
态度与天赋
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坚韧的毅力
第8章 找到属于你的导师
案例:人生的伯乐
重新认识自己
导师的四大作用
导师指导的意义
第9章 只要动身,永远都不会晚
案例:现在出发晚不晚
人生的第二中年期
如何界定真实年龄
永远投入,永远年轻
第10章 选择职业还是爱好
案例:斜杠青年
专业+业余=专业余
专业余代言人
爱好会让你富有吗
第11章 未来的教育,实现天赋的教育
案例:逃离学校的创业家
象牙塔内外
误入岐途的教育改革
教育转型的先行者
致 谢
译者后记
|
| 內容試閱:
|
发现你的天赋
找到你自己的天赋,对于你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你到底是谁至关重要。从某
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它与你自己、你认识的人和你所爱的人有关。但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更大的话题,天赋对我们的学习、职场、社会和组织都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天赋的核心原则植根于一个有关人类成长和发展的更广泛的整体概念。
我以前一直认为我们无法直接看世界,而是需要通过思维的框架和信仰来感知世界,这些东西在我们和世界之间充当着过滤器。其中一些想法会进入人类的意识,我们甚至没有觉察到,这些想法可能是简单的常识,也可能经常出现在我们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隐喻和想象中。
艾萨克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机械时代的开端提出了自己的伟大理论。对他来说,宇宙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机械钟,有着完美的周期和节奏。而爱因斯坦和其他人的理论已经表明,宇宙并不像一个时钟,它的奥秘比人们钟爱的任何钟表都更复杂、微妙,也更有活力。当下,现代科学已经让以上种种比喻失效了,我们对宇宙运行的规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
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仍然经常用机械和技术来比喻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社会。我经常听到人们将大脑跟计算机作对比:大脑也可以输入输出、下载感受,或是将某些方面的行为嵌入或编程。
不管在什么类型的机构里工作,你可能都见过一个组织结构图。通常,这些图里都有写着人名和职责的方框,这些方框之间的连线显示着相互间的等级结构。
这些结构图看起来就像建筑图纸或电气线路图,同时也会强化组织就像一架机器的概念,这些机器有着不同的部分和功能,并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隐喻和类比的力量在于它们指出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没有生命的机器和人类的大脑运行之间确实有一些相近。尽管如此,但人类的思想显然不是位于肩上的一个金属盒子里的固态系统。人类组织也不像机器,人类组织是由被情绪、动机及关系驱动和影响的活生生的人们组成的。组织结构图能展示公司的等级架构,但无法呈现组织的气氛和真正运行的过程。事实是,人类的组织和社会都与机器不尽相同:它们更像有机体。
|
|